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明君賢臣的用人之道,蘊含著大唐盛世的秘密

明君賢臣的用人之道,蘊含著大唐盛世的秘密

原標題:明君賢臣的用人之道,蘊含著大唐盛世的秘密


中國歷史,以漢唐最為強盛。大唐疆域之遼闊,文化之繁榮,又勝於漢。唐代多明君,又多賢臣,其共同特點是善於用人。



唐太宗李世民是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皇帝之一,他在用人時不論親疏,按才受職。


貞觀二十三年(649年),唐太宗李世民決定對開國功臣論功行賞。唐太宗命陳叔達在宮殿下唱名公布,說:「朕分等級排列你們的功勞賞賜,如有不當之處,可以各自申明。」於是各位將領紛紛爭功,議論不休。


李世民的叔叔淮安王李神通說:「我在關西起兵,首先響應義旗,而房玄齡、杜如晦等人只是捉刀弄筆,功勞卻在我之上,我感到難以心服。」太宗說:「叔父首先響應這是實情,但也是為了躲避災禍。後來你跟竇建德、劉黑闥交戰,每次都打敗仗。而房玄齡等人運籌帷幄、決勝千里,使大唐江山得以安定,論功行賞,功勞自然在叔父之上。叔父您是皇族至親,朕對您確實毫不吝惜,但也不會誇大你的功勞,讓你與有功之臣同等封賞。」眾位將領於是相互議論道:「陛下如此公正,即使對皇叔淮安王也不循私情,我們這些人怎麼敢不安本分呢。」大家都心悅誠服。

李世民有一幫老部下,都是秦王府的老人,有些人得到的封賞還不如原先李建成和李元吉的部下,因此心懷不滿,托房玄齡說情。太宗說:「君主大公無私,因此能使天下人心服。朕與你們平日的衣食,都取自百姓。因此設官吏定職守都是為了百姓,理應選擇賢才加以任用,怎麼能以新人舊人來作為選拔人才的先後順序呢?如果新人賢能,故舊不才,怎麼可以放棄新人而只取故舊呢!現在你們不論其是否賢能而只是怨聲不斷,這豈是為政之道?」




開元三年(715年),玄宗明確宣布:「不能隨隨便便提拔人,朝廷的職位和名分,不要輕易送給沒有才能的人。」他決心選賢任能,量才授職,整飭吏治。


玄宗特別重視縣令的選任。據《資治通鑒》記載,開元四年(公元716年),有人向唐玄宗報告了當年縣令的選用情況,說:「今年吏部在選拔和考核人才時不顧條件濫選現象嚴重,朝內外反映很壞。」玄宗聞聽,非常吃驚,把所有新選的縣令召集至宣政殿前,親自出題考試,考查縣令是否通曉經國治民之道,結果有二十多人不合格,玄宗就讓他們回原縣任職,另有四十五人被淘汰,放回原籍學問。同時,還頒布了《整飭吏治詔》,每年十月委派各道按察使對刺史、縣令的政績進行考察,分為最、中間、殿三等,依次定為優劣,作為改轉升降的依據。

據《唐會要》記載,開元二十四年,唐玄宗曾經下過一道詔書:「州縣一級的官員,與朕一起治理天下,貢獻很大,應該增加考核等級,在加官進爵的時候應該同京官一視同仁。」這說明玄宗本人一點沒有把縣令當芝麻看待,而是當作和自己命運相聯、風雨同舟的執政統一體。唐玄宗此舉,提高了州刺史和縣令等地方官員的地位。




裴光德在唐僖宗時曾任中書省宰相。他身居高位後,對老朋友仍然有情有義。他有一位老朋友,官職也不小,專程大老遠來拜訪他。裴光德對他的招待相當優厚,舉止行為也相當親切,十分殷勤周到,客人方便隨便,無拘無束。他沒有因為自己的身份地位變化,而改變對舊日朋友的態度。裴光德的這種注重交友情誼的品德,在那「一闊臉就變」的封建社會裡,是很值得稱道的。


