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碳九泄漏一周後的泉港:國際公路自行車賽如期舉行

碳九泄漏一周後的泉港:國際公路自行車賽如期舉行

地圖紅色區域為泉港石化工業園區。

11月11日,泉港一掃幾天的陰沉天氣。當天,2018年環泉州灣國際公路自行車賽進入第三個比賽日,按原定計劃在泉港舉行了繞圈賽。賽後,幾位運動員告訴紅星新聞,騎車時感覺沿途就是正常的海風氣息,沒有異味,身體也未覺得不適。

而在一周前的11月4日,泉港碳九泄漏的第一日,海上吹來油漆味的刺鼻氣味,碼頭浮滿了油污,村民在近海搭建的漁排也出現被污染的痕迹。事發地1公里外的泉港南埔鎮肖厝村,急於清除油污保護水產的漁民們,因未採取防護措施,出現頭暈、噁心、嘔吐的癥狀。

11月8日,泉州市泉港區政府在進一步的通報中稱,事件系11月4日,福建省東港石油化工實業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東港石化)執行裝船作業時,7噸工業用裂解碳九化學品發生泄漏所致;0.6平方公裏海域受直接影響,約300畝網箱養殖區受損。

通報初步認定事故為一起「安全生產責任事故引發的環境污染事件」。截至8日下午,52名群眾疑因接觸污染物而就醫。

11月9日,在數百人連日清理後,海面已看不到厚厚的油污,只是咸濕的海風仍然混雜著淡淡的刺激性氣味;附著在船底、岩石縫隙的油污比浮油更頑固,仍需進一步清除。

靠海為生的肖厝村漁民們,渴望乾淨的大海。事件發生後,水產品是否安全,損失有多大,能否挽回,這讓不少漁民憂心忡忡。目前,泉港區安排550萬元周轉資金,涉事單位已承諾賠償損失,後續的理賠、追責已提上日程,福建省檢察機關也已介入事件。

但除了眼前得失,這些與大型石化企業為鄰的村民,陷入了更深的憂慮:此次事件後,對「不好的味道」是否還能只是「忍一忍」?那些臨近村子的化工廠,能否搬離海邊?

對於有關方面而言,要解決「廠村混住」的問題,讓村莊搬遷、村民進城,放棄安土重遷的觀念,,是否可行?

「損失百萬左右」算少的為止損暫停餵魚

65歲的肖定宗大半輩子靠海為生,平日里「一天要泡在海里5、6個小時」,但一直很康健。11月5日,他人生頭一回住院。躺靠在病床上的他,最擔心的不是自己的身體,而是家裡的魚。

此次碳九泄漏事故發生的地點,距肖厝村的碼頭僅數百米。碼頭外的一片海域漂浮著數十個漁排,是包括肖定宗在內的村民養殖水產的場所。事件發生後,油污向臨近的肖厝海域擴散,村民們擔心一年的收成落空,火急火燎地拿著油氈就往海上趕。

和別的村民一樣,肖定宗也沒有採取任何防護措施,他第二天開始嘔吐不止,被家人緊急送醫。住院第5天,肖定宗身體已基本恢復如常,偶爾仍感到眩暈、顫抖。

「山清水秀」,「三面靠海一面靠山」,這是肖定宗心目中的家鄉。而在他心心念念的碼頭上,海面仍有少量浮油,漁排內殘留的油污也在陽光下閃著光。

肖厝村漁民養殖水產搭建的漁排。紅星新聞

自己受到多大的損失,肖定宗並不清楚,大量的魚還在漁排下生死未卜。只是據他估算,「損失一百萬左右」;緊接著又補充了一句:「這還是少的。」

肖厝村裡公認「損失最大」的無疑是肖名如,肖厝村乃至整個泉港區的養殖大戶。11月9日,他對紅星新聞記者說,網箱里的魚暫未出現大規模死亡的情況,但養的鮑魚在事故第二天就「不行了」。

肖名如自稱「泉港漁排養殖頭一家」,從1983年開始養魚。與普通漁民不同,他有一條自成體系的產業鏈,從魚飼料到育苗、批發,都獨立完成。也正是由於一家人的生計都系在漁排上了,突如其來的事故讓肖名如把焦慮寫在臉上,坦言「壓力不小」。

今年,由於魚長勢良好,肖名如一個月前又增加投入了十幾個網箱,現在共有245個網箱的養殖量,「光是魚飼料,每天需要花費小一萬,整個養殖區,一天魚料要花費20萬左右。」泄漏發生後,肖名如和其他漁民都不知道這些魚是否還能食用,為了止損,他們都停止投放飼料。

