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金融危機十周年啟示錄:警惕影子銀行風險,加強G20協調

金融危機十周年啟示錄:警惕影子銀行風險,加強G20協調

2018年是全球金融危機十周年。得益於國際社會的共同努力,特別是G20國家聯手實施大規模的經濟刺激,十年前的這場「60年一遇的全球性金融危機」得到了及時有效的控制,主要發達經濟體也已大多從持續的衰退中走了出來。過去兩年,美國經濟的強勁復甦,甚至出乎意料。

不過,伴隨著美聯儲貨幣政策的調整和全球貿易摩擦的持續,近期世界經濟增長不確定性顯著加大。

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最新出版的《全球金融穩定報告》中,IMF專家警告,儘管當前全球金融形勢總體穩定,但脆弱性顯著上升,值得各國高度重視。深刻反思和總結2008年金融危機的教訓,努力探討當前全球經濟金融領域面臨的主要風險,並積極尋找有效的政策應對變得刻不容緩。

「美國、中國等主要經濟體的股票市場頻繁波動,阿根提、土耳其、南非等新興市場經濟體相繼出現大幅度貨幣貶值,還有一些國家的負債率急速上升、資產泡沫不斷擴大、金融穩定性明顯下降。」中央財經大學國際金融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張禮卿在11月12日「第八屆亞太經濟與金融論壇」上說。

該論壇由中央財經大學國際金融研究中心、中央財經大學全球金融治理協同創新中心、中央財經大學金融學院主辦,第一財經研究院、《世界經濟》雜誌編輯部、《國際金融研究》雜誌編輯部、《China and World Economy》雜誌(英文)編輯部協辦。

「新一輪的全球金融動蕩隨時可能再現。」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經濟學教授Barry Eichengreen提示,需要警惕當前影子銀行風險,此外,貿易摩擦對中國經濟可能產生影響;國家外匯管理局副局長陸磊在論壇上梳理了金融危機引發的三大革命;中央財經大學原校長、教授王廣謙分析了金融危機產生的原因,並回顧了過去十年來應對危機的歷程;中國金融博物館研究員朱嘉明則認為,當前全球已經進入新中性利率政策時代。

需要加強G20國際協調

陸磊在論壇上指出,金融危機給人們帶來的是認識論的挑戰:一是微觀審慎監管可能是不充分的,二是傳統的貨幣政策目標對金融穩定是忽視的,三是傳統貨幣政策的事後救助可能是無力的,因為已經發生問題,四則是金融穩定的責任主體到底是誰。

陸磊說,由於監管者無法替代金融機構對某種一致性投資行為進行優劣評估,唯一方法可能是釜底抽薪,避免羊群效應和泡沫的形成,乃至破裂。「如果總根子是流動性,就需要從根本上理解流動性管理可能是應對系統性風險和危機的總閥門。」陸磊認為,面對危機,流動性管理可能是唯一的重要抓手。

此外,構建事前、事中和事後的協調統一機制是損失管理的唯一抓手。而當危機來臨時,最後貸款人和存款保險機制仍然發揮著有效的流動性救助職能。前者維持系統重要性機構的運轉,後者維護中小存款人和投資者權益。

王廣謙說,應對危機,首先,需要繼續推進國際金融體系改革。根據各國的經濟在全球經濟中的佔比,以及國家對貨幣的管理能力,使國際貨幣多元化。

其次,構建開放的貿易和投資體制,發展有效的競爭市場與受到有效監管的金融市場。王廣謙說,如果貿易出現問題,對投資和金融會產生影響,中美貿易不光對兩個國家有影響,目前也是全球經濟穩定增長的重要支撐。

第三,需要加強國際協調,G20會議的協調作用很明顯。全球協調框架不要輕易地被推倒重來,要穩健地進行調整,不斷地完善和調整,使得全球金融穩定有好的框架以及好的基礎。

距離下一場「危機」還有多遠

反思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我們是否吸取了足夠的教訓?

IMF貨幣與資本市場副主任何東說,十年以來,全球有很多明顯的進步。宏觀審慎的政策是危機以來的新發展,不過,通過金融項目評估發現,很多國家宏觀審慎的管理機構獨立決策能力不夠。

此外,新興市場國家影子銀行問題嚴重。全球監管者從微觀審慎的角度發展出很多工具,包括資本充足率、流動性、操作風險的工具。不過也面臨重重困難,例如,銀行體系之外資管行業的發展,怎樣使用宏觀審慎工具處理內在風險等。

那麼,當前全球經濟距離下一場危機還有多遠?何東說,危機不太可能預測,但美國脆弱性在增加,高槓桿貸款增加的很快。

中國國際金融股份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黃海洲認為,在可預期的未來,發達國家和新興市場國家的矛盾會越來越大。未來一段時期,新興市場出現調整的可能性很大,但他也預測稱:「發生像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的概率是零。」

上海發展研究基金會副會長喬依德認為,2020年全球經濟下滑的可能性很大,中國經濟處於下行壓力中。

香港國際金融學會會長肖耿說,美國和中國發生經濟金融危機的可能性為零,但美國其他的危機——政治和社會的危機發生概率很大。

「2008年的經濟危機提供給全球四方面教訓,第一,怎麼防止過度借貸。第二,金融自由化必須伴隨必要的金融監管,否則會出問題。第三,過去幾十年逐漸積累了過度金融的問題。第四,全球金融架構(體系)存在問題。」張禮卿總結道。

他認為,目前這四方面與危機前對比,並沒有完全吸收經驗教訓。張禮卿說,研究證明,美元主導的全球貨幣體系,不斷創造全球金融周期,並以新興市場危機告終。目前阿根廷、南非等國家已經顯示出跡象,不排除下一輪危機發生在新興市場。

IMF發出警告,由於高利率和高美元匯價,一些國家信貸成本迅速上升,「發生危機的可能性存在,儘管不大,很大程度取決於美聯儲下一步行動。如果加息過猛,相信危機概率會很大,新興市場有可能出現問題。」 張禮卿說。

警惕影子銀行風險

Barry Eichengreen回顧美國歷史上數次證券市場「崩潰」但最終未能形成金融危機的案例,他說,只要問題未能傳導到銀行體系,那麼最終引發金融危機的概率就不大。

「當前全球金融體系中非銀行金融的佔比相比2008年大大提升,系統重要性也大大加強。一些銀行業務會涉及養老基金、PE、共同基金等非銀業務,彼此界限日漸模糊,」Barry Eichengreen說,中國的理財產品增長速度非常快,一些理財產品繞開監管對銀行監管的要求,影子銀行等其他理財產品或通道業務也都會影響中國未來的經濟增長。

經過2017年中國「三三四十」銀行業同業、表外強監管與今年的資管新規落地,中國影子銀行領域受到強監管,中國理財產品在2018年呈現下降後逐步上升態勢。

此外,朱嘉明還提醒,需要關注中國個人負債率的突飛猛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第一財經 的精彩文章:

上海長寧四醫聯動樣本:這裡沒有因貧而看不起病的人
資管巨頭貝萊德警告:不解決財政赤字問題,美元儲備貨幣地位將不保

TAG:第一財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