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中山裝才可以代表我們國家? | 問答錄
原標題:只有中山裝才可以代表我們國家? | 問答錄
(原創文章歡迎分享朋友圈,轉載請後台聯繫申請授權)
我是生日依然在更新的小可愛~
- 問 -
我參加的一個活動的老師說,只有中山裝可以代表我們國家的正式服裝。她認為古代的衣服長袍大袖不方便,長袍馬褂有清朝的影子,又表示西裝是外來文化,所以只有中山裝可以代表我們國家。
我覺得他這個話說的太絕對了,可以把中山裝列為我們國家的一個正式服裝,但並不是除了中山裝以外,其他的東西都不可以代表了、都不能作為正式服裝的。就拿古人的長袍大袖來說,長袍大袖只是一種服裝,勞動人民利於勞作的也是一種服裝。
- 答 -
中山裝也是外來服飾文化影響的結果,雖然說法有多種,但是基本傳播路線都是 西方=>日本=>中國。但是服飾的來源與其後來的地位並不衝突,比如我們之前提過的《圓領袍:從異域服飾逆襲到中華官服》。所以從文化來源上來否認長袍馬褂還是西裝,都缺乏依據。
▲
孫中山誕辰一百二十周年紀念郵票,穿著的並不是中山裝,而是詰襟,見《》
的確在很多場合里,國家領導人都會穿著中山裝,可以作為中山裝為我國代表服飾的依據,但是除了領導人層面,普通群眾穿著中山裝的情況就不多見了。而且,軍便裝、青年裝(見《》)、勞動裝、學生裝等等,以及日本的國民服(見《》)等都外觀相似,很容易被不了解的人誤認為同一種服飾。
▲
1958年剪裁書中的學生裝、勞動裝、中山裝
比如,2014年領導人訪問荷蘭王室參加國宴,當時威廉-亞歷山大國王穿著的是正式的晚禮服(也就是我們俗稱的燕尾服),是級別隆重的禮服。而領導人穿著的是經過改良的中式禮服。
▲
身穿晚禮服的威廉-亞歷山大(另一位的照片請百度)
當時的官媒是這樣介紹的:
所穿的中式禮服,形似中山裝,又不同於傳統的中山裝,而是對中山裝的關鍵部位進行了改良,既保留了中式服裝的傳統,又採納了西服某些元素,使之巧妙結合在一起,給人以耳目一新之感。這款中式服裝,放棄了中山裝的翻領、風紀扣、明扣,採用3個暗兜,上身只有左胸兜,無兜蓋,飾帕巾(這是我國領導人首次使用口袋巾),既展示出中華文化風采,又傳揚出時代信息……有人把它稱之為新式「中國禮服」,在筆者看來,這至少代表了中國禮服的設計理念。
——《再議中國的禮服》
從樣式上看,這款改良服飾更接近暗門襟的青年裝,而青年裝也的確存在暗門襟的設計。與大家最為熟悉的中山裝相比,改動反而較大。
▲
1958年剪裁書中的「青年服」形象
不過此舉至少證明,在領導人層面的對外形象里,也並不拘泥於中山裝而已。並且將這種「中式禮服」的穿著場合的設定,高於了普通西裝,按照著裝對等的原則約等於西方的晚禮服晨禮服。而很多人在意的服飾血統問題,也更多地重視在了如今的設計理念上。(見《高曉松不懂漢服,憑什麼敢放話「漢服就是樹葉子」!?》)
中山裝之所以為人所熟知,是因為在外交活動里,中山裝是較為有特色,也較為有章可據的著裝。西方甚至稱它為「毛裝」。在外交部官網「禮賓知識-服飾」頁面下,是如此介紹「我國的服裝」:
我國沒有禮服、便服之分,但一般地說,男同志的禮服為上下同色同質的毛料中山裝,配黑色皮鞋。便服則為各種樣式的外衣與長西褲,配顏色相宜的皮鞋或布鞋。著西裝參加正式活動應系領帶。總之,應樸素、大方、整潔。
在國內參加對外活動時,男同志可穿中山裝、西裝或各民族的服裝。參觀遊覽時,可穿各式便服,穿西裝,亦可不打領帶。夏季出席慶典儀式(包括弔唁活動)、正式宴會、領導人會見國賓等隆重的外交活動,除穿中山裝、民族服裝、西裝外,還可穿兩用衫。
女同志按季節與活動性質的不同可穿西裝(下身為西褲或裙),民族服裝,中式上衣配長裙或長褲,旗袍和連衣裙等。夏季也可穿長、短袖衫配裙子或長褲。
https://www.mfa.gov.cn/chn//pds/ziliao/lbzs/t9033.htm
男性服裝可選的有「中山裝、西裝或各民族的服裝」以及「兩用衫」,顯然在這些選項里,中山裝是比較能代表中國的服裝,但絕對不是唯一選擇。並且我國男女平等,這位老師討論的範圍始終在男裝,潛意識中將國家代表形象視作男性才是第一性。事實上,按照上面內容,女性著裝也應該被考量在內。
而長袍馬褂也好,長袍大袖也好,它們的淡出是階層變化導致的,更適宜普通百姓的短裝類服飾逐漸佔了上風。這方面內容可以看之前的文章《》和《》。無論是唐裝還是西裝,他們都不再是拖沓的長袍,即便在西方,晨禮服和晚禮服也越來越罕見,取而代之是各類簡化版的服飾,畢竟這個年代,西方王室大多都男女同等繼承權並且娶平民也不算是新聞了。
- 問 -
這個老師還說了,中山裝作為國家的代表的理由,比如口袋代表什麼意思、扣子代表什麼意思、領子代表什麼意思,這些應該也是後來附會出來的吧。
- 答 -
如果這個可以作為理由,我相信漢服愛好者們可以背出來更多更高大上的「意義」,可惜然並卵。而且從中山裝的流源看,應當是先有這些設計,再有這些意義。
前面提到,與中山裝相似的款式有很多,比如軍便裝就十分相似,領導人也會在一些場合下穿著,尤其一些軍方場合。但軍便裝是改貼袋為挖袋,按照中山裝附會的意義,難道穿軍便裝反而代表沒有禮、義、廉、恥這「國之四維」么?
▲
1970年剪裁書中的「軍便裝」(左)和「中山裝」
所以,這位老師的話不僅是太過絕對,並且對於服飾的認知也過於單一。國家都在設計新的中式禮服了,我們卻還在計較過往的選項,翻翻日曆,大步向前吧!
本來以為這是一個可以偷懶的文,結果並沒有~~望天
-
※領讀沈從文先生的《中國古代服飾研究》 | 知乎讀書會
※絲路紋樣大轉折——從「漢晉雲氣」到「大唐新樣」
TAG:傳統服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