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改變了阿富汗戰爭進程的武器裝備:「毒刺」導彈

改變了阿富汗戰爭進程的武器裝備:「毒刺」導彈

「潘傑希爾的雄獅」馬吉德驕傲地說,阿富汗必須擁有兩種東西:《古蘭經》和「毒刺」導彈。

「毒刺」攜帶型防空導彈,代號為 FIM-92A,是美國陸軍研製的一種單兵攜帶型防空導彈系統,是在「紅眼睛」防空導彈基礎上改進而成的。簡言之, 「毒刺」可以跟蹤飛機尾部排出的熱氣尾流,對敵機實行全方位攻擊。作為美國第二代攜帶型防空導彈,「毒刺」設計使用一個更靈敏的導引頭並擁有更好的動力學性能,增加了迎頭交戰能力和一個綜合「敵我識別」(IFF)系統。

1985年,美國國會中的民主、共和兩黨都贊成向阿富汗游擊隊提供「毒刺」導彈。美國國會參議院情報委員會委員於1985年 6 月訪問巴基斯坦後即發動遊說,要求增加對阿富汗游擊隊的援助,最後的裁決權到了里根總統那裡。1986年初白宮舉行的一次會議中,美國中央情報局撤回了反對提供「毒刺」導彈的意見。在所有重大的反對意見消除後,里根簽署了一份決定性備忘錄,為供應「毒刺」消除了最後障礙。

威爾遜與埃弗拉考托斯開始大量向通用動力公司訂購「毒刺」導彈,為此威爾遜特地趕到巴基斯坦白沙瓦,向阿富汗游擊隊通報了這個好消息。「毒刺」導彈的操作並不算太簡單,美國陸軍訓練說明書中指出,射手必須經過136個小時「毒刺」系統訓練,才能獲得使用這種武器的資格。為此,美國國防部還通過威爾遜等人將一批退役軍人以民間身份派往白沙瓦,在那裡的阿富汗游擊隊訓練營中充當教官,教游擊隊員如何使用「毒刺」。

1986年9月26日,「毒刺」導彈第一次在阿富汗發射,地點是在賈拉拉巴德一個蘇軍基地附近。阿富汗游擊隊發射的第一枚導彈不幸是枚死彈,而且引來了蘇軍3架直升機。阿富汗游擊隊向蘇軍直升機發射出剩餘的3枚「毒刺」, 結果3架蘇軍武裝直升機全被擊落。當這3架直升機殘骸的照片擺到美國中央情報局局長威廉·凱西的辦公桌上時,凱西說了一句意味深長的話—看上去, 這場戰爭正在進入尾聲。

幾個月後,到1986年底,有100多架蘇軍直升機被「毒刺」導彈摧毀。蘇軍飛機不得不增加飛行高度,米-24武裝直升機也只好飛得更高以避免危險, 如此對地面的阿富汗游擊隊的威脅大大降低。

蘇軍警醒了,曾經在阿富汗的天空所向無敵的「雌鹿」米-24開始採取措施對抗「毒刺」導彈的攻擊。蘇聯人為每架米-24配備了一部L-006白樺雷達告警器,4個ASO-2V02紅外干擾彈發射器(每個裝32枚曳光彈),發動機艙(主旋翼艙)和尾梁結合部加裝了L-166V-11E型主動紅外對抗機。雷達告警器的2個SPO-15天線分別位於前機身一側和尾槳懸臂邊緣,它們覆蓋機身360度範圍,定位精度約為10度。這種裝備發展自蘇聯強擊機的雷達告警器, 其實並不適合直升機,特別是它對紅外製導的導彈幾乎起不到告警作用。4個ASO-2V02紅外干擾彈發射器位於尾梁下部,用來對抗紅外製導導彈的攻擊,後來這種發射裝置被位於後機身一側的6個相同的發射器代替。後來證明這種干擾彈直徑太小,燃燒時間和產生的熱量都有限,所以很難引誘「毒刺」一類的紅外製導導彈。

