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而不擊?日軍參謀卻大讚:八路軍游擊戰規模最大,質量最高
作者:川川滇滇
聲明:「兵說」原創稿件,抄襲必究
不知是外部勢力策反太成功,還是各種適得其反的抗日神劇令人反胃,如今好些網友總是對八路軍游擊戰表現出酸酸的味道,要麼說「游而不擊」,要麼總拿正面戰場數據來與敵後游擊搞PK,總之就是對先輩們的熱血付出表現出質疑,抱著「歷史是由勝利者來書寫」這條道理,時不時會冒出對我敵後抗日游擊不認可的態度。
既然自己人說的話都不信,那就看看當年的對手日本人是如何表述的吧。抗戰期間,日軍一名叫做山崎重三郎的大本營中佐參謀,其在戰後撰寫了文章,對當年八路軍等部隊的敵後游擊進行了評價,在文中有這樣的描述:「中日戰爭(抗日戰爭)中進行的游擊戰,堪稱為歷史上規模最大、質量最高的游擊戰。」
肩扛紅纓槍的游擊隊隊員
這名日軍參謀為何會得出如此結論?先看看抗戰期間日本的相關正式報道和通報。1938年8月4日,日軍張家口部榆林車站的火車遭到八路軍第120師358旅716團的襲擊,日軍這樣通報:火車站站長想請求救援,卻發現電話線已經剪斷,想前去點燃報警烽火,奈何布滿「敵人」,交戰中不斷有人負傷犧牲,最終不得已點燃車站附近兵營以報警,炮彈爆炸的巨響震耳欲聾,口眼難開,車站房舍變成人間地獄。救援的列車在駛來途中又遭遇脫軌伏擊,「凄慘景象簡直成了凶神的戰場」。
日本《大阪每日新聞》有一則關於1938年9月20日的一場戰事的報道,文中如是寫道:「快速部隊上午10時從汾陽乘車去離石,車隊穿行在山嶽重疊、步步登高的天險之間。當車隊臨近該路最大難關王家池附近時,前方突然出現在此等候的八路軍約1500人。」報道中對這場戰鬥進行了詳細描寫,最終日軍不得不自行焚毀汽車,戰死負傷數十人後,在救援部隊的協助下撤出戰場。
《大阪每日新聞》是日本當時的重要宣傳媒體
這些都是敵人自己記錄下來的真實戰事,敵後游擊戰給予日軍的打擊可謂如芒在背,他們佔領的地域越廣,就會越感到力不從心,不是這裡被襲擾、就是那裡被端掉,導致日軍不得不加大對敵後戰場兵力的投入,根據相關史料記載,礙於八路軍等部隊在敵後展開的游擊戰,僅是為了專門對付我晉察冀敵後根據地,從1938年8月開始,日軍就不得不專門抽調5萬餘兵力展開大掃蕩。
所以山崎重三郎參謀才會在自己的文中採用了這樣的描寫「游擊戰是在軍事、政治、經濟、思想、文化等領域廣泛進行的」「可以說是一種全民總運動、一致對敵的攻勢戰略。它把全國人民不分男女老幼全部動員起來,發揮衛國衛民的主觀能動性,造成集中全民力量正面衝擊敵人的威勢」「把百萬帝國陸軍弄得團團轉」。
游擊隊員伺機出擊
就是這樣一支在敵後艱苦卓絕的環境中生存下來的英雄部隊,卻還遭到不明就裡的國人詬病。游擊戰的威力不是一場戰鬥就要滅掉日軍幾萬人,或者奪回幾座城市,而是通過全民發動來讓日軍不得安寧,不斷消耗日軍有生力量,最終拖垮日軍。在這點上,國軍高層重要人士也都意識到了游擊戰的重要性,不僅由統帥部調動成建制國軍部隊進入敵後開闢抗日根據地,還正式將八路軍第三縱隊編為第一戰區第一游擊支隊,也舉辦了多期由我軍擔任教官的游擊戰訓練班。
南嶽游擊戰訓練班上兩軍合影
游擊戰不僅日軍忌憚、國軍學習,連游擊部隊都還是有正式編製的部隊。甚至曾經不可一世的「山西王」閻錫山都主動研究起八路軍的游擊戰,並給自己的部屬發了這樣一則對話式電報。
各部隊:
將本部參謀張象山與新澤鄉北董村村民談話電示如下:
問:你村駐軍好不好?
答:好。但是多啦,免不了有壞的。
問:你很年輕,為何不當兵?
答:我打算當八路軍。
問:你為何要當八路軍?
答:八路軍好。
問:八路軍什麼地方好?
答:從前八路軍駐在我們村中,給我們磨面、掃院、喂牲畜、抱小孩,好像一家人一樣。
讀了以上這種談話,就知道老百姓對八路軍印象很好,好的原因就是能得到人民的同情。仰各級長官要切實注意,要做到官兵打成一片、軍民打成一片、能存在的新軍隊為要。
※沙龍派以色列美女,成功拐走空軍少校,只為一架米格-21
※美國撥款3400萬美元升級「空軍一號」!裝「黃金配件」,抗核打擊
TAG:兵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