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舌頭有齒痕的人,該怎麼過冬?

舌頭有齒痕的人,該怎麼過冬?

仰望岐黃中醫 性命 心靈

關注並在公眾號首頁回復關鍵字:

回復「入群」:加入中醫養生微信群

回復「切脈」:比現場魔術更裝B,3分鐘教會你老中醫切脈

回復「調理」:仰望岐黃在網上發現了一個很好的自助中醫調理系統,針對每個人的情況可以推薦不少調理方法,很全面也挺準確,趁著免費推薦大家抓緊試試!

舌頭有齒痕的人,很多都是:氣虛之人。

冬天快到了

每個人的體質

在不同的季節

身體會有不同的反應

因此,養生的方式也有不同。

氣虛之人,該如何進入冬天呢?

1

氣虛這群人,都有哪些癥狀?

1

氣虛之人,一般會出現少氣懶言的情況,沒有力氣講話,甚至出現有口氣在胸口提不上來的情況;經常神疲乏力,無精打採的,容易出現頭暈目眩,甚至心悸。面色晄白,沒有光澤。

2

氣虛之人,往往會感覺自己怕風,總是覺得體表怕被冷風吹到,而且,確實風吹草動過後,就會打噴嚏,甚至感冒。

3

吃飯以後,往往四肢無力,躺到沙發上就不想動彈,這是因為「脾主四肢」的緣故,飯後感到脘腹脹滿,消化緩慢。

4

稍微一運動,就開始自汗,動輒氣喘。身體開始出現贅肉,軟軟的,喝水都長肉,尤其是腹部,俗語說「胖人多氣虛」就是形容這種狀態。

5

氣虛嚴重了,還會出現水腫,甚至內臟器官下墜的情況,比如胃下垂,子宮脫垂,直腸脫垂等等,還有的人會因為氣虛而導致出血,比如女性的月經量超大等。

岐黃小廣告

堅持艾灸扶陽,108粒隨身灸艾柱(艾條段),25:1,三年艾,煙白絨純雜質少,艾柱放入艾灸盒中想灸哪就灸哪,首次購買送艾灸盒+隔熱布袋+經絡圖。

6

氣虛的人,舌頭會胖大,舌邊會有齒痕,舌苔會滿布,舌苔上面會有比較多的唾液。

2

為何我們會氣虛?

氣虛之人,脾胃受傷引起的比較多,脾胃是正氣的來源之一,我們要靠著飲食的精微物質活著呢,您這麼胡亂一吃,脾胃受傷,這樣正氣的來源出了問題,這是氣虛的最大原因。

而現代人,缺乏運動鍛煉也是氣虛的原因之一,買菜,開車去,上樓,坐電梯,洗衣服,用洗衣機,自己則一旦有空,就堆坐在沙發里,氣血運行無力,這樣也會氣虛

岐黃小廣告

論調理脾胃、祛濕的效果,八珍粉當仁不讓。八珍粉這個方子時至今日已經有很多配伍、這個當年慈禧太后的養生用品發展至今、側重也各不相同。在這款八珍糕方子裡面,山藥、蓮子肉、白扁豆都是健脾補脾;茯苓和薏米是利水祛濕;芡實收澀養身,山楂消食健胃,麥芽舒肝健脾和胃。這樣一來,整個方子有陰有陽,有升有降,平和有偏,難怪有人說,八珍糕是千年養生第一糕。

同樣,熬夜上網,加班工作,這種不休息的狀態,也會消耗正氣,導致氣虛。

氣虛之人,到了冬天,最大的問題,就是不斷感冒——因為防禦體表的營衛之氣不足,所以冷風一吹,立刻感冒。這在中醫,叫「衛外不固」,衛氣是氣的一種,是保護身體不受外邪侵襲的,如果氣虛,則防禦不足,冷風一吹,感冒則是自然的了。

有的孩子,稍微被風吹到,別人什麼事情都沒有,結果這個孩子就流清鼻涕,開始渾身發冷,打噴嚏了,這是氣虛導致的肺衛不固,很容易出現感冒的情況。

此時,一定要想辦法補氣。而補氣,涉及肺、脾、腎三個部分。其中,脾胃為關鍵

3

到 底 該 如 何 補 氣?

