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哲理 > 笨,是一種高級的情商

笨,是一種高級的情商

  

藍字

每晚一本書

」關注我們哦!



?  作

者丨芥子緣


?  來源丨有書



 




茨維格在《人類群星閃耀時》里說:


 



特殊的歷史人物,總會在特定的時刻出現,




他們宛若星辰一樣散發出耀眼的光芒,普照著文明的黑夜,推動著人類社會發展。




1937年,在抗日炮火下成立的,國立西南聯合大學,就是一所「巨星集中營」,新中國各個領域的一代宗師們,幾乎都在這座只有八年校史、最窮最破的大學裡讀過書。

 


今天本期專欄的收官之作,為大家講述最後一位可愛可敬的人——曾執教聯大的沈從文。




1


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



 


沈從文是現代著名文學家、作家,一生作品很多,非常高產。


 

1988年,「諾貝爾文學獎」準備頒發給沈從文,只是那時候沈先生已經去世了。




和文學界最高的獎項擦肩而過,前後只差了幾個月。


 


朱光潛曾經寫文讚賞過沈從文,說他:





道縫麴車口添涎




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

 


意思是:沈從文不管什麼時候,都能對自己專註的事物懷有熱烈的激情,這種真摯的天性,是大德行者才會有的。


 


實際上沈從文一生不順,跌宕多厄,坎坷叢生,屢受排擠……生活之苦,他全部都嘗過。


 


這種洞悉了人情世故之後,還能飽含的赤子之心,才是世界上最美好的善良吧。






2


無門無派的沈從文



 


沈從文在西南聯大執教的日子不太好過,他只有小學學歷,所有的知識全是自學而來;




而且,還和胡適一起推廣白話文,編新派教材。這就站在了古典文學的對立面。




因此,西南聯大的大儒們,自然有人瞧不上沈從文。


 


有一次跑防空警報,劉文典先生看見了沈從文也在跑,指著他就罵:


 



「你跑什麼?我跑是因為我死了沒人能講《莊子》,學生們跑是為了未來,你跑什麼?」




輕視之意,溢於言表。




新派詩人穆旦也看不上沈從文,認為他的「鄉土文學」家長里短,並不是文學的根本所在。


 


不光如此,擁護「五四」運動的留洋派們覺得,沈從文是一個沒有進步覺悟的人。







在這樣四面楚歌的狀況下,沈從文依然堅持:文學應該追尋本身的永恆價值,不應該為政治服務。


 


他說:而我,學了很多東西,依然放不下心中那本「大書」。


 


這本「大書」,講的就是千萬個位於社會底層的老百姓的真實生活。


 


堅持自己的文學理想,讓沈從文在建國以後,也沒跟上時代,沒站好隊。




1949年以後,沈從文乾脆封筆,轉行作歷史文物考古去了。


 


我只願在真理的聖壇之前低頭,不願在所謂的權威之前拜倒。






3


講課沒有體系的沈從文



 


文學創作能不能教?這是一個世界性爭論的問題。


 


西南聯大的中文系主任羅常培先生就說過:大學是不培養作家的,作家是社會培養的。


 


如果一定要教,老師至少需要滿足兩個條件:






  1. 具有豐富的寫作經驗,學識淵博,眼界開闊,兼容並蓄。





  2. 肯於花時間精力和學生們慢慢打磨。


 


這根本就是個悖論,哪個作家有時間這樣「揮霍」呢?最「當時」的創作階段,有這時間都能多寫兩本書。


 


但沈從文不光開了「習作」課,還選擇了最「笨拙」的方式教學,他讓同學們隨意發揮去寫,想寫什麼就寫什麼。


 


沈先生也出過一些奇怪的主題給學生寫:「記一間屋子裡的空氣」!




