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華強北40年傳奇不老,昔日造富神話能否再續?

華強北40年傳奇不老,昔日造富神話能否再續?

華強北,這個曾經山寨機扎堆之處,正在蛻變成創新高地,尤其是在智能硬體領域。

被譽為「中國電子第一街」的華強北,曾是一個無數人嚮往的財富勝地,多少造富神話由此而起。坊間傳言,30多年來,這個不過1.45平方公里的商圈,先後誕生過50個億萬富翁和數不清的千萬富豪。然而,自10年前開始,由於市場大環境的變化和低端的產業模式逐漸在競爭中落敗,陸續有人離去。

不過,這個中國電子行業的「風向標」和「晴雨表」自有其頑強的生命力。在有人黯然離場之時,也有人看好它,滿懷信心進場。如今,深圳被喻為硬體天堂和創客之都,華強北功不可沒。這裡已成為全球創新的集聚地,產業結構也因此發生了變化。

華強北街道辦提供的最新數據顯示,目前該商圈從業人口22萬人,企業4萬多家,個體工商戶4萬多家。華強北街道辦黨工委副書記劉仁根在接受第一財經記者採訪時表示:「華強北商業街現在一年的交易額大約是2000億元,與之前相比變化不大,但結構發生了變化。過去手機、電腦會多一些,現在電子元器件、智能穿戴產品和服務業多一些。這個變化較為明顯。」

如果將視角拉大到它所依託的城市看,也會發現,華強北的發展軌跡,與深圳從南方邊陲小鎮一躍成為國際化大都市的發展路徑不謀而合。地標的背後,是這座南方城市從「三來一補」加工廠,到創新高地的轉型升級史。

緊跟深圳崛起步伐

早上九點半,在通往華強北的地鐵線路——1號線華強路A出口,熙熙攘攘的人群魚貫而出,湧向華強北各大賣場。

記者來到地鐵口附近的華強電子世界2號樓,這裡主要是電子元器件、工具線材、電池電源等批發,細細看下來,幾乎沒見到空置店鋪。狹長的通道四處都是小拖車和紙箱子,不過,「刺啦刺啦」的撕拉膠布打包發貨的聲音,已經不像當年那樣不絕於耳了。

直到現在,各大賣場還流傳著,10年前一天出一個千萬富翁的傳說。櫃檯店主們熠熠發光的嚮往眼神,映射出的是一個黃金巔峰時代。

華強北商業區的前身,是生產電子、通信、電器產品為主的工業區。上世紀80年代,華強北主要是從事「三來一補」加工業。隨後,賽格集團的出現,為華強北的迅速崛起畫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1988年,賽格集團在華強北成立了首家中國電子市場——賽格電子市場。一石激起千層浪,全國各地的商家和企業敏銳地嗅到商機,紛紛進駐。

劉仁根回顧那段歷史時說:「市場一下子就打開了,大家蜂擁而上。賽格電子市場最初只有800平方米,後來擴大到4000平方米,再後來,整棟樓都推掉了,重新建了個賽格廣場。」

電子生意的火爆遠超意料,其他電子賣場也相繼紛紛出現。彼時,作為深圳市最繁華的商業街,華強北是國內電子產品流通的主要樞紐。

在華強北最鼎盛時期,街道上到處都是人,紛紛攘攘,有前來購買電子元器件和數碼產品的遊客,有拉著小推車趕著送貨的櫃檯夥計,繁華熱鬧一時無二。站在街頭,周圍是高聳入雲的摩天大樓,身邊是摩肩接踵的人群,繁華和忙碌能讓人頓生眩暈之感。

彼時,華強北以四大類產品為主:電子元器件、數碼產品及配套、安防產品和LED(發光二極體)。其中,數碼產品中的手機,讓華強北的知名度飆到了一個新高度。

當時,國內消費者購買手機的需求開始增長,但是很多地區銷售體系不成熟,唯有到華強北來拿貨。與此同時,國產手機雖在崛起,但仍無法與進口手機相提並論,這也給山寨機的誕生提供了契機。

