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如銀類雪:唐代白瓷堪比楊玉環「溫泉水滑洗凝脂」的肌膚!

如銀類雪:唐代白瓷堪比楊玉環「溫泉水滑洗凝脂」的肌膚!

唐 白瓷花口執壺

陝西省20世紀50年代考古工作針對地下古遺址、古墓葬進行搶救性考古清理髮掘。根據目前現存資料整理統計,考古搶救發掘工作主要集中在1953年至1959年初,涉及西安、咸陽、寶雞、渭南等關中地區,尤以西安市東郊、西郊最為集中。

唐 白瓷圓口碗

據統計這一時期全省共有考古工地300多處,清理古墓葬、古遺址3055處,其中墓葬2952座,古遺址103處。是新中國成立之後西安周圍規模最大的一次集中考古工作。本文選介唐墓出土較完整上等級的白瓷器供大家鑒賞,也希望引起對這批墓葬的進一步重視和研究。

唐 白瓷「翰林」款罐

中國白瓷始見於北朝末期,隋代趨於成熟,但產地僅限於河北內丘一帶。唐代是中國白瓷的鼎盛時期,燒造已達南北各地,目前已發現今河北省內丘、臨城邢窯、曲陽窯、河南省鞏縣窯等,唐代河南府是貢白瓷的重要產地,邢窯是唐代最負盛名的白瓷窯。唐代白瓷主要有以下特點:

1.樸素清新,紋飾簡潔。唐代白瓷以碗、杯最典型其次為盤、托子、瓶、壺、罐和注子等。器物造型樸素,優美秀致,給人一種清新挺拔的美感。唐代白瓷少紋飾,紋飾取材多為圖案化的花紋、幾何紋、蝴蝶紋等較簡單的圖案,多見於器物的腹部或蓋部。

唐 白瓷五瓣花口碗

2.渾厚大氣,氣魄雄偉。壺、瓶、罐一類作品器體高大,造型多為敞口,束頸,豐肩,鼓腹,顯得莊重大方,雍容華貴,飽滿豐厚;而杯、盒一類則小巧精緻,多結合動物造型,顯得形態別緻,富有自然情趣,但又不失氣勢。

唐 白瓷皮囊壺

3.質堅釉細,釉色潔白。唐代白瓷按胎、釉的質地,可以分為粗、細兩大類。粗白瓷的釉質較細,有些還有細碎的紋片,釉色為灰白或乳白色,還有黃白色。細白瓷的胎色純白,個別的白中閃黃,釉質很細,釉層中有微細的小棕眼,器物多施滿釉,釉色純白或白中微泛青色。

陸羽曾在《茶經》中描述到:「邢瓷類銀,越瓷類玉。」白瓷翰林罐屬精細白瓷,選用優質瓷土燒成,胎質堅實細膩,胎色潔白如雪,釉質瑩潤,襯托在形體豐滿、凝重樸實的器物上更增添了它的神采。

唐 白瓷盤口盂

4.外來文化,影響深遠。南北朝以來,胡風盛行,皇室貴戚,尤其喜好西方的珍玩器皿。外來文化和藝術品對日常生活習俗以及審美要求都產生深刻的影響,直至唐代風氣不減。在這種濃厚風氣的影響下,必然對唐代瓷器加工工藝的風格和面貌造成深刻的影響,體現出中外藝術融合的特徵,造型、裝飾奇特而富於變化,充滿了浪漫情趣。

原文作者:韓建武

原文來源:《收藏家》2018年10月刊《20世紀50年代西安郊區出土的唐代白瓷》

(因篇幅問題,原文有刪減)

《收藏家》官方授權,歡迎分享!如需轉載,請私信聯繫!

合作美術館

合作雜誌精選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文藏 的精彩文章:

瓷枕贊之文學奇葩:南越王墓博物館藏磁州窯瓷枕賞析
彭德:當代藝術批評答問

TAG:文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