艾灸補氣血,比十全大補湯還有效。艾灸本來就具有升發氣血,推動氣血的一個運行作用。

第1步:艾灸調脾胃。

脾胃是氣血生化之源,《靈樞決氣》中有「中焦受氣取汁,變化而赤,謂之血」之說,認為血液是通過脾胃運化生成的,脾有統攝血液的功能,所以治療氣血證必須重視調理脾胃。

第2步:艾灸養肝血補氣虛。

肝藏血,主疏泄,調氣機,有助脾胃運化,因此養肝血是調氣血的根本。中醫認為「肝鬱則脾虛」,鬱悶暴怒的情緒會損傷肝、脾,導致氣血耗傷。

岐黃小廣告

適合情志抑鬱、經量少而不暢、肝氣鬱結、口乾口苦、肝血不足、容易生氣食慾差等各種問題

第3步:艾灸遠寒邪。

中醫認為,「血得溫則行,得寒則凝」,寒邪會讓血液瘀滯,經絡不暢,氣血生化受阻,極易導致關節病變、腸胃不適或誘發咳嗽。冬季出門,務必戴好帽子、手套、圍巾等,在家要忌食寒涼。老人氣血常不足,要更加註意。

艾灸取穴:中脘穴、氣海穴、足三里、三陰交、太溪穴

保健灸,每周2-3次,每次每穴各20分鐘,太溪穴左右各10分鐘。

總之,冬季,是氣虛之人的一個難過的季節,我們現代人,有齒痕舌象的人太多了,氣虛的太多了,大家一定要學會保護自己,讓自己的身體,擺脫氣虛的狀態!

岐黃小廣告

每一根氣海神針特製粗艾條,都要經過人工精心篩灰、去雜質工序。堅持灸氣海補養陽氣,適合腎虛陽虛,痰濕體質,濕氣重,常人堅持艾灸氣海、關元穴也可以強身健體保長壽!

艾灸的最終目的是打通經絡,讓氣血暢行

什麼樣的人是健康的人?

世界衛生組織給出了10條標準,有身體方面的,有心理方面的。不過,我覺得歸結起來就是四個字——天人合一,這是《黃帝內經》裡面的話。

這個「天」指的是大自然,意思就是人要是能和自然一樣,就是健康的。打個比方,人體就像是大地,經絡是大地上的河流與小溪,氣血是流淌的河水。

河道暢通,水流順暢,健康就不會出問題;反過來,如果河道哪裡被淤泥石塊阻塞了,那裡就要發水,下游就要乾涸。如果出現這種情況,就是生病了。

人吃五穀雜糧,哪有不生病的?大家都有生病的體會。有些病是急病,比如下雨天淋雨著涼了,第二天就會發燒感冒;而有一些病比較隱蔽,從病邪入體到發病要幾個月,甚至好幾年。

可是不管怎麼說,這都是我們人體的正氣和病邪作戰失敗的結果:病邪阻塞了經絡、損害了臟腑,人就不健康了。

我有一個病人,他得了二十多年的腸炎,他的病根就是寒氣侵害了胃腸。艾灸是寒氣的剋星,所以我給他用艾灸治療。

他自己反映,艾灸的第二次出現了咽喉乾的現象,尤其是上顎干癢,之後癥狀越來越嚴重,扁桃體也開始疼痛,變成暗紅色了。他擔心把身體灸壞了,我就安慰他,告訴他這是正常的反應。我們想把病邪趕走,可它不可能乖乖就範,肯定要抵抗,抵抗不過還要逃竄,所以會出現腸炎之外的疾病。我讓他艾灸之後多喝些溫水,一來潤喉,二來可以幫助排毒。如果扁桃體疼痛比較嚴重,可以在大椎穴針刺3~5下,然後拔罐,拔出瘀血。再艾灸的時候,這個癥狀就會改善了。