目前,這成為受影響的漁民最著急的事情:如果不投飼料,魚會逐漸消瘦,「每一斤魚一周瘦二兩」,接著會出現大魚吃小魚的現象;若繼續投放,「萬一最終專家評定認為魚排養殖的海鮮不宜食用,每天的飼料錢同樣打了水漂。」

此時,綽號「鱸鰻」的肖名如顯示出果斷的作風,他牽頭寫了一個「關於東港碳九污染事故的處理要求」,號召養殖戶清點魚排內水產品,並要求東港石化公司按照市價進行賠償。

與東港罐區相隔僅百餘米的居民樓。圖片來源:紅星新聞

11月6日起,當地政府開始給養殖戶發放摸底調查表,調查損失情況,但尚未對出海捕魚戶展開損失調查。涉事企業東港石化在事發後也發布承諾書,表示會配合調查,並承擔損失賠償責任。

目前泉港區的應急周轉資金先下來了。一共550萬元,按照每戶漁民的網箱數量發放,一個網箱一千元。

體檢正常仍不敢出院 附近民居窗戶緊閉

雖然檢測結果顯示「各項指標已全部正常」,肖定宗仍不敢貿然出院。同一層病房,一名50多歲的村民同樣已經「指標正常」,但間歇性出現頭暈、顫抖的癥狀,也同樣不敢出院。

一對婆媳前後腳住進肖定宗隔壁的病房。兒媳婦劉秋華也是因為清理油污時未採取防護措施,導致噁心、嘔吐。據劉秋華描述,當時打嗝都是「臭水溝里那種味道」。婆婆李珍桂則是因為「晚上睡覺沒有關窗戶」,第二天出現同樣的癥狀。

肖定宗的大兒子說,11月6日,當地政府為疑似接觸碳九的群眾開通了綠色通道,相關人員憑本地社保卡,可墊付5000元醫療費;前來慰問的南埔鎮工作人員,還送來500元慰問金,但東港石化未有工作人員露面。

肖定宗收下的鎮政府慰問金,裡邊有五百元。圖片來源:紅星新聞

南埔鎮相關工作人員向紅星新聞表示,在調查未結束前,涉事企業不方便和群眾直接接觸。

據泉港區政府通報,截至11月8日17時,52名群眾疑因接觸污染物而就醫,其中門診就診42名,住院留觀10名;此類患者的主訴為「接觸刺激性氣體後身體不適」,主要癥狀為頭暈、噁心、嘔吐、咽部不適。據紅星新聞記者9日的粗略統計,在泉港區醫院住院部,泄漏事故後近半數陸續入院的病人,均是疑似接觸碳九產生身體不適。這些病人中大半又是肖厝村及附近居民。

11月10日,福建省環境保護廳根據專家會商發布通報稱,泄漏物質裂解碳九是一種組分較為複雜的混合物,「其急性毒性與汽油相當,對人體皮膚、眼睛和呼吸道具有刺激性」,「吸入蒸氣可引起呼吸道和肺部不適,可伴有程度不同的咳嗽、頭疼、噁心等反應,但短時間接觸對人體一般傷害不大。」

通報同時稱,裂解碳九中的部分組分嗅閾值(能夠被聞到的最低濃度)較低,所以儘管環境空氣中監測的污染物含量在正常指標內,但是有些敏感人群仍然會覺得有異味。

肖厝碼頭對面也是工廠。圖片來源:紅星新聞

如今,東港石化附近的民居,幾乎家家戶戶窗戶緊閉。肖蓉的家與東港石化隔著一條馬路,她向紅星新聞表示,事故發生後,每天只短暫地開門透氣,三歲的兒子戴上口罩後「就不願意再摘下來了」。

肖厝小學似乎未受到事件影響,從事發當日至今,學生們每天照常去學校,家長只好讓孩子們戴著口罩上課。

坐在碼頭附近臨時指揮處的辦公室內,南埔鎮鎮長陳寶喜對紅星新聞稱,空氣污染的問題被誇大了,「我在這裡七天了,也沒戴口罩,照樣好好的。」其餘的多數時間,陳寶喜沉默地看著文件。

「廠村混住」存潛在危害 搬遷安置工作棘手

泉港區在通報中,初步認定事故為一起「安全生產責任事故引發的環境污染事件」。而在肖厝村及周邊村民看來,污染,並不只是一次突發事件,而是長期存在的隱憂。

當地一名鎮幹部在接受紅星新聞採訪時也談到,近日來多數居民聞到的異味,其實已經與此次泄漏的碳九無關,而是由於附近的煉油廠近期在檢修。

公開資料顯示,1988年,肖厝港萬噸級雜貨碼頭竣工,此後,福建煉油廠大中型機械設備在此碼頭上岸。作為福建省最大的石化產業基地,泉港石化工業園區連續多年獲得「中國化工園區20強」,但其安全隱患也一直存在。

