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榆林窟全集

榆林窟全集

榆林窟外景

緣圓嫿語

榆林窟又名榆林寺、萬佛峽,位於今瓜州縣西南的南山山谷中,因榆樹成林而得名,是莫高窟的姐妹窟之一。

榆林窟最初的創建年代已無從考證,現存洞窟42窟,歷經唐代盛、中、晚期,五代、宋代、西夏和元代,洞窟現存壁畫約5200平方米,彩塑200餘身。其內容技法與莫高窟有著密切的聯繫或相同之處,但又有著明顯的差異和獨特風格。

榆林窟上風光好,比起莫高窟,這裡安靜得多。洞窟開鑿在東西兩岸的峭壁上,清澈湍急的踏實河(又名榆林河)由南而北,從中穿流而過,寒來暑往,從未間斷······

千百年來,洞窟里的佛菩薩們接受著日月之精華,是否也一直聆聽著這淙淙的流水?

流水今日,明月前身。千年的歲月在這清寂的石窟中倏然而過,留下了信仰,留下了文明。

1 榆林窟外景(東崖)

2 第28窟 中心柱東向面 唐

3 第28窟 中心柱北向面及後甬道 唐

4 第15窟 前室北壁 天王 唐

5 第15窟 前室南壁 天王 唐

6 第15窟 前室北壁東側 力士 唐

7 第15窟 前室東壁南側 地藏菩薩 唐

8 第15窟 前室東壁南側 天王 唐

9 第15窟 前室東壁北側 菩薩 唐

10 第15窟 前室頂北端 伎樂天 唐

11 第15窟 前室頂南端 伎樂天 唐

12-1 第25窟 北壁 彌勒經變(左) 唐

12-2 第25窟 北壁 彌勒經變(右) 唐

13 第25窟 北壁彌勒經變中 彌勒初會(部分) 唐

14 第25窟 北壁 彌勒經變(部分) 唐

15 第25窟 北壁彌勒經變中 王妃剃度 唐

16 第25窟 北壁彌勒經變中 四大寶藏(部分) 唐

17 第25窟 北壁彌勒經變中 象寶、玉女寶 唐

18 第25窟 北壁彌勒經變中 彌勒二會 唐

19 第25窟 北壁彌勒經變中 馬寶、兵寶 唐

20 第25窟 北壁彌勒經變中 彌勒三會 唐

21 第25窟 北壁彌勒經變中 彌勒二會(部分) 唐

22 第25窟 北壁彌勒經變中 彌勒三會(部分) 唐

23 第25窟 北壁彌勒經變中 臨終 唐

24 第25窟 北壁彌勒經變中 嫁娶 唐

25 第25窟 北壁 彌勒經變(部分) 唐

26 第25窟 北壁彌勒經變中 彌勒初會(部分) 唐

27 第25窟 北壁 彌勒經變(部分) 唐

28 第25窟 北壁 彌勒經變(部分) 唐

29 第25窟 北壁西端 菩薩 唐

30 第25窟 北壁東端 菩薩 唐

31-1 第25窟 南壁觀無量壽經變圖中 西方凈土 (左) 唐

31-2 第25窟 南壁觀無量壽經變圖中 西方凈土(右) 唐

32 第25窟 南壁觀無量壽經變中 白鶴、迦陵頻伽 唐

33 第25窟 南壁觀無量壽經變中 共命鳥、孔雀 唐

34-1 第25窟 南壁觀無量壽經變中 舞樂(左) 唐

34-2 第25窟 南壁觀無量壽經變中 舞樂(右) 唐

35 第25窟 南壁觀無量壽經變中 大勢至菩薩、十六觀 唐

36 第25窟 南壁觀無量壽經變中 未生怨、觀音菩薩 唐

37 第25窟 東壁北側 藥師佛、八大菩薩曼荼羅經變(部分) 唐

38 第25窟 東壁八大菩薩曼荼羅經變中 佛座 唐

39 第25窟 東壁八大菩薩曼荼羅經變 盧舍那佛 唐

40 第25窟 西壁南側 普賢變 唐

41 第25窟 西壁北側 文殊變 唐

42 第25窟 前室東壁北側 北方天王 唐

43 第25窟 前室東壁南側 南方天王 唐

44 第24窟 西壁 不空羂索觀音變 唐

45 第36窟 前室動筆南側 法華經變 唐

46 第12窟 東壁南側 佛弟子、菩薩 五代

47 第12窟 北壁西側阿彌托福經變中 舞樂 五代

48 第12窟 西壁北側 普賢變 五代

49 第12窟 西壁北側 慕容夫人曹氏出行圖(部分) 五代

50 第16窟 內景 五代

51 第16窟 東壁北側 勞度叉斗聖變(部分) 五代

52 第16窟 東壁南側 勞度叉斗聖變(部分) 五代

53 第16窟 南壁西側 藥師經變(部分) 五代