背靠華強北豐富的電子元器件配套資源,山寨機廠家們組裝出一部新手機只需幾周甚至是幾天的時間,而且能給用戶組裝出原品牌機沒有的功能。記者了解到,也有商家去深圳周邊地區收購舊手機,再拆卸下零部件,組裝成新手機。繁忙時,夥計們需要日夜不停地忙活。

彼時的深圳,正從一個「一片空白」的小漁村向大都市蛻變,經濟發展之快,產業結構調整力度之大,可謂翻天覆地,風雲激蕩。深圳打開對外開放大門之初,「三來一補」加工業就順利進駐。在隨後相當長一段時間,「三來一補」都是深圳產業的頂樑柱。

到2000年,深圳基本完成了工業化進程,以IT、電子等科技產業為主導的工業體系初步形成,彌補了部分「三來一補」產業搬走後社會發展的空間。隨後,又確立了高新技術產業、物流業、金融業和文化產業等四大支柱產業。

華強北作為深圳高新技術崛起的交易平台,在深圳的發展中有著不可磨滅的貢獻。中國(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新經濟研究所執行所長曹鍾雄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華強北在發展高新技術產品製造中,充當了深圳產品乃至中國製造的門店功能。作為世界最大的電子產品集散地,華強北也為整個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提供了供應鏈組織功能平台。

進入2008年,全球經濟危機來襲,電子業外貿依存度極高的華強北不可避免地受到衝擊。2011年之後,國產智能手機突飛猛進,手機廠商們大多建立了自己的銷售渠道和配件體系,價格也接地氣。智能手機的密集上市,意味著山寨機仿製成本大增,利潤空間被擠壓;更新換代的頻率加快也考驗著仿製者的「研發」水平。這些都讓山寨手機的生存更為艱難。

對於那些山寨商戶而言,政府對於知識產權保護力度的增強,進一步壓縮了山寨手機生產商和經銷商的空間。

在接受第一財經記者採訪時,華強電子世界2號樓二樓的晶元批發商張平回憶,他有一個朋友之前山寨手機生意做得挺大的,後來被抓,關了一年半,罰款300多萬元。

與此同時,電商等線上購買渠道也逐漸火熱起來,華強北的優勢逐漸喪失,客流量大不如前。2013年,華強北因深圳地鐵的建設被迫封街後,更是迎來了史上客流量最低潮的時刻,空鋪頻現。此後,唱衰聲音層出不窮。2017年1月,華強北封閉4年的街道重新開放,不過,往日榮光不再。

而深圳,也已經確立了生物、互聯網、新能源、新材料、文化創意、新一代信息技術、節能環保等七大戰略性新興產業,以及生命健康、海洋經濟、航空航天、軍工、智能裝備等五大未來產業體系。在多年的高速發展之後,深圳也迎來了高位過坎、穩中求進的關鍵時期。

商鋪整體空置率從20%降到5%

但即便風光不再,華強北依然是很多人創業的首選地。

張平沒有趕上華強北的巔峰時期,他進駐華強北的時間是2014年。彼時,他和朋友在東莞合夥開了15年的工廠終於撐不下去,以關門告終。

張平的工廠在沒關門前,主要生產電腦機箱,生意鼎盛時期外單接到手軟,高峰期時工人有2000多名。不過,好景不長。電子消費品淘汰的速度太快了,而轉型去做新產品又委實艱難:技術精湛的人員難請,更換設備也要耗費大筆資金。

「關門時,當初幾千萬元買的設備,100萬元就賣了。我們幾個合伙人後來一核算,15年間我們投資的錢超過了1個億。」張平說話聲音溫和,30多歲的他在經歷世事波折後變得平靜。

四年前,張平來到華強北,租了這個不到四米長、兩米寬的櫃檯,一個月租金7000元,成了一名電子晶元批發商。閑暇時,他會在不長的櫃檯上放上一套精緻的茶具,沏上一杯老家的工夫茶,招待顧客。