他認為,寫這樣的片段是有好處的,學生們可以練習基本功。現在的青年文學愛好者,往往一上來就寫大作品,功力卻不夠。







別人備課一份就夠了,沈從這樣講課,要備課「無數」份。




沈從文批閱學生習作非常用心,他常常會寫出比原作還長的點評。




見解精到、文筆講究、

發人深思


 



除了指出創作本身問題,還會介紹類似的名家作品,如數家珍,引人入勝。


 


沈從文的學生王彥銘回憶說:


 



那個時候我們年少氣盛,隨手揮寫,他連我們的行草不規範,還有標點,都要改過,做出示範。




先生是大作家,這些小問題,完全可以忽略不計,勻出時間自己搞創作。




他這是用行為在啟示我們:藝術起於至微,失之毫釐,謬之千里。


 


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




古之學者必嚴其師,師嚴然後道尊。




沈從文,很有古人先賢為師的風範。


 


然而,尺有所短,寸有所長,沈從文講課卻並不出彩。


 


他的湘西口音很重,聲音又低,沒有抑揚頓挫,同學們聽著費勁。




他也沒有任何「講座」技巧,沒有一點煽情、沒有噱頭,完全不吸引人。


 


或許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但沈從文最喜歡的學生汪曾祺說:


 



沈從文講課非常謙抑,非常自製,沒有一點兒嘩眾取寵,




他講地很誠懇,甚至很天真,但是只要你聽懂了,你就會受益匪淺。




我以為沈先生的話,是浸透了淳樸的現實主義精神的。




王彥銘說等人在自己的回憶錄里都提到:不可否認,沈先生是難得一見的好老師。



 


不光如此,沈從文知道同學們上稿不易,看到好文章,他就做主幫學生們寄到熟悉的報刊上發表,不知道花了多少郵費。


 


汪曾祺1946年前的所有文章,都是沈從文寄出去的。同學們的文章加起來怎麼也有四十多篇。


 


在那個吃飽這頓,就要思考下頓飯在哪裡的歲月里,這些郵費著實是好大的一筆費用。




汪曾祺說:





「沈先生教書,但願學生省點事,不怕自己麻煩。




在聯大時期,很多資料不容易得到,




他講《中國小說史》時候,就自己抄,用毛筆小行書在雲南竹紙上,每次上課就夾了很多捲紙。




東風化雨,春泥護花,由心而發愛護,也必然會得到真情的擁護。


 


學生們都深深愛戴著沈從文。







後來,沈從文搬到昆明鄉下住,僅有兩天留宿學校,他的宿舍里,便是從早到晚,「車水馬龍」,學生和同事訪客不斷,沒有半點空閑。






4


交友有派系的沈從文



 


沈從文的書多,除了一般的四部書、中國現代文學、外國文學的譯本以外;




還有社會學、人類學、黑格爾、弗洛伊德、道教史、陶瓷史、《髹飾錄》、《糖霜譜》、各類工藝……




兼收並蓄,五花八門。


 


如果他的書沒有借出去,即便不寫文章,靠藏書量也可以成「家」。


 


沈從文還喜收集工藝品,都存放在學校的宿舍里。


 


汪曾祺曾經說過:先生後來不寫小說,搞文物研究,並不奇怪,先生年輕時就對文物、工藝有極其濃厚的興趣。


 


沈從文曾經迷上過一種耿馬漆盒,價錢便宜,都是在地攤上出售,沈從文一進城就興緻勃勃地淘換不同的盒子。


 


後來他屋裡,所有裝東西的器皿、陳設,都換成了這種盒子。


 


朋友們、同學們,去看沈從文有一個固定流程:談天,求字,鑒賞「寶貝」。




沈從文聽到新言論,一開心就送「寶貝」,大家再順便拿走幾本書。




到後來,盒子也沒了,書也沒了。


 


聯大文學院的同學,人人手裡倒是都有一兩本沈從文的書,沈從文並不記得借給誰了,也從來沒追著讓人還過。


 


聯大解散的時候,他的書也不知道隨著多少人,牽絆著多少記憶,去了多少個故鄉。







與沈從文交好的好友,也都是這樣的童心未泯之人。




徐志摩有一次上課時帶了一個很大的煙台蘋果,一邊吃,一邊講,還說:「中國東西並不都比外國的差,煙台蘋果就很好!」


 