老朋友此行目的是向裴光德求官的,希望他利用手中權力幫助自己到朝廷擔任京府判司。裴光德沒有因為是老朋友的事情就攬下來,而是鄭重申明:「您確實是個有能力的讀書人,但這個位置和您的能力不匹配,我不敢因為我們的私人關係,敗壞朝廷的綱紀。今後如果有宰相主持用人,把您安排到這一位置,他也一定是一位不稱職的宰相。只是我一定不會幫你這個忙。」

裴光德把朝廷的紀律看得比老朋友的感情更重要,堅持任人唯賢唯能而不唯親的做法,不愧為不徇私情的一代名相。




宋璟是唐朝名相,他忠正無私,剛直不阿,敢於犯顏直諫。

開元七年冬,來自各地的候選官員雲集京城,聽候選拔。唐玄宗想趁此機會,親下敕書,越過吏部的正常考核,把他的妻舅、岐山縣令王仁琛提為五品官,到朝中任職。這一做法遭到了宰相宋璟的極力反對,他上奏說:「用人應該公正無私,唯賢不唯親。對那些皇親國戚可以適當照顧,但不能無止境地照顧。王仁琛當岐山縣令,就已經照顧他了,如果硬提拔,這不合任人唯賢的原則,朝野也會議論這件事。希望陛下把這件事交給吏部,對他進行公開考核,然後根據考核的結果,決定提拔與否。」唐玄宗認為宋璟出於公心,說得合情合理,就採納了宋璟的意見。


同一年,宋璟的堂叔宋元超也作為一名候選官員來到京城,宋元超一到京城,馬上亮出「當朝宰相宋璟叔父」的這塊牌子,覺得朝中有人好做官,弄個一官半職十拿九穩。宋璟聽說後,給吏部寫了封信,表明自己的態度:「宋元超的確是我的堂叔父,我不能否認這層關係,但我不能因為他是我的叔父而照顧他。如果他不挑明這層關係,尚可按規定由吏部考核,決定安排與否;他既然亮出是我叔父的牌子,企圖走我的後門,通過不正當的手段當官,這就有違官德,請取消他的提拔資格,以示懲戒。」宋元超弄巧成拙,自討沒趣,只好怏怏而回。




安史之亂爆發後,太子李亨即位,任命郭子儀為大將,讓他帶兵平叛。郭子儀舉薦李光弼和自己一起出征。大家很不理解,郭子儀解釋說:「李光弼脾氣雖然有點倔,但在大事上很正直,而且有軍事指揮才能,當初我和他鬧矛盾,都是一些非原則性的小事,看人要從大處看,不能從小事上看。」後來,李光弼果然屢建奇功,為平定安史之亂立下了汗馬功勞。


唐代宗任命郭子為尚書令,郭子儀懇辭不受。代宗又命五百騎兵持戟護衛,催促他到官署就職。郭子儀仍不肯接受任命,道:「太宗皇帝曾任此職,因此歷代皇帝都不任命,皇太子任雍王,平定關東,才授此官,怎能偏愛我,違背重要規定。而且平叛以後,冒領賞賜的人很多,甚至一人兼任幾職,貪圖陞官不顧廉恥。現在叛賊基本平定,正是端正法紀審查官員的時機,應從我開始。」代宗無奈,只得應允,並將他辭謝的事迹交給史官,記入國史。歷代立下大功的大將,大多數不得善終,而郭子儀卻安享富貴並傳之子孫,這與他的寬闊胸懷是有關係的。



【雷語】中國傳統文化蘊含著精深的用人之道,包括如何選拔人才,如何考核官員等。傳統社會的人才選拔經歷了世襲制、薦舉制和科舉制等階段。在政治清明的時代,人才選拔的標準是德才兼備,以德為先;官員考核,主要是賞罰分明,優勝劣汰。為了選拔有德之人參與治國理政,以上諸人殫精極慮,唯恐有所遺漏,堪稱明君賢臣,值得後人學習借鑒。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新聲音 的精彩文章:

秦始皇一統天下後,為尋找一件遺物,在外苦苦巡遊十年,為什麼?
永遠的優雅 奧黛麗.赫本

TAG:新聲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