張平說:「這四年來生意還行,穩步上漲,因為客戶積累得多了一些。以前線上生意只佔五成,兩年前開始佔七成。去年地鐵開通了後,人流量大了一點。」

據記者了解,批發商的日子還過得去,日子難過的是零售商。華強北電子產品銷售分批發和零售兩種形式,其中批發佔60%。零售商主要是指手機、電腦等數碼產品的商鋪或櫃檯。華強北最蕭條時期,撤離的基本都是從事手機及周邊配套產品業務的小櫃檯,山寨機最為突出。

華強電子世界企劃部副總監吳賽鋒在接受第一財經記者採訪時表示:「華強北電子元器件賣場出租率很高,我們有一家元器件賣場的出租率達到99%。因為製造業的需求擺在這裡,而且華強北主打的就是批發業務,並且走的還是前店後廠模式,所以這些元器件商戶活得還挺滋潤的。」

吳賽鋒說:「做零售的商鋪主要是受到幾方面的衝擊:一是購物中心增加了很多,二是電商的衝擊太大。以前,某品牌電腦在我們的賣場有20多個專賣店,現在只有4個了。」

華強北的產業結構以電子元器件為主導,佔半壁江山,華強北也是靠此起家。最近十年來,主要是數碼產品受衝擊,電子元器件受到的衝擊不大。近年來,雖然線上B2B平台衝擊了實體商鋪的生意,但華強北電子元器件批發商也緊跟形勢,發展線上平台。而且,隨著智能產品逐漸豐富市場,元器件極度豐富的華強北也成為廣受青睞之地。

整體而言,華強北現在的空置率是個什麼水平?劉仁根說,轉型之前,各個賣場的空置率都不一樣,有些賣場空置率最高時能達到15%甚至20%。現在整體來說,華強北的空置率不高,雖然沒有具體統計過,但是估計不到5%。

這個數字與記者的觀察差不多吻合。雖然華強北一些臨街店鋪出現了空置,但是華強電子世界、賽格電子市場、賽格廣場、高科德電子市場等多個大型賣場內,鮮少看到空置櫃檯,與幾年前記者走訪時的情形大相徑庭。

這十年來,為了讓華強北更好地轉型,各方可謂煞費苦心,付出了諸多努力。當地政府對華強北建築外立面進行了改造,並打造步行街,增加地鐵線路,以集聚人氣。同時,打造低成本的產業空間,並給予租金上的補償。

打造國際智能硬體創客中心

華強北街頭,時不時有無人機從頭頂盤旋飛過——那是商家在「花式」招徠顧客。

30年來,華強北彙集了無數電子風雲,多少新奇的產品在這裡出現,商家賺得盆滿缽滿。即便是最近十年,華強北也不缺這類故事。不過,市場總是在起步—爆發—平穩的鏈條中來回循環。幾年前火爆一時的無人機市場,雖然份額仍在擴大,但隨著賣家的大幅增多,生意不如以往好做了。

在賽格電子市場一樓,一家專門售賣無人機和兒童機器人的老闆告訴記者,無人機售價從100多元到一萬多元不等,「賣得挺好的。」

但就在不遠處,另一位代理無人機的櫃檯老闆則有著不同的感受。他告訴記者,生意不如以前好做了。「因為無人機需要客戶現場體驗,所以主要是靠人流量,但現在人流量不如以前,而且做這行的人也多了。現在賣無人機的,有賺有虧,不像剛開始的時候了。我們這櫃檯四米長、一兩米寬,月租4萬元,扣除成本,也掙不了多少錢了。」

仍有一部分人選擇了留守,等待著轉機。

其實,除了商家,傳統賣場也在自我轉型,嘗試往更細分的領域走。就拿早在1998年就成立的華強電子世界來說,它是深圳華強集團旗下上市公司深圳華強(000062.SZ)投資經營的大型電子專業連鎖賣場,是專業經營電子、安防、電腦、通信、數碼、LED等產品綜合性實體賣場。去年,華強電子世界在賣場內開闢了一個場地,打造智能家居交易中心。