54 第16窟 窟頂南披 五代

55 第16窟 西壁南側 文殊變 五代

56 第16窟 西壁北側 普賢變 五代

57 第16窟 甬道北壁 回鶻夫人供養像 五代

58 第16窟 甬道南壁 曹議金供養像 五代

59 第16窟 前室北壁 五代

60 第16窟 前室西壁北側 天女 五代

61 第19窟 西壁南側 文殊變 五代

62 第19窟 甬道北壁 涼國夫人供養像 五代

63 第19窟 甬道南壁 曹元忠供養像 五代

64 第32窟 窟頂東南角 月光明如來 五代

65 第32窟 窟室內景 五代

66 第32窟 西壁南側梵網(部分) 五代

67 第32窟 西壁北側 梵網經變(部分) 五代

68 第32窟 西壁中間 梵網經變(部分) 五代

69 第32窟 西壁北側 梵網經變(部分) 五代

70 第32窟 北壁 維摩詰經變 五代

71 第32窟 北壁 維摩詰經變(部分) 五代

72 第32窟 北壁 維摩詰經變(部分) 五代

73 第32窟 東壁北側 普賢變 五代

74 第32窟 東壁南側 文殊變 五代

75 第33窟 南壁西側 佛教聖跡圖 五代

76 第33窟 北壁西側 降魔變 五代

77 第33窟 東壁門上 地獄變 五代

78 第33窟 東壁北側 龍王赴會 五代

79 第34窟 西壁南側 說法圖(部分) 五代

80 第34窟 西壁說法圖中 菩薩 五代

81 第35窟 北壁 文殊變 五代

82 第35窟 南壁 普賢變 五代

83 第35窟 東壁北側 五智如來曼荼羅 五代

84 第35窟 東壁南側 畫師供養像 五代

85 第36窟 南壁 佛轉(部分) 五代

86 第36窟 東壁南側 文殊變 五代

87 第38窟 西壁 彌勒經變(部分) 五代

88 第38窟 北壁東側 凈土曼荼羅 五代

89 第38窟 窟頂西披 月天 五代

90 第38窟 前室南壁 觀音經變(部分) 五代

91 第20窟 南壁彌勒經變中 耕穫 五代

92 第20窟 南壁彌勒經變中 嫁娶 五代

93 第20窟 北壁 思益梵天問經變(部分) 五代

94 第20窟 甬道頂 菩薩 五代

95 第6窟 甬道南壁東側 阿彌陀經變 宋

96 第14窟 窟頂藻井 宋

97 第26窟 北壁西側 凈土變(部分) 宋

98 第26窟 西壁南側 凈土變 宋

99 第26窟 窟頂(部分) 宋

100 第17窟 窟室內景 宋

101 第20窟 前室東壁南側 水月觀音 宋

102 第21窟 前室甬道南壁東側 水月觀音 回鶻

103 第39窟 前室甬道南壁東側 供養人 回鶻

104 第39 前室甬道南壁西側 供養人 回鶻

105 第39窟 甬道南壁 千手眼觀音變 回鶻

106-1 第10窟 窟頂(左) 西夏

106-2 第10窟 窟頂(右)西夏

107 第10窟 窟頂藻井 西夏

108 第10窟 窟頂西披 伎樂天 西夏

109 第10窟 窟頂西披 伎樂天 西夏

110 第10窟 窟頂西披 伎樂天 西夏

111 第10窟 窟頂南披 象紋邊飾 西夏

112 第10窟 窟頂南披 獅紋邊飾 西夏

113 第10窟 窟頂西披 天馬紋邊飾 西夏

114 第10窟 甬道頂 西夏

115 第29窟 南壁東側 西夏

116 第29窟 南壁東側 供養人 西夏

117 第29窟 南壁東側 國師 西夏

118 第29窟 南壁東側 供養人及僮僕 西夏

119 第29窟 南壁東側 童子供養像 西夏

120 第29窟 南壁西側 女供養人 西夏

121 第29窟南壁西側 女供養人、比丘尼 西夏

122 第29窟 東壁北側 藥師經變 西夏

123 第29窟 東壁北側 藥師經變(部分) 西夏

124 第29窟 東壁中間

125 第29窟 東壁中間 文殊變(部分) 西夏

126 第29窟 東壁中間 文殊變(部分) 西夏

127 第29窟 東壁南側 金剛 西夏

128 第29窟 西壁北側 阿彌陀經變(部分) 西夏

129 第29窟 西壁中間 普賢變(部分) 西夏

