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信連飯都吃不起,那麼,他手中的寶劍是哪裡來的?多數人想不通
韓信是中國軍事思想「謀戰」派的代表人物,甚至,被後人奉為「兵仙」、「戰神」。在其生前,可以說,「王侯將相」韓信一人都做過了。「國士無雙」、「功高無二,略不世出」... ...都是楚漢之時人們對其的評價。
那麼,韓信為什麼沒在最有實力的時候造反?用句韓信本人的話來說,那就是劉邦「載我以其車,衣我以其衣,食我以其食」,由此可見,韓信的確是一個重感情的人。韓信之所以重情重義,離不開他早年坎坷的經歷。
史籍記載,韓信最初只是個平民百姓,窮困潦倒,喜歡佩戴刀劍。這裡有一個細節,那就是韓信都已經窮的吃不起飯時,仍佩戴刀劍。在那個年代並沒有先進的冶金水平,想要打造一柄寶劍可不是什麼容易的事。
幹將莫邪的故事告訴我們,想要得到一柄寶劍得付出多大的代價,所以,劍是特別高貴的東西。從這就能看出韓信實際上是一個落魄貴族,畢竟,秦末只有貴族才有資格佩戴寶劍。筆者認為,韓信的寶劍可能是祖宗留下來的,一個吃不起飯的人哪有閑錢買劍呢?
史籍記載韓信「無行不得推擇為吏,不能治生商賈」,也就是說,韓信在社會上的表現不怎麼樣,沒資格被推舉當官,同時,又沒有什麼經商的才能。司馬遷又告訴我們,韓信靠著「從人寄食」維持生計,也就是吃百家飯,混了上頓混下頓。
所以,韓信自然而然「人多厭之」,很不討人喜歡。
韓信有個當亭長的朋友,平日里韓信最常去的就是亭長家。亭長多少是個小官,至少衣食無憂,韓信便賴在亭長家蹭飯。長此以往亭長的老婆不高興了,所以,就出了個主意,那就是每天深夜把飯做好,在太陽出來之前一家人就吃飽,這樣韓信便不能蹭飯了。
待韓信起床後,發現鍋里的飯已經被吃光了,頓時明白自己被討厭了,索性與亭長絕交了。斷了生計的韓信只能跑到河邊,打算釣魚謀生,想必,不學無術的韓信收穫甚少,所以,經常餓肚子。
這天正好遇見一個洗衣服的老婆婆,老人家看韓信餓的前胸貼後背,便將自己的乾糧分給韓信。韓信吃飽後每天都等著老婆婆施捨他,沒過多久老婆婆便對韓信說:「以後我不會再來了。」
韓信知道自己又不受待見了,所以,對老婆婆說:「感謝老婆婆每天分我一口吃的,今後我發跡了一定報答您。」老婆婆卻說:「身為一個男子漢每天混吃等死,拿什麼報答我呢?我好心好意給你口吃的,卻沒想到你竟然說大話。」
正因為韓信臉皮厚不學無術,所以,大夥都很討厭這個年輕人,也就有人來羞辱他。某日街上一個小流氓找到韓信,說:「你長的倒像模像樣的,還帶著把劍四處招搖!我看你就是個慫包。」這一說引來無數路人圍觀,小流氓更有底氣了:「你不是有把劍嗎?有種你殺了我啊!」
路人都盯著韓信看,卻沒想到韓信竟然厚著臉皮趴下來,順著小流氓的胯下爬了過去。眾人沒想到韓信竟這麼沒骨氣,紛紛取笑韓信每種,韓信卻默默的離開了。
韓信是一個英雄,一個有著理想抱負的,厚著臉皮的英雄。他自然不會安於現狀,像狗一樣厚著臉皮活在世界上,只是時機未到罷了。秦朝末年,陳勝吳廣揭竿而起,趁著各路豪強紛紛崛起,韓信明白自己的機會來了,所以拎著自己僅有的寶劍投身行伍。
直到韓信遇到自己的伯樂蕭何前,他的事業仍沒有什麼起色。在蕭何的引薦下,韓信追隨了事業同樣沒什麼起色的劉邦。這一時期的劉邦正值低潮期,手下的人才不是投奔項羽就是自己單幹,韓信覺得自己著實命苦,在劉邦手下沒得到重用不說,前途還晦暗不明。
韓信正要離劉邦而去,蕭何再次登場,請求劉邦挽留韓信,並誇韓信「國士無雙」,看在蕭何的面子上,劉邦這才留下了韓信,還封他為大將軍。韓信上位後,將楚漢雙方的領導人——劉邦和項羽之間的優劣分析得頭頭是道,將局勢分析得一清二楚。
劉邦本來對擊敗項羽毫無信心,在韓信「三秦可傳檄而定也」的鼓舞下,終於,下定決心逐鹿中原。不得不說,劉邦冊封這位大將軍是他這一生中做出最英明的決定,也是劉邦稱霸之路上的重要轉折。
「功高自棄漢元臣,遺廟陰森楚水濱。
英主任賢增虎翼,假王徼福犯龍鱗。
賤能忍恥卑狂少,貴乏懷忠近佞人。
徒用千金酬一飯,不知明哲重防身。」
——《卻過淮地吊韓信廟》·李紳
韓信實為「不拘小節」的大才,在市井中他的才能並不能得到發揮,只有在政壇上、戰場上,這條人中之龍才能發揮實力。將韓信從市井中挖掘出來的是蕭何與劉邦,兩人將韓信從一個「不學無術」的環境中拽了上來,所以,韓信有什麼理由不對這二位重情重義呢?
歷史上的韓信的墓地有三座:
一是,山西省靈石縣南焉鄉高壁村的高壁嶺山的「山西韓信墓」;二是,西安市灞橋區新築鎮新農村的「陝西韓信墓」;三是,淮陰的「江蘇韓信墓」。司馬遷史記中,突出了韓信的軍事才能和累累戰功,功高於世,卻落個夷滅宗族的下場,同時,也注入了作者無限同情和感慨。
參考資料:
『《卻過淮地吊韓信廟》·李紳、《史記·卷九十二·淮陰侯列傳》、《韓信墓》、《韓信為什麼不造反?》』
※中國一小山村,村裡有一千多口人,其中,一多半都是楊家將的後代
※這個女人被我們罵了幾千年,其實,她也是一個非常苦命的女人
TAG:山川文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