梁思成在一座塔上測繪內部結構,差一點從塔上掉下去;而此時,林徽因正發著高燒,躺在客廳里,和客人談文藝。


 


還有金岳霖,與沈從文關係最好,也是超級特立獨行,幽默有趣。


 


從這些人身上,我們看到了一個共性:古之真人,心底無私,天地皆寬。


 


他們的「無私」是對工作生活的專註熱情、沒有機心;




他們的人生之路註定寬廣,因為即便在逆境下,也永遠不消沉沮喪,樂天知命。






5


目光清澈的沈從文



 


不管是家庭,還是經歷,沈從文始終磨難不斷。



 




  • 他家在時代更迭中,遭到毀滅性打擊,六弟是黃埔四期學員,南征北戰、出生入死;





  • 他最愛的九妹沈岳萌在國破家亡的顛沛流離中,精神失常,最後餓死。





  • 對於時局,對於社會陰暗,沈從文很明白,他十幾歲離家闖蕩,做了「湘西王」34軍師長陳渠珍的書記官,看慣了各個軍閥之間的勾心鬥角;





  • 後來又從一個進步印刷工那裡,透徹地了解了「五四」運動;





  • 到了北京飽受世態炎涼之苦,差點餓死,凍死。


 



面對悲歡離合、挫折打擊,沈從文並沒有像很多人一樣消沉自棄、憤怒抱怨,




他隱忍承受,依然保持著客觀的態度在看世界,在判斷人生。


 


他的目光銳利,性情溫和,心底永遠都是孩子般的柔軟,乾淨,喜悅,樂觀。


 


看盡黑暗,了解黑暗,依然懂得美好和善良,是悲憫,是大愛。




淡定從容,永遠比吶喊,更需要勇氣和力量。




他的文字淡雅雋永,充滿了對光明的渴望;




他的文章溫暖人心,一個個晶瑩清澈的靈魂,就是生命的希望;




他的作品如同末世里的明燈,讓人相信,殘暴的厄運終究會過去,會消亡,世界始終會變好。




《易經》里說:有大德曰生。




他用自己的赤子之心,燃盡人性的冷漠,鑄造起生生不息流淌著的綠色邊城。


 


沈先生在晚年,有人要為沈從文先生的作品舉辦國際研討會,他艱難地寫信,堅決拒絕:我不要名,才能活這麼長。




如果要名,我早死了。


 


《沈從文的後半生》作者張新穎說,沈從文身上最吸引人的,是他的心能讓他看清「自我」,也懂得「自我」。

他有這個能力,隨時能跳出名利,這是何等的睿智,世俗的我們,又有幾個能真正看透。







沈從文的墓位於沱江畔的聽濤山。


 


墓碑背面是沈從文妻妹張充和的撰聯:不折不從,星斗其文,亦慈亦讓,赤子其人。


 


「從文讓人」是沈從文對外的德行風骨。


 


墓碑正面鐫刻的是沈從文先生自己的手跡:





照我思索,能理解我;




照我思索,可認識人。


 


「識人」有三重境界:識自己、識他人、識世界,「識人「才是沈從文洞見真知、貫穿人生的大格局。


— END —



回復「

晚安

」,小書送你一張特別推送


*芥子緣丨有書原創作者。有書,讓閱讀不再孤單,2000萬閱讀愛好者都在關注的公眾號,關注公眾號:有書。本文原創首發於有書。


*每晚一本書丨每晚讓思維充充電,做一個有內涵的人。


*圖片來源丨網路



往期精選



(點擊文字即可閱讀)





1.重慶公交墜江事故:每一次離別,都請用力抱緊


2.一個人正在蛻變的3大跡象


3.人最大的荒唐,就是揪著爛事不放


4.看完李詠的《吾妻哈文》,淚奔


5.能用錢解決的事,就不要去麻煩朋友了




點個贊就像是對我說晚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每晚一本書 的精彩文章:

高層次人群的5條人際交往潛規則,越早明白越好
紀念金庸最好的方式,是記住他筆下的俠義江湖

TAG:每晚一本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