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三國演義》看赤壁之戰,名著之所以是名著,重在角色塑造
原標題:通過《三國演義》看赤壁之戰,名著之所以是名著,重在角色塑造
昨天已經把赤壁之戰寫完了,但由於《三國演義》的相關描述確實相當精彩,今天給大家分析一下,商業化小說到底是怎麼回事。
商業化小說幾乎都有固定的公式,就是如何編織一個虛無縹緲的美夢。現實中我們很難看到崇高、偉大、浪漫、激情、奇緣、機遇、理想和夢想等等元素,在商業化的文學作品中都可以看到。
讀者在閱讀類似書籍的時候,常常是基於一種情感的渲泄或滿足,並不是為了學到什麼了不起的知識。
但這對於作者而言,是一個很大的考驗。雖然大家都知道這是一個虛無縹緲的美夢,但也希望作者在編織美夢的同時,盡量讓夢境看起來更真實一些,至少在情理和邏輯上可以自圓其說。否則,讀者很難沉迷於其中。
怎樣讓虛幻的美極具真實感和邏輯性,這就是高手和庸才之間的最大區別。同樣的題材,有些作家就能寫得讓人大呼過癮,而有些作家卻只能寫成神劇。
我之所以認為《三國演義》是成功的商業化小說,是因為《三國演義》的經典橋段,不管是否合乎情理和邏輯,通常總是符合大眾審美情趣的,很容易讓讀者產生閱讀的快感。
後世的改編者,很少修改《三國演義》的基本內容。因為無論哪個角度看,相關內容都符合大眾的審美情趣。如果想對它進行修改,只需在此基礎上稍作增減即可。
《三國演義》的真正價值在於:它成功的讓漢末三國這段繁複的的歷史,成為中國人最為熟悉的一段歷史。
中國的歷史類演義多如牛毛,比如岳家將、楊家將和隋唐演義等。但如果與《三國演義》相比,這些作品差了不止一個檔次。
岳飛傳一類的演義小說,就是標準的英雄傳奇。而《三國演義》雖然也符合英雄傳奇的特點,但是我們很難簡單的說它是純粹的英雄傳奇。
《三國演義》有一個特點:通過各種方法,對書中的英雄人物極盡渲染之能。而那個神一樣的英雄人物,就是讓讀者產生快感的主要源泉之一。
但現實世界中並不存在神一樣的英雄人物,所以無論作者怎樣塑造,實際上都是經不起推敲的。
為了塑造神一樣的英雄人物,又為了避免讓讀者產生「假大空」的不良感受,高手通常都是用一種塑造悲劇人物的方式來塑造這個英雄人物的。
首先,必須賦予這個英雄人物近於神一樣的能力。從寫實的角度看,這似乎是一種缺點。比如魯迅曾說,《三國演義》為了證明諸葛亮聰明,把他寫得有點像妖人。但從文學欣賞的角度看,作者這樣塑造諸葛亮顯然是成功的。
因為把各種附在諸葛亮身上的超能力(比如,觀天象已知漢室無法復興,卻一心強為之的神秘;七星壇祭風破赤壁、巧布八陣圖嚇退陸遜、木牛流馬運糧草、禳星求壽被魏延所壞)去掉,那諸葛亮作為文學人物的魅力自然會降低許多。
其次,這個英雄人物的結局必然是黯淡的。因為只有這樣強烈的反差,才能最大限度地獲得讀者的共鳴。諸葛亮如此經天緯地,最終卻只能無奈接受「星落五丈原」的宿命。讀者看到這樣的結局,不禁一聲嘆息。
這才是商業化作品的最大殺招:完美的悲劇人物。因為他足夠完美,所以讀者在讀書時會不自覺地把自己代入其中。而只有完美的人物發生悲劇,才最容易讓人嘆息。
如果發生悲劇的是一個不那麼完美的人物,讀者或許會說:「可憐人必有可恨之處」,而一個完美得幾乎挑不出毛病的人物,卻最終以悲劇收場,自然會收穫無數的同情與眼淚。
想要塑造一個不那麼完美的人,也可以用悲劇的方式進行結尾,但卻必須有完美的人與之相映襯。
比如周瑜,未遇諸葛亮的時候,從來都是雄姿英發光彩照人的。而一旦遇到諸葛亮,立刻就變得心胸狹隘,最終也因此而死,還留下了「既生瑜,何生亮」的悲嘆。
但大家對於周瑜卻未必會有多大的惡感,因為周瑜在未遇諸葛亮之前一直都是完美人物。而遇到諸葛亮之後,周瑜不再完美,卻襯托出了一個更完美的諸葛亮。諸葛亮對於周瑜去世也是痛哭不已,更讓大家對「一時瑜亮」有了深刻地了解。這樣的周瑜,又有誰能恨得起來呢?