我用艾灸治病,主要是想用艾灸打通人體阻塞的經脈、用陽氣滋潤虛弱的臟腑。氣血充足了,正氣才能對抗病邪。而且通經絡、補陽氣不僅能治病,我發現活用它們還能找到疾病,甚至一些很小的疾病也能找到。這是按摩、放血、拔罐、導葯等等方法不具備的,因為艾灸不僅調用人體自身的力量,還借用了艾草的藥性和灸火的熱性。人體的元陽之氣如果損耗了,是不能再生的,只能補充,而藥性和熱性都是強大的外援,所以我一直很推崇艾灸這個方法。

岐黃小廣告

精選陳年艾葉(強力溫陽驅寒),地道藥材,岐黃獨家配方,特別加入獨活(祛寒濕、止關節腰背痹痛)、乾薑(溫中散寒)、桂枝(溫經通陽、透達營衛、祛全身風寒濕痹)、肉桂(溫補元陽、命門)、紅花(活血化瘀),逐寒痹痛、補陽氣、預防風寒感冒、理氣血。

懂的使用艾灸治療未病,那才叫高手

《黃帝內經》里說,上等的醫生應該是「不治已病,治未病」。所以我琢磨,現在給人治病的醫生,包括我自己,都不是上等的醫生。因為病人來找我們的時候,都已經患上某種疾病了。就算醫生可以手到病除、藥到病除,都是在治已病,最多算是手段高明的中等醫生。不過,這不是醫生的過錯。大家想想,沒病沒災的,誰會去醫院找醫生說,「大夫,你給我看看未病吧!」這太可笑了。

從一個醫生的角度,我覺得真正能找出未病、發現未病的,並不是醫生或者各種現代化的檢測手段,而是我們自己。我們要有「找未病」這個意識。對自己的健康比較重視的人會定期體檢,這是個好習慣,我非常提倡。而且不止中老年人,年輕人更需要,因為很多中老年時期的疾病其實年輕的時候就有表現了。現代醫院講究的就是「早期診斷」、「早期治療」,只有這樣才能防微杜漸。

體檢對找到未病有幫助,可體檢不是萬能的。現在醫院的體檢都是用化驗、拍片等西醫的手段,大部分都是通過數值的比較來判斷。體檢能查出來血糖、血壓高不高,骨質密度是不是降低了,但是查不出來體內是不是有寒邪或者暑濕等病邪。血糖、血壓、血脂等等都是身體對疾病的反應,說白了,能查出這些異常的時候,病邪已經開始破壞我們的身體了,已經遲了。而中醫講的「未病」是找病因、找病邪,是把破壞健康的元兇找出來。怎麼找?我的辦法就是用艾灸。

艾灸找病是活用了其通經絡的作用。經絡是氣血的通路,也是病邪通路。病邪進入身體,一方面和正氣爭鬥,一方面會在經絡和臟腑中潛伏下來。也許一時三刻不會有什麼感覺,但是積少成多,正不壓邪的時候,病就表現出來了。

而艾草的藥性和灸火的熱力是陽性的,有生髮的特點,會在經絡里巡行,就像巡邏的警察。一旦發現哪裡潛伏著病邪,它們就起到衛士的作用,把沉澱潛藏的病邪攪動起來,順著經絡到達臟腑而排出來。比如我們艾灸中脘穴,如果肝、脾、胃腸等有潛伏的疾病就會出現通竄。哪裡有病,就通竄到哪裡。我治過的病例里就有肝炎艾灸中脘,結果出現結腸炎或脾虛的。沒病的時候也能艾灸這裡,有病找病,沒病補脾胃。

艾灸找病還有很多應用,我在後面的文章中會詳細地講。艾灸這個找病的作用比化驗、拍片強得多,它不但能找,還能治、還能養。學會了艾灸,就像請到了一位高明的全科醫生,從診斷、治療到保健,一次都搞定了。我希望所有的人都可以學會這種方法,自己做自己的上醫,再也不用上醫院。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仰望岐黃 的精彩文章:

白露過後,一定要三凍三不凍!
不同癥狀的感冒艾灸方法!夏秋交替艾灸治療各種類型感冒有奇效!

TAG:仰望岐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