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直棖、羅鍋棖、霸王棖這三個孿生兄弟與矮佬、卡子花的愛恨情仇!

直棖、羅鍋棖、霸王棖這三個孿生兄弟與矮佬、卡子花的愛恨情仇!

在古代,棖多豎於古時門兩旁,以防車過觸門。《說文》中也提到:「棖,杖也。」而在古典工藝傢具中,棖引申出新的含義,它作為傢具中承重又能加強形體牢固的「木柱」,被開發出了許多種造型:直棖、羅鍋棖、霸王棖等等。

1、直棖:平而直的棖子。

2、羅鍋棖:中間向上高起棖子,言其像人駝背(北方通稱羅鍋子)而得名。

3、霸王棖:安在腿足上部內側的斜棖,下端用勾掛墊榫與腿足結合,上端承托面板下的穿帶。棖名「霸王」,似寓舉臂擎天之意。

4、角牙:安裝在兩構件相交成角處的牙子。

古典傢具中有個術語,叫做「一腿三牙」。因桌子的每一條腿都和左、右兩根長牙子及桌子轉角的一塊牙頭相交而得名。從形制上看,桌子的每一條腿都被三個方向的牙子所嵌夾固定,腿足再帶一定的側角,桌子的穩定性已經足夠。從起源上看,中國古典傢具起源於建築,一腿三牙結構也確實能讓人想起古典建築中的梁枋結構。

直棖、羅鍋棖、霸王棖這三個孿生兄弟與矮佬、卡子花的愛恨情仇!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精彩圖片

梁枋結構(左)一腿三牙(右)

舉個例子,我們先來看中國傳統結構的樣式,可分為抬梁式、穿斗式和井欄式。井欄式的結構基是少數民族建築風格,抬梁式和穿斗式基本對應王老提到的束腰和無束腰傢具,下面我們來看他們的對應關係。

直棖、羅鍋棖、霸王棖這三個孿生兄弟與矮佬、卡子花的愛恨情仇!


穿斗式(左)無束腰(右)

直棖、羅鍋棖、霸王棖這三個孿生兄弟與矮佬、卡子花的愛恨情仇!

抬梁式(左)有束腰(右)

有束腰我們暫時就不去表達,它是佛教傳入和傳統木構相互作用產生的樣式。我們主要看穿斗式建築和無束腰傢具的對應關係。無束腰結構中基本分為:直棖、羅鍋棖、牙板式結構。羅鍋棖是為了增加下部空間而中部向上隆起的棖子,從而收到曲直錯落、變化有致的視覺效果。從造型上,牙板式結構可以視為羅鍋棖的變體。


直棖、羅鍋棖、霸王棖這三個孿生兄弟與矮佬、卡子花的愛恨情仇!

直棖來源的建築枋


直棖、羅鍋棖、霸王棖這三個孿生兄弟與矮佬、卡子花的愛恨情仇!

直棖

直棖、羅鍋棖、霸王棖這三個孿生兄弟與矮佬、卡子花的愛恨情仇!


羅鍋棖來源的建築枋

直棖、羅鍋棖、霸王棖這三個孿生兄弟與矮佬、卡子花的愛恨情仇!


羅鍋棖

我們可以顯而易見的看到傢具上羅鍋棖的建築中枋的作用和形式的一致性。另外它是一個明顯的結構件而且改變了直枋的受力模式,結構更為穩定。如圖示A力使得棖緊緊的頂在腿上,使得腿和棖是一個自然緊固的狀態。

直棖、羅鍋棖、霸王棖這三個孿生兄弟與矮佬、卡子花的愛恨情仇!


棖子的功能在加強腿足之間的聯結,習慣的造法有直棖、羅鍋棖兩種。從結構的角度來看,棖子安得矮一些,對穩定構架較為有效。但棖子低了會妨礙使用者腿膝的活動,產生不便。兩端靠下,中部拱起的羅鍋棖就是為了解決這個矛盾而想出來的造法。

古代工匠當時設想↓

直棖、羅鍋棖、霸王棖這三個孿生兄弟與矮佬、卡子花的愛恨情仇!


於是「矮老」就在傢具上出現了。反映有矮老的現知較早的傢具形象,見於金代墓室壁畫。矮老可能是北宋時期發展起來的一種造法。

直棖、羅鍋棖、霸王棖這三個孿生兄弟與矮佬、卡子花的愛恨情仇!

傳統傢具中的矮老,在無束腰傢具上,下端多與棖子格肩榫相交,上端則用齊肩膀與邊抹底面相交。在有束腰傢具上,矮老則下端與棖子、上端與牙條都用格肩榫相交。卡子花是由矮老發展出來的。

古代工匠當時設想↓

直棖、羅鍋棖、霸王棖這三個孿生兄弟與矮佬、卡子花的愛恨情仇!


於是不同形狀而又有雕飾的卡子花就出現了。椅、凳、桌、幾凡是無束腰的,一般也沒有牙條,卡子花上端直接與邊抹底面聯結,下端與棖子聯結。有束腰的傢具,卡子花上端與牙條聯結,下端與棖子聯結。卡子花與上下構件的聯結方法或為本身上下出榫,或為上下栽榫,或用鐵棍貫穿,通常是由卡子花的形狀來決定聯結的方法。

直棖、羅鍋棖、霸王棖這三個孿生兄弟與矮佬、卡子花的愛恨情仇!


古代工匠當時設想↓

直棖、羅鍋棖、霸王棖這三個孿生兄弟與矮佬、卡子花的愛恨情仇!


「霸王棖」正是為實現此種設想而創造出來的。而有的霸王棖在它的上端聚頭處,用方形木塊剔挖四個缺口,釘在面板穿帶之下,將棖子扣牢固定。這種裝置只宜用於正方形傢具,因棖端集中。如為長方桌,棖子上端分散,便無法用此裝置。

直棖、羅鍋棖、霸王棖這三個孿生兄弟與矮佬、卡子花的愛恨情仇!


霸王棖上端托著面心的穿帶,用銷釘固定,下端交代在腿足上。戰國時已經在棺槨銅環上使用的「勾掛墊榫」,用到這裡來真是再理想也沒有了。棖子下端的榫頭向上勾,並且造成半個銀錠形,腿足上的榫眼下大上小,而且向下扣,榫頭從榫眼下部口大處納入,向上一推,便勾掛住了。下面的空當再墊塞木楔,棖子就被關住,再也拔不出來了。想要拔出來也不難,只須將木楔取出,棖子落下來,榫頭回到原來入口處,自然就可以拔出來了。棖名「霸王」,似寓舉臂擎天之意,用來形容遠遠探出孔武有力的棖子,倒是頗為形象的。

直棖、羅鍋棖、霸王棖這三個孿生兄弟與矮佬、卡子花的愛恨情仇!

明清早期,棖裝飾的效果更強,而且並沒有象後期的僅僅是形式化,放棄力學的僅僅為美學存在。個人認為更晚期的棖,其簡潔的形式感已經到無以倫比的地步,但是過多的切削和木紋橫向收縮的特性,也造成其力學不穩定和器物後期的易損。不管如何,棖是一個非常有意思的構件,它不僅是可以溝通大木作,小木作的結構構件,而且是承載美的一個裝飾性構件。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天豐居美學家居 的精彩文章:

眾口難調?傢具界的百搭選手了解一下
董卿:我跪著,是因為穿著裙子不好蹲,你有教養的樣子,真美

TAG:天豐居美學家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