吳賽鋒介紹,效果還不錯,一期面積是4500平方米,已經全部租出去了,主要是為企業提供展示和做方案的功能。

近年來,在當地政府的大力支持下,高科技企業、智能創客企業以及其他有影響力的企業也紛紛入駐華強北。其中,智能創客企業的湧現更是為華強北的發展提供了長久動力。

這裡也已成為全球創新的集聚地。深圳市投資推廣署的數據顯示,2011~2016年間,共有美國蘋果研發中心、美國英特爾智能設備創新中心、美國高通華南區總部等68個世界500強項目在深圳布局。

2013年,全球最大的孵化器之一的HAX也把總部搬到了華強北。這些國內外的孵化器盯緊了好的初創企業,並利用華強北的產業配套優勢和自身豐富的資源,推動它們加快進入市場。華強北國際創客中心總經理李諾夫對第一財經記者介紹,從2015年做到現在,該孵化器誕生了很多優質項目,也孵化了一系列團隊,每個月新增20個團隊,一般進來之後3個月就孵化成功出去了。

截至目前,華強北國際創客中心已經拿了兩個國家級牌子,一個是國家級眾創空間,一個是國家級智能硬體眾創空間。

華強北國際創客中心以兩大塊業務為主,其中一塊便是智能硬體的孵化。在智能硬體上,華強北國際創客中心目前有幾十個團隊,也出現了很多不錯的項目,比如車載激光投影儀等。最近,他們還和以色列最大的孵化機構ICI簽署戰略合作協議,以色列給他們導入創業團隊,他們幫助以色列團隊完善供應鏈。

根據華強北街道辦提供的數據,目前,華強北有20多家上規模的創投公司在做孵化器。至於其他大大小小的孵化器,更是為數眾多。

毋庸置疑的是,華強北在充當創新孵化的大平台上,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曹鍾雄說,華強北的智能硬體集散功能基礎還很雄厚,同時,華強北作為老工業園區和商貿園區,成本較為低廉,配套完善,可以為創新創業和創業孵化提供低廉的營商環境。

華強北的這些機構孵化的對象大多是智能硬體。在這些豐富的智能硬體的帶動下,華強北傳統的產業結構得以優化,市場競爭力也得以提高。深圳也由此成為智能硬體創業者的首選地之一。

這甚至也影響到了華強北的定位。根據《深圳市城市總體規劃(2010~2020)》,華強北為市級綜合性商業區,《上步片區城市更新規劃》則將華強北定位為「全國最具影響力、輻射海內外的高端電子信息服務、展示和交易中心、多元業態混合的高品質商業中心和生產型服務業中心,兼有商務辦公、居住等功能的城市綜合性片區」。

在上述規劃制定的若干年後,華強北的定位有了改變。深圳市福田區副區長劉智勇在2017年1月華強北步行街開街新聞發布會上表示,未來,華強北步行街將打造成世界級的智能硬體研發中心,建成多功能融合的商業步行街、創新創業基地。

劉仁根解釋:「之前有段時間華強北強調要多元化發展,但這裡是專業的商業街,與普通的商業街不一樣,所以還是要根據實際來調整,要以電子業為主導,以電子元器件為基礎。現在我們是強調打造國際智能硬體創客中心,這個定位就是以電子業為基礎。」

對於華強北來說,最艱難的時刻已經過去了?官方對此保持謹慎樂觀。劉仁根說,正在朝這個目標邁進。

而曹鍾雄保持著一份警醒,他認為華強北最艱難的時候並沒有過去。「空置率只是一個表徵,更核心的是未來華強北的創新生態能否形成。電子集散地的功能,會隨著新的產業組織體系和新經濟生態的變化而持續弱化,這意味著空間置換和業態更替還將會進一步深入。華強北正如新經濟、新動能培育一樣,新的力量尚未成長,舊的產業也未消退,華強北也正處於新舊動能轉換的關鍵時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第一財經 的精彩文章:

地平線CEO余凱:邊緣計算是自動駕駛的技術基石
「滬倫通」 指日可待 中英金融合作增彩添翼

TAG:第一財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