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說英語就能發大財:近代洋務先驅唐廷樞的發家史
作者:金滿樓
被譽為「中國近代先驅聚居地」的廣東唐家灣,早在百多年前即已名聲在外。
據說,當時從美國舊金山寄信,只要封面上寫上「中國唐家灣」五個字,這封信就會妥妥地送到唐家人的手中。
別的不說,清廷於1872年至1875年送出的120名留美幼童中,唐家灣人就佔了13名,而其中就包括了民國首任總理唐紹儀、清華首任校長唐國安等人。
不過,在唐家灣人中,比唐紹儀、唐國安等人出道更早的,則是以唐廷樞為代表的上一代人。
按:唐廷樞和他的胞兄唐廷植(茂枝),族兄弟唐瑞芝、唐國泰(翹卿),都是當時聞名的買辦人物。
唐廷樞的侄兒唐傑臣和侄孫唐紀常也繼承了其職業。單是怡和洋行一家,從唐廷樞經唐廷植、唐傑臣到唐紀常四任買辦,為時達半個世紀以上。
唐家灣原為廣東香山縣(後改中山縣、現屬珠海),這裡因為毗鄰澳門、香港的緣故,晚近史上的一些知名買辦多產生於此,唐廷樞即為其中之一。
唐廷樞,字建時(初名唐傑),號景星(亦作鏡心),1832年生人。少年時期,唐廷樞在香港馬禮遜教會學堂受過6年的西式教育,由此學得一口好英文。
唐廷樞的父親,據說給香港馬禮遜教會學校校長、美國牧師布朗當過聽差,唐廷樞及其兄長唐廷植才得以進入這所學校學習。
而與其同期入讀的6位同學中,即有被譽為「中國留學生之父」的容閎,後者曾回憶說:
「校中教科,為初等之算術,地文及英文、國文。英文教課列在上午,國文教課則在下午。予惟英文一科,與其餘5人同時授課,讀音頗正確,進步亦速。」
對此,後來唐廷樞也說:「我曾經受過徹底的英華教育。」
畢業後,剛滿16歲的唐廷樞在香港一家拍賣行充當助手。1851年起,他先在港英政府做了7年的翻譯,之後又前往上海海關當了3年的高級翻譯。
6年的學習加上10年的翻譯生涯,讓唐廷樞掌握了一口極為流利的英文。
據同時代的人說,唐廷樞說起英文來,「就像一個英國人」;後來怡和洋行的經理機昔也說:「唐景星的英文非常漂亮。」
而在當時,外貿行業雖然發展迅速,但很多商人對英語並不熟悉,包括很多任職于洋行的買辦們,也經常向唐廷樞請教英語。
在此契機下,唐廷樞決定編寫一部實用的英語會話書,這就1862年由廣州緯經堂出版的《英語集全》(其兄唐廷植也參與編撰)。
《英語集全》是中國第一部漢英詞典及英文教科書,該書分天文地理、日常生活、工商業、官制、國防、買辦問答共6卷,其中收錄六千餘辭彙、短語及簡單句子。
由於當時買辦多為廣東人,唐廷樞的這本書也是用廣東方言寫成。
用他自己的話來說就是:「粵東通商百有餘載,中國人與外國交易者,無如廣東最多,是以此書系照廣東省城字音較准。」
1861年後,在怡和洋行的同鄉買辦林欽的介紹下,唐廷樞加入怡和洋行並開始代理該行在長江一帶的生意。
怡和洋行是進入中國最早的洋行之一,因其規模最大,也被人稱為「洋行之王」。
進入怡和兩年後,唐廷樞正式受雇為洋行總買辦。
在此期間,除為怡和洋行經理庫款、收購絲茶、開展航運、擴大洋行業務之外,唐廷樞還為洋行老闆投資當鋪、經營地產、運銷大米與食鹽,甚至涉足內地的礦產開採等業務。
唐廷樞在洋行中的重要性,用其老闆的話來說就是:「唐景星現在是站在我們的鞋上」。也就是說,唐廷樞以怡和的立場代理了洋行的一切生意。
當時,唐廷樞不過三十齣頭,能有此成績,自是十分驚人了。
之後,他也引起了李鴻章等洋務大員的注意,並進而在洋務運動史上留下了自己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