130 第29窟 西壁中間普賢變中 童子 西夏

131 第2窟 東壁 西夏

132 第2窟 東壁中間 涅槃 西夏

133 第2窟 東壁中間 商人遇盜 西夏

134 第2窟 南壁東側 說法圖 西夏

135 第2窟 南壁中間 說法圖 西夏

136 第2窟 南壁西側 說法圖 西夏

137 第2窟 西壁南側 水月觀音 西夏

138 第2窟 西壁北側 水月觀音 西夏

139 第2窟 北壁中間說法圖中 左脅侍菩薩 西夏

140 第2窟 窟頂藻井 西夏

141-1 第3窟 窟室內景(左)

141-2 第3窟 窟室內景(右)

142 第3窟 東壁北側 十一面千手觀音變 西夏

143 第3窟 東壁中間 涅槃 西夏

144 第3窟 東壁南側 五十一面千手觀音變 西夏

145 第3窟 東壁南側 五十一面千手觀音變左下 八臂金剛 西夏

146 第3窟 東壁南側五十一面千手觀音變中 鍛鐵、釀造 西夏

147 第3窟 東壁南側五十一面千手觀音變中 舂米、雜技 西夏

148 第3窟 東壁南側五十一面千手觀音變中 耕作 西夏

149 第3窟 北壁中間 凈土變 西夏

150 第3窟 南壁中間 觀無量壽經變 西夏

151 第3窟 南壁中間 觀無量壽經變(部分) 西夏

152 第3窟 南壁中間 觀無量壽經變(部分)西夏

153 第3窟 南壁東側 觀音曼荼羅 西夏

154 第3窟 南壁西側 胎藏界曼荼羅 西夏

155 第3窟 南壁東側觀音曼荼羅下 供養菩薩 西夏

156 第3窟 南壁西側胎藏界曼荼羅下 風天 西夏

157 第3窟 北壁西側金剛界曼荼羅左下 供養菩薩 西夏

158 第3窟 西壁南側 普賢變 西夏

159-1 第3窟 西壁南側 普賢變(左) 西夏

159-2 第3窟 西壁南側 普賢變(右) 西夏

160 第3窟 西壁南側普賢變中 唐僧取經 西夏

161 第3窟 西壁南側普賢變中 普賢菩薩 西夏

162 第3窟 西壁南側 普賢變(部分) 西夏

163 第3窟 西壁南側 普賢變(部分) 西夏

164 第3窟 西壁南側普賢變中 羅漢 西夏

165 第3窟 西壁北側 文殊變 西夏

166 第3窟 西壁北側 文殊變(部分) 西夏

167 第3窟 西壁北側文殊變中 文殊菩薩 西夏

168 第3窟 西壁北側文殊變中 帝釋天 西夏

169 第3窟 西壁北側 文殊變(部分) 西夏

170 第3窟 西壁北側文殊變中 童子 西夏

171 第3窟 窟頂 西夏

172 第3窟 窟頂金剛界曼荼羅中 明王 西夏

173 第3窟 窟頂西北角(部分) 西夏

174 第3窟 窟頂西披邊飾(部分) 西夏

175 第3窟 窟頂西披邊飾(部分) 西夏

176 第3窟 窟頂北披邊飾(部分) 西夏

177 第3窟 窟頂南披邊飾(部分) 西夏

178 第3窟 甬道北壁 供養人 元

179 第6窟 明窗前室西壁南側 供養人 元

180 第6窟 明窗前室西壁北側 供養人 元

181 第4窟 東壁北側 說法圖 元

182 第4窟 東壁中間曼荼羅中 天王 元

183 第4窟 東壁北側 說法圖(部分) 元

184 第4窟 東壁中間曼荼羅中 天王 元

185 第4窟 東壁南側 說法圖(部分) 元

186 第4窟 北壁西側 綠度母 元

187 第4窟 北壁東側 靈鷲山說法圖 元

188 第4窟 南壁東側 白度母 元

189 第4窟 南壁中間 觀音曼荼羅 元

190 第4窟 南壁西側 說法圖 元

191 第4窟 西壁南側 普賢變 元

192 第4窟 窟頂南披邊飾(部分) 元

193 第4窟 窟頂南披邊飾(部分) 元

194 第10窟 甬道北壁東側 大日如來 元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明賢法師 的精彩文章:

摩詰參學堂問答147——「看話」未必皆是禪
甘肅省博物館國寶級文物:北宋佛畫 報父母恩重經變圖

TAG:明賢法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