2012年,福建省環境科學研究院發布的《湄洲灣石化基地發展規劃環境影響報告書》(以下簡稱《報告書》),認位泉港化工區由於規劃不合理導致的環境問題突出,大部分居住區位於石化工業用地的下風向,中間缺少足夠的距離和隔離帶;總之,「布局凌亂分散」。

《報告書》提到了「廠村混住」的問題:「泉港區已經進行了部分人口搬遷,但是由於搬遷難度大、拆遷安置方案不完善等客觀原因,一些村莊仍然處在工業區之間的尷尬位置,農民受到企業事故性排放的潛在危害」,「拆遷安置沒有根據區域的發展規划進行統籌安排,環境影響仍然存在。」

根據公開報道,2015年8月19日,泉港區委曾通報指出,泉港區石化基地存在較大的環保安全隱患:「一是廠居混雜歷史遺留問題較多,存在安全隱患。居民村莊與工廠混雜,給廠群環境糾紛、環境安全埋下隱患。二是化工企業設備老化,存在物料泄漏等風險隱患。」

與柯厝新村一牆之隔的東港石化。圖片來源:紅星新聞

2017年,中央環保督查組進駐福建。在反饋意見中提到,泉港石化園區廠居混雜問題突出,「督察發現,園區內聯合石油化工公司、湄洲灣氯鹼工業公司等大型企業周邊均有居民點。」

此前,《中國青年報》在一篇關於此次泄漏事故的報道中提及,據一名匿名環保人士利用地圖軟體進行的測算,「當地化工區離居民區最近的距離是174米」,引發輿論質疑。

對於「廠村混住」局面的成因,當地多名官員在接受紅星新聞記者採訪時表示,除了規劃等因素,也有村民「安土重遷」的觀念。一名不願具名的官員說:「當地人重視自己蓋的房子,輕易不搬家。」

福建省環境科學研究院《報告書》也談到,農民與土地關聯性高,農民被動城市化的過程往往會伴生一系列社會問題,村莊的搬遷、整治和安置工作是棘手的。

《泉港石化工業區安全控制區項目房屋征遷補償安置實施方案》中指出,政府將房屋征遷補償款及購房獎勵金,用等值房票支付給被征遷戶,群眾就可憑房票在泉港域內購買一手房、二手房、商業、辦公、車位等類型房產,並用房票結算購房款。

不少村民對相關搬遷政策並不認可,而且搬到泉港城區,對村民的吸引力並不大。村民肖菲菲認為,當時工廠建在家門口,離村子就數百米距離,並未徵詢村民意見。「村子裡的房子都建得不錯,且不說捨不得,按照人均70平米的面積算,也低於多數村民現在的居住標準。」肖菲菲說。

泉港區廣電局副局長陳春通對紅星新聞記者說,當地拆遷工作一直在進行,只是分段分批次,這是一個很複雜的工程,「畢竟裡面夾雜了太多村民的感情。」

泉州市政府公布的中央新一輪環保督查整改任務推進情況顯示,截至2018年7月,泉港區已經完成征遷房屋 7380 棟、293.6 萬m2,佔總征遷任務的 53.1%。據《南方周末》此前報道,目前,泉港區的規劃是,到2020年,涉及17個行政村、全區八分之一人口的泉港石化安全控制區項目拆遷要全面完成。

在肖菲菲看來,儘管村民此前時常聞到「不好的味道」,忍一忍就過去了。但此次碳九泄露,讓當地人又警惕起來。她說,最近聽附近的村民、朋友提起最多的事,就是買空氣凈化器。

位於肖厝村的大部分海鮮館都暫停營業了。圖片來源:紅星新聞

在泉港城區工作的人們卻仍然心有餘悸。一名在酒店工作的村民告訴紅星新聞記者,最近他和朋友喜歡互相調侃說:「送一筐魚給你吃。」他們都覺得,至少一個月不敢吃泉港的海鮮了。

肖厝村裡,原本到了周末就難尋一個停車位的海鮮大排檔,從11月4日至今,家家歇業,開業無期。

(文中人名皆為化名)

紅星新聞實習記者丨庄夢蕾 福建泉州報道

記者丨董冀寧

編輯丨張尋

對於此事,你怎麼看?

本文為紅星新聞(微信號:cdsbnc)原創

如果您發現本新聞有虛假不實等問題

歡迎向我們後台留言舉報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紅星新聞 的精彩文章:

聯盟號發射失敗 「什麼時候才能有飛船將我們帶回地球?」
南極科考站科學家拿刀砍傷同事 原因竟是因為劇透

TAG:紅星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