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美文 > 別讓壞情緒,拖累你的人生

別讓壞情緒,拖累你的人生






多數的煩惱,都是因

「人」

而起。


 


或許你會想,沒有這個人,就不會造成那件事,人煩人,最煩人。


 


放不下的人多了,煩心的事累積了,就會影響自己的心態和情緒。

 


心姐認為,當理想和現實產生落差,就容易出現

這三種負面情緒:

生氣、悲傷和焦慮


 







 



生氣,就是懲罰自己

 


「人在憤怒的那一瞬間智商為0,一分鐘後恢復正常。」


 


情緒化的人,容易因為別人的一句話,一個動作,或一件事瞬間心情變差。


 

脾氣差的人,性情急躁,遇事衝動,生氣了就毫無顧忌地發泄,做出損人不利己的行為,事後冷靜下來才追悔莫及。


 








有句話心姐很認同:「不能生氣的人是傻瓜,而不去生氣的人才是智者。」


 


有一種消氣的方法,就是不與「垃圾人」計較:

曾經有人問一位得道高僧,如何才能降低怒氣?高僧說,一個長途跋涉的旅人路上碰見一隻瘋狗朝他狂叫,這位旅人會選擇繞它而行,還是趴下來憤怒地朝瘋狗嚎叫?相信你心裡一定有清晰的答案。


 

憤怒是一種高度喚醒的情緒,憤怒會傷身。而一個

好心態

,能使你輕鬆豁達。


 


請記住,生氣是拿別人的錯誤懲罰自己。不生氣,你就贏了!


 





傷心很貴,沒人替你買單


 

前不久,有位朋友向心姐傾訴苦悶:




「我很愛他,他回我消息,我就會很開心,儘管他總是很久才回我。他加班的時候,我很擔心他會累壞身體,他的一句話就能讓我想太多,真希望陪伴他的人是我。




唉,但他總是對我忽冷忽熱,感覺我就是一個可有可無的存在。因為想他,我每天吃不下飯,做事總是心不在焉,好難過啊」。


 


過於在乎對方,掏心掏肺地付出,卻換來冷漠和傷害,就會很心傷。







 





在感情里,有時候,不管你執念多麼深,撕心裂肺想要挽留一個人,可最終還是要學會放下。


 


每一次創傷,都是一次讓你成長的經歷。

人生,哪能事事如意,痛苦也不是生活的全部,傷過、哭過,日子還是要堅強地過。


 


世上沒有一件工作不辛苦,沒有一處人事不複雜。人生苦短,何必糾纏?放寬心態,瀟洒一點,該來的總會來,問心無愧便足矣。


 


最好的放下,是學會釋懷,別讓你的心活得太累。


 


 



焦慮,就等於干著急


 


如果說在所有情緒中,哪種情緒最能反映當下人的心態,那恐怕就是

「焦慮」

了。


 


工作不順心、

考試壓力大、孩子教育成難題、做事不見成果、賺的錢趕不上父母衰老的速度、覺得自己不會的東西太多、想而不能,愛而不得,找不到未來的方向等等,都可能變成我們焦慮的問題。


 


但是,正是因為我們對自己、對生活抱有太多的

期許

:想賺錢買車買房、想事業有成、想實現自我價值、想孩子聰明可愛、想愛的人也愛自己、想有一個幸福的未來,所以,我們會焦慮,會迷茫,也會失望。


 









心姐認為焦慮情緒,大多源於這三點:


 


1. 

對未知的不確定性;


2. 

人比人,氣死人;


3. 

困於選擇,迷茫不知所措。


 


很多焦慮的人,其實有一顆進取心,對自己要求高,有太多想做的事,卻找不到合適的行動表現。


 


焦慮,可以緩解。你要明白,

真正使我們焦慮的,其實是我們的內心。


 


餘生還長,何必慌張。凡事切勿操之過急,生活的意義不在於和別人的攀比炫耀,而是努力超過從前的自己。


 


 



 


我們不能控制自己的遭遇,卻可以改變自己的心態。


 


動不動就生氣、喜歡不停抱怨的人,往往都是生活中的懦夫。

他們不滿現狀,又不敢直面現實,只能悲觀任由事態發展,或只能通過生氣和抱怨來發泄內心的焦慮和不滿。




越是把所有注意力集中在不值得的人和事上,負能量就越多,最後越是得不償失,小到心情鬱悶,大到傷及身體,生活難免一團糟。




就算身邊總會有那麼幾個討厭的人搬弄是非,也別和那些不重要的人物周旋,

是接受、是改變,或是離開,你自有選擇。


 









誰的人生沒有艱難和坎坷呢?心姐認為,成熟的人,不一定看誰都順眼,但是懂得控制情緒,懂得善待自己。


 


人的痛苦,多數都源於跟自己過不去。




任何事情都沒有絕對的好與壞,凡事要看得開,別讓自己,輕易被壞情緒打倒。


 




*圖丨網路,若有侵權請聯繫後台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簡易心理學 的精彩文章:

孩子為什麼不聽你,看完這篇你就懂了
一個人成熟的 5 大標誌

TAG:簡易心理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