米-24對抗「毒刺」的另一項舉措是原來廢氣排放管的兩側安裝了紅外抑止裝置。它看上去很像美軍AH-1「眼鏡蛇」武裝直升機的發動機艙,因為其前面有一個長方形進氣口,但是其明顯偏小,實際上它是用於冷卻發動機廢氣的裝置。其前面的長方形進氣口用來吸進較冷的空氣,同發動機排放出的熱空氣相混合,然後再向上方排出混合後的空氣,混合氣體會進入主槳產生的下洗氣流中,很快會散開。這種方式處理後的氣體溫度可以降低至350—400攝氏度。這種裝置可以降低「毒刺」導彈導引頭對它的跟蹤距離,但是實戰效果似乎並不理想,仍然有不少安裝紅外抑止裝置的米-24被「毒刺」導彈擊落。

「毒刺」導彈讓蘇軍頭疼不已,武裝直升機幾乎不可能再為地面部隊提供近空支援。阿富汗游擊隊將空中伏擊戰術進一步發展,利用顯眼的目標吸引蘇軍直升機,讓直升機落入防空武器陷阱,然後利用「毒刺」導彈和防空火炮精確射擊。「導彈+伏擊」成為阿富汗游擊隊的一種重要技能,一支攜帶有「毒刺」導彈的阿富汗游擊隊可以在蘇軍機場附近,對起降中的蘇軍飛機發動攻擊,之後乘坐摩托車或其他小型車輛迅速逃離。

面對這種戰術,米-24武裝直升機有了一項新任務,蘇軍飛行員將其戲稱為「奮不顧身的馬特索洛夫」。馬特索洛夫是蘇聯衛國戰爭時期一位偉大的英雄,這名年輕的士兵用自己的身體堵住前方德軍碉堡的機槍射擊孔,掩護後面的同志們向前沖。他的事迹後來直接感召了中國的黃繼光,使他在朝鮮戰場上做出了同樣英勇的獻身行為。米-24的「英勇壯舉」是為了護送蘇軍大型運輸機在阿富汗的機場順利起降,而將自己作為「毒刺」導彈的誘餌,同時利用遠紅外對抗措施和強大火力,威懾並摧毀阿富汗游擊隊的攻擊。如果所有措施都失敗了,米-24的飛行員會駕駛直升機飛嚮導彈,犧牲自己以保護更大的飛機。因為在大多衝突情況下,蘇聯的運輸機都缺少對抗措施,蘇聯的民航飛機也曾用作運輸機,它們更是毫無對抗措施可言。這些飛機在阿富汗都遭遇過「毒刺」導彈。

在喀布爾的一片蘇聯陣亡軍人墓地里,有一塊插滿了密密麻麻十字架的墓地,那裡埋葬的全是被「毒刺」導彈擊落身亡的蘇軍直升機飛行員,那片墓地一直被稱為「毒刺墓」。

為此,「潘傑希爾的雄獅」馬吉德驕傲地說,阿富汗必須擁有兩種東西:《古蘭經》和「毒刺」導彈。

據統計,在整場阿富汗戰爭中,阿富汗游擊隊共發射了340枚「毒刺」導彈,命中目標269個,有效率達79%。僅從1986年至1987年的一年時間裡,蘇聯就損失了各型飛機300多架,平均每天一架,價值約合25億美元,再加上陣亡飛行員的培訓費用,總計損失達40至50億美元。

阿富汗戰爭結束後,無論是東方還是西方,都承認一件事:「毒刺」導彈改變了阿富汗戰爭的整個進程。

本文節選自《帝國的墳場:阿富汗戰爭全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戰爭事典 的精彩文章:

身後就是莫斯科,二戰中慘烈的最後一次大規模騎兵衝鋒
布達佩斯的戰鬥結束了,蘇軍即將徹底殲滅東線德軍

TAG:戰爭事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