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明穆宗時期為何要解除「海禁」政策?

明穆宗時期為何要解除「海禁」政策?

原標題:明穆宗時期為何要解除「海禁」政策?


作者:黃炎,季我努學社青年會會員


略微了解明史的人應該都知道,在明代初期海禁政策嚴厲,「太祖定製,片板不許下海」。這樣的海禁政策一直到隆慶皇帝即位後,才正式解除。而解除明代海禁政策的代表事件,就是「隆慶開關」。關於隆慶開關,明代文人張燮在《東西洋考》中記載:「隆慶元年,福建巡撫都御史涂澤民請開海禁,准販東西二洋。蓋東洋若呂宋、蘇祿諸國,西洋若交趾、占城、暹羅諸國,皆我羈縻外臣,無侵叛,而特嚴禁販倭奴者,比於通番接濟之例。」結合相關史料,可以知道,隆慶元年(1567年),福建巡撫都御史涂澤民上書明穆宗,請開海禁,在考慮後,明穆宗開放了福建漳州的月港一處口岸,私人的海外貿易也自此獲得了合法的地位,沿海貿易迅速興起。這樣一項打破海禁政策的舉措,對明代、也對中國歷史進程產生了重要的影響。


隆慶皇帝,明穆宗朱載垕


首先,隆慶開關最明顯的影響就是打破了嚴厲的海禁政策,促進了海外貿易,特別是私人貿易的發展。張燮在《東西洋考》對當時月港的商船有這樣的記載:「大者,廣可三丈五、六尺,長十餘丈;小者,廣二丈,長約七、八丈。」可見當時進行貿易的貨物之多。同時,由於海外貿易利潤巨大,除了一般的私商,當時的官員也加入其中,從中牟利。掌管月港稅收的稅監高寀就是典型的代表。


福建漳州月港


此外,隨著海外貿易的發展,帶來的一個影響是白銀大量流入中國。中國經濟史學家梁方仲先生估計,自萬曆元年至崇禎十七年(1573-1644),從海外輸入中國的白銀達一億銀元以上。白銀的大量流入,也促進了明代後期商品經濟的發展。


第三,推動了手工業的發展。海外市場對中國陶瓷、綢緞的需求,促進了國內手工業的發展。為了滿足市場需求,除了手工作坊自身生產能力的提高,伴隨著海外貿易,很多手工技術的交流和學習也得以實現。《天工開物》記載:「凡倭緞制起東夷,漳、泉海濱,效法為之。……其織法亦自夷國傳來。」手工業的發展也進一步促進了明代後期商品經濟的發展。


第四,推動了造船業的發展。海外貿易,必不可少的交通工具就是船。在隆慶開關之前,明嘉靖時期,政府嚴禁民間造雙桅船,而隆慶開關後,船隻的製造限制被打破了。這也是自鄭和下西洋後,明代造船業的復興。


明代航線


由於隆慶開關是中國主動開關,開展海外貿易,順應了世界大勢,促進了商品經濟發展,因此國內的歷史研究者,如晁中辰先生與許蘇民先生認為隆慶開關應為中國近代史的開端。具體的原因闡述,我們也可以從晁中辰先生的論文中學習了解到。總而言之,隆慶開關,不論是對於明代,還是對於中國歷史進程,都是有著深遠影響的重要事件。


參考文獻:


1.晁中辰,《隆慶開放與中國資本主義萌芽》,《學術研究》,1987年第5期


2.馮之餘,《明代「隆慶開放」與海上貿易發展》,《社科縱橫》,2008年第23卷第2期

3.晁中辰,《明代隆慶開放應為中國近代史的開端》,《河北學刊》,2010年第30卷第6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季我努學社 的精彩文章:

與中國為鄰的日本,緣何成為清末中國留學生的首選之地?
官渡之戰兵力懸殊,為何袁紹卻會敗給曹操?

TAG:季我努學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