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剁手買的冬裝,為什麼等真正穿的時候就不喜歡了?

剁手買的冬裝,為什麼等真正穿的時候就不喜歡了?

衣服,買買買!

鞋子,買買買!

化妝品,買買買!

看著清空的購物車和已經發貨的快遞,是不是滿滿的成就感!這個雙十一,你過得很充實!

可是正如現在看到滿衣櫃的衣服還是覺得無衣可穿一樣,一個月後當你拿出雙十一剁手買的冬裝時可能也覺得不喜歡了,就算你人在北方剛好能穿冬裝,等快遞小哥悠悠送達,你拆開包裹後也可能發現好感驟降、大失所望。

為什麼我們為未來做完選擇,後來卻發現之前的選擇並不是現在自己所喜歡的呢?

買的時候很喜歡,要穿的時候又覺得丑。為什麼未來的自己和現在喜好不一樣?| giphy

不僅是因為女人是善變的動物,還因為在預估未來的喜好時,我們總是過度自信,也即過於相信自己能夠把握未來的「口味」,而實際上我們經常出錯,「口味」它飄忽不定。美國懷俄明大學的研究者通過一個現場實驗,拿出了有力證據,證明過度自信存在於跨期選擇中。他們的研究[1]已經發表在期刊《經濟心理學》(Journal of Economic Psychology)上。

買東西時,你總是太自信

研究者創設了一個非常貼近現實的選擇情境,而且時間跨度也是真實的跨度(一周或兩周),這樣,僅僅通過觀察被試的行為,研究者就能判斷他們有沒有表現出過度自信。

實驗的第一天,所有被試需要在13種小吃中選出當前想吃的2種(選什麼真的就可以吃什麼),之後還要為一周以及兩周後的這個時間各選出2種小吃,被試所做的選擇代表了他們對自己未來喜好的預估。同時,被試還需要用一個百分數(即可能性)來說明,他們有多大自信能實現自己的預估。如果非常肯定未來也會喜歡現在所做的選擇,那麼就打90分甚至100分,如果完全不肯定就打0分。

在做完這些工作後,被試就可以領著當前選擇的小吃回家了。一周以及兩周後,他們還要回兩次實驗室,每一次的步驟都是相同的:研究者會把上一周的13種小吃重新呈現給被試,要求他們從中選出現在想吃的2種。這樣,研究者就可以對比被試在第一天對未來喜好預估的自信程度以及未來實際做出的選擇。

結果發現,人們普遍確信自己能夠掌控未來的喜好。當為下一周選擇小吃時,被試預估自己選擇正確的可能性平均有82.58%。將時間跨度拉長為兩周後,雖然自信程度有所下降,但仍然維持在高位上——81.45% 。

可是真到了下周或下下周,被試卻紛紛自行打臉。一周後重新選擇時,只有45%的人按照自己之前的預估出牌——選擇的小吃和一周前的預估是一致的。兩周後這一比率略有下降,為44%。從反面看,超過一半的被試用實際選擇否定了自己原以為會喜歡的小吃。顯然,人們對未來喜好的預估與未來實際選擇之間發生了分離,即使所謂的「未來」只有短短兩周的跨度。這種分離的現象就被研究者稱為過度自信(overconfidence)。

在判斷未來的喜好時,我們的能力實在不咋地 | giphy

上一周明明說好了要吃關東煮,可到了下一周卻在啃鴨脖。人們在消費偏好上就是這麼「分裂」,而且女性的「分裂」程度要遠甚於男性。時間跨度為一周時,女性在當期偏好與未來選擇之間的差值要比男性高10%;當跨度是兩周時,該數值將上升至18%。這也說明了為什麼女生更可能發現買了的東西不喜歡,而且隨著時間推移,不喜歡的程度和概率也越來越大。

除此之外,年齡也會影響過度自信,平均而言,每增加一歲,當期偏好與未來選擇之間的差值就會擴大1%—2%(需要注意該實驗的樣本年齡範圍是22—66歲,平均41.33歲)。

不到時機不剁手

當為未來做選擇的時候,我們的大腦會提前模擬未來事件的發生場景,比如一周後吃著拉麵或者薯片。通過這種模擬,我們就能提前體驗可能產生的享樂主義結果,並據此確定自己的未來喜好。

可是模擬內容畢竟不是真實情境,而且模擬過程容易受到當前環境的干擾。如果我現在非常餓,我更可能傾向於模擬乾貨拉麵;如果我剛吃飽,就更可能選擇薯片。正是因為我們在模擬過程中會犯各種各樣的錯誤,所以才會在跨期選擇中表現出過度自信。

研究者表示,過度自信會損害我們的效用水平。如果你非常確信自己剛買的那條裙子會一直深得「主」心,可僅僅過了一周就發現自己不寵愛它了,這時你要麼退掉它(但是得掏郵費或是花時間跑去店裡),要麼就讓它雪藏衣櫃。無論是哪種選擇,都會讓你有一丟丟損失和不爽。所以購買前準確判斷自己的喜好、避免過度自信就顯得十分重要。

圖 | pixabay

你可以設置一個冷卻期(cooling-off period strategy),在做任何選擇之前,不妨花點時間仔細想想,這個東西真的是我想要的嗎?以後能用上嗎?而且應該跳出決策時的環境,盡量從一個中性的視角去考慮這個問題。女孩子的衝動購物行為,大多是在同伴們「哎呀,真好看」「好適合你呦」的慫恿聲中發生的。所以劃一個冷卻期,聽聽自己的聲音很有必要。

此外,你還可以設置預先承諾(precommitment device strategy),在購物前就列好商品清單,區分出需要的東西和不要的東西,這樣就能保證當前選擇與未來喜好的一致性。

購物前就列好清單是個好習慣 | pixabay

總之,無論是購物、選擇食品,還是為未來做計劃,我們都會有點小「自負」,非常相信自己能夠把握住未來的喜好,可現實卻讓我們一次次難堪。有自信是好事,但在消費中還是謹慎一些為妙。

作者:Sharken

編輯:odette、東風

一個AI

雙十一已經過了,雙十二還會遠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果殼 的精彩文章:

出門就堵上網就卡!怕不是見「鬼」了?
安卓十歲了,它如何逆襲成全球最多人用的手機系統?

TAG:果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