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氣象科普,能幫民眾增加「隱形財富」?

氣象科普,能幫民眾增加「隱形財富」?

■本報見習記者 韓揚眉

看著100畝湖水裡膘肥體大、活力四射的螃蟹,常建華提著的一顆心終於放下了。他估計,今年一隻成蟹足有3.5兩重,預計成蟹總產量2萬斤,產值可達450萬元。

常建華是蘇州崑山市巴城湖鎮大閘蟹養殖大戶,他的「常氏大閘蟹」遠近聞名。但養殖初期的「災難」他仍記憶猶新:低溫寒潮、持續高溫、暴雨颱風過後,螃蟹四處逃散、死蟹遍地,損失慘重。

氣象科普,能幫民眾增加「隱形財富」?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精彩圖片

一切從2007年發生了改變,蘇州氣象局建立了「區—村—鎮」三級氣象信息服務網路和專家聯盟。常建華在災害前10天,每天都能收到氣象預報和避災技術指導。「迄今為止,再也沒發生過一次因氣象災害引起的嚴重損失。」他說。

科技助力:與災害「賽跑」

江蘇省瀕江臨海,颱風、洪澇和高溫等氣象災害多發。一次極端天氣,就可能導致養殖戶損失慘重。 養殖戶能提前收到所處區域的災情預警預報信息,離不開科技創新的支撐。 「看清災害來源及發生路徑是基礎。」江蘇省氣象局觀測處處長李崇志告訴《中國科學報》記者。目前,當地已初步建成較為先進的綜合觀測網,由9部多普勒天氣雷達形成覆蓋全省的監測網,每6分鐘可獲取一次監測數據;1850個自動氣象觀測站,可進行分鐘級氣象要素觀測。

此外,風廓線雷達、微波輻射計、閃電定位儀等各類新型探測設備像一隻只偵探的眼睛,緊盯氣象災情變化。

摸清災情後,就要進行快速預警預報。

今年1月,連續數天「過膝雪」變「一夜雪無」的奇蹟讓南京成了網紅。這要歸功於氣象預報員和先進的技術與預報手段。

1月25日、26日是江蘇省原定「兩會」開幕的日子,21日,雷達圖上的一大團強降雪雲系引起了預報員們的關注。

「我們當時預估這次強降雪的勢頭可能更猛,立刻啟動短臨天氣預報系統。」江蘇省氣象台首席預報員韓桂榮指著當時的雷達圖回憶道。

氣象科普,能幫民眾增加「隱形財富」?

通過從各個站點獲得的氣象數據,進行無縫隙精細化數值預報,氣象部門準確地知道降雪時間、程度及影響範圍,為及時清理雪障留足時間,確保「兩會」順利開幕。

為農服務:氣象傳播更快更准

淮安市金湖縣的殷成忠擁有80畝甲魚養殖基地,因他養殖的甲魚品質好、銷量大,人稱「甲魚王子」。

「甲魚就怕暴雨」,有十幾年養殖經驗的殷成忠深知氣象信息和預警預報的重要性,「暴雨來臨前,氣象信息微信群會發送未來幾天的天氣信息,我們及時把水塘進水閘口封閉起來、加固防逃網或提前降水位,損失就能大大減少」。

殷成忠口中的「氣象信息微信群」就是江蘇為解決氣象服務「最後一公里」問題的重要措施。「現在氣象預警預報更準確、可靠,但關鍵環節還在於將預警信息快速傳播給老百姓,搶佔防災減災主動權。」金湖縣氣象局局長鄒霽告訴記者。

今年5月,江蘇省突發事件預警信息發布平台正式上線運行,確保預警信息「發得出」,老百姓「收得到」。金湖縣在此平台基礎上,自主建立了縣級預警平台,實現一鍵式「秒發」氣象信息簡訊。此外,氣象信息員還與種養大戶、農民合作社建立聯繫,對接需求,走村串戶通知到人,開展「互動式」「直通式」以及「農業氣象專家聯盟」等有針對性的氣象預警服務。

氣象志願者漆瑩美可以說是殷成忠的專職氣象信息員,一收到颱風、暴雨等極端天氣預警信息,漆瑩美馬上通過微信群等方式將氣象信息,以及可能發生的災害及程度告知殷成忠。同時,農業氣象專家也會提供專業技術指導。

「過去,村口只有一個破舊的大喇叭,聲音也不是很響。現在有了微信群和專職信息員,我們能更快更直接地獲得氣象信息,2000年以來,我的甲魚養殖沒發生過大的損失。」殷成忠說。

氣象科普,能幫民眾增加「隱形財富」?

氣象科普:融入城市的「窗口」

在南京玄武區北極閣山上,北極閣氣象博物館坐落於此。漫行山中,中華數千年的燦爛氣象文明史與自然融為一體,參觀者豐富知識的同時,也感受到氣象科學的魅力。

「氣象信息是否正確有效地被社會使用,氣象科普將起到關鍵作用。」在蘇州市相城區氣象局局長孫首華看來,如果說氣象信息及時發布是氣象服務的「最後一公里」,那麼氣象科普是公共氣象服務的「最後一米」。

走進蘇州市(相城)科普園,「二十四節氣」長廊、「風霜雨雪」甲骨文石刻、氣象知識匾額楹聯等,都能讓人感受到氣象與蘇州人文歷史間的淵源。

科普園運用氣象大數據、數值模擬、多媒體等技術手段展示氣象科學知識,利用3D技術,打破了時空界限。

「通過了解蘇州獨特的氣象科普知識,感知城市的四季冷暖,我們對這個城市更有認同感和歸屬感。」市民金小花表示。

《中國科學報》 (2018-11-13 第4版 綜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科學網 的精彩文章:

倒在學術報告會上的他,其實一直在負重前行
復旦發現高脂飲食為啥能致癌:積累DNA損傷,怎麼降低風險

TAG:科學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