因為讀者都是善變的,他們都善於抓住當前故事中最突出的主角,而非將目光固定在一個人的身上。
比如劉備帶了二十多個隨從去見周瑜,周瑜準備設宴殺死劉備。在這個故事中,魯肅唯唯諾諾,諸葛亮急得滿頭大汗,劉備差點被嚇哭,周瑜更是一副小人嘴臉,你說他們誰是主角?誰是英雄?
他們都不是,因為這個故事需要突出的主角是關羽。
正當周瑜準備摔杯為號殺劉備的時候,突然看到劉備的身後站著一位及其雄壯的勇士。於是周瑜小心翼翼地問劉備:「你身後的那位勇士是誰呀?」劉備說:「他姓關名羽字雲長。」
周瑜當時就嚇傻了:關二爺在劉備身後站著,我哪敢動手呢?諸葛亮突然想起來:對啊,有關二爺在,周瑜哪敢動手呢?於是諸葛亮淡定自若。魯肅搞了半天都沒想明白,等劉備走了以後問周瑜:「你不是要殺劉備嗎?咋不動手呢?」周瑜一臉後怕地說:「那可是關二爺啊,動起手來,到底是我死還是劉備死啊?」於是魯肅也一臉後怕:「嗯,有理有理!」
從文學角度來看,這個故事確實是可圈可點。雖然諸葛亮和周瑜都是完美人物,而劉備和魯肅也是正面人物,但是在這個故事的主角關羽面前,都只能屈尊做個配角。
讀者讀到這一幕,並不會去刻意糾結其他幾位主角的表現有多麼差勁,因為他們的目光都被那個閃閃發亮的關羽吸引了。能讓劉備、諸葛亮、周瑜和魯肅屈尊唱配角,關羽該有多光輝,這就不用說了。
而在寫到赤壁之戰的時候,為了突出主角諸葛亮,所以其他主角也只能暫時做配角。
周瑜很牛,但周瑜的一切計謀都被諸葛亮識破了;魯肅很牛,但魯肅在諸葛亮面前,就是一個事事都需要請教的學生;劉關張很牛,但這哥仨在赤壁之戰中幾乎就沒怎麼出現;曹操更牛,但曹操面對周瑜都要被耍得團團轉,跟諸葛亮根本沒法比。
類似的情節,在曹操敗走華容道時達到了高潮。
曹操三次大笑,三次遇到劉備的伏兵,而且伏兵們都是「奉軍師將令」。讀者看到類似的內容,想不產生快感都難。
這才是高手的玩法,正如魯迅先生縮寫:「我家院里有兩棵樹,一棵是棗樹,另一棵也是棗樹。」
單看曹操三次大笑,其實都是雷同的劇情。但諸葛亮就是這麼神,可以用相同的方式,連續騙過「亂世奸雄」曹操三回。
當看到關羽義釋曹操的時候,讀者們紛紛感嘆:這回諸葛亮可是失算了。關二爺這種義薄雲天的好漢,怎麼忍心殺曹操呢?當初就不該讓關二爺去第三道關卡埋伏曹操啊!
但是後來諸葛亮跟劉備對話,又體現了諸葛亮的大局觀。本就希望關羽放走曹操,不是失誤而是神機妙算。讀到這裡,讀者們恐怕已經跪了一地,太神了!
對於曹操的塑造也不是標準的反派塑造法,而是再用一次反襯。
曹操三次大笑引來三波伏兵,最後要不是關羽重義氣,曹操早就人頭落地了。但就在這種生死存亡的危急時刻,曹操也沒有哭過。
而就在曹操回到後方,可以稍作休整的時候,曹操卻哭了,哭得撕心裂肺。
立刻有人問曹操:「生死存亡的時候,主公都沒有哭過,現在安全了,主公為何要哭呢?」曹操哭著說:「我不是為自己哭的,我哭郭嘉啊!郭嘉要是還活著,我怎麼會敗呢?」接下來仰天長嘆「哀哉奉孝,痛哉奉孝,惜哉奉孝!」前一刻還在為諸葛亮神機妙算而拍手叫好的讀者們,又紛紛沉默了。
是啊,堪比諸葛亮的郭嘉要是不早亡,曹操未必會敗呢,真是可惜郭嘉這位大才了。對於曹操的憎惡感,又被郭嘉這位英年早逝的天才人物沖淡了許多。
什麼叫高?這就叫高!
在《三國演義》中,類似的事例實在是太多了,今天我只講與赤壁相關的內容。而其他的演義故事,卻缺乏這種深度的人物塑造功力,這也是《三國演義》被稱為名著的原因。
※東漢宦官政治的由來:皆因葵花寶典現身江湖
※曹操之所以能在兗州爭奪戰中大放異彩,根本原因在於袁紹的相助
TAG:顧道驚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