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時尚 > 穿衣服就如做人,是一個了解自己的過程。

穿衣服就如做人,是一個了解自己的過程。

原標題:穿衣服就如做人,是一個了解自己的過程。


幾天,熟悉的買手在朋友圈刷屏 Anterwp 的打折會,雖與 Céline 已無太多關係,但我還是會每每想起往年的這個時候,自己是如何大手筆掃貨,又是如何忘情得買到自己都忘記入手了兩條同款褲子。如此喜歡 Céline ,更多是源於它教會我如何做一個 Gentlewoman ,如何大方地從一個小姑娘開始穿上男人的衣服,又如何擼擼袖子也可以抄起那些男人做的事情,甚至變得比雄性們還要信手拈來。


記得我的第一件 Céline 還是在雜誌社剛剛實習的時候,那時還是學生,買一件古著 Maison Martin Margiela 都覺得奢侈。而這件,源於街角的一家打折店。那時候的我,對剪裁或是版型還處於懵懂狀態(雖然已經出入時裝周進行採訪工作),但當我第一次親手摸到 Céline 那件風衣的時候,確實能感受到設計師 Phoebe Philo 想要藉由服裝設計來傳達她對於女性生活的感知。但這份感知顯然是低調的,且不需要附著上任何聰明解釋。

漸漸地,從畢業到入職,Céline 變成了我衣櫃中的主角,從鞋子到墨鏡,從風衣到皮衣,從毛衣到西褲,購買 Céline 的理由不需要解釋,因為這會大打折扣。而我身邊樂此不疲購買 Céline 的同好,倘若為她們做一份特徵分析表,擁有一張 resting bitch face (厭世臉)一定是必備條件。


僅花了 10 年的時間,Phoebe Philo 就將蒙塵的 Céline 推上了一線高級品牌的位置。與其他老牌時裝屋相比,品牌創立者 Céline Vipiana 雖曾一度被視為可與 Chanel 競爭,之後的設計師卻後繼無力,推出過一些優雅流行的高品質單品,卻僅是載浮載沉。正是這樣清白的身世,讓 Céline 的改造毫無包袱。


為家庭短期離開時裝圈後回歸,Phoebe Philo 已洗脫當年在 Chloé 的成人版女童裝風格,提出更洗鍊、硬朗的摩登線條。在此之前,我穿著著 Maison Martin Margiela 的直身裙和 oversized 的廓式西服外套,也傾心於 Helmut Lang 乾淨的結構美感,但不可否認,Céline 讓極簡與解構主義洗去了實驗性質的性格,融合演繹出低調實用的當代感,令人身心舒暢。


穿衣服就如做人,是一個了解自己的過程,尤其學做女人,做選擇時總會猶豫很久。因著時間而發現過去幼稚的生活型態而氣惱,也對根本無法預料的變心感到自責。年輕的女人擁有的始終不夠。然而我們總是拚命地嘗試,漂亮的、性感的、純粹的渴望。當我們漸漸掌握自己的性情所在,也會對自己的人生重新興味盎然。

以上所打出的每一個字,都深得我心,要說起兩年前的自己,做出的荒唐事,換到如今,懶惰基因早就攻佔了嘗鮮荷爾蒙,一切想要體驗的刺激、新鮮都變得沒那麼重要了(這話要是被當時的「他」讀到,恐怕又少不了一陣血雨腥風的咒罵)。


眾所周知 Céline 以設計師本人為藍本,如她自身一樣的當代女性,許多既是女人又是母親,有工作同時兼顧家庭。為了讓她專心工作,LVMH 集團甚至特地將品牌工作室遷往倫敦,好讓她與家人擁有完整生活,能平復她在工作中的焦慮。但其實女人也能有其他選擇,單身,或擁有一段關係,不成為母親。


Phoebe 說過她會擔心,許多條件一等的女友們,不肯與男性定下來。「女人如此獨立,是否正失去了感性中的柔軟或包容」,「她們想要俊美的臉龐、聰明又富創造力的腦袋,以為這些特質能剛好發生在某個愛她們的人身上,It』s just not going to fucking happen!我從我母親身上學到的其中一件事是,要與人生所愛相伴度日,就是不要要求太多」。這份對人性的柔情或許也是 Céline 的新極簡主義。這也是為什麼,Céline 看上去要比 Maison Martin Margiela 和 Helmut Lang 更暖一些。


都說學做女人的第一個老師是母親,Phoebe 也不例外,Céline 的形象來自 70 年代女性既要工作,又想擁有家庭的「 Have it all 」命題,她的母親 Celia Philo 是一名美術指導,最著名的當屬為 David Bowie 專輯《 Aladdin Sane 》設計的閃電化妝,當時也為了照顧家庭而轉換工作型態做 freelancer 。


70 年代母親傳遞的女性印象顯然比現在更為強烈,「 She seemed to have a freedom that I think we long for now 」,她對母親時常穿著的緊身上衣與洗水喇叭丹寧褲印象深刻,她明白人喜歡的東西,最終只會是那麼幾樣。「我不需要改變它們的款式,只要變化一下顏色和材質就可以了。很多沒有穿過的衣服最終都變成垃圾,我覺得我們真的不應該太過浪費。」或許因為 Phoebe 本身就是這樣一個人。

低調構築成為了 Phoebe Philo 性格的絕大部分,她對自由的嚮往遠遠大於對名聲的渴望,她不希望成為社交名人,即使現今形塑設計師的個人形象已成為品牌公關的手段之一,亦不願意與公眾分享她的私生活。她也不使用社交媒體,對家人和朋友以外的意見甚少關心。這份氣質為品牌帶來真正志同道合的客戶。


人的本質,決定他們對事物處置的態度。外表隨和,實則強硬篤定,她們對自己的品味與美,顯得淡然,見過太多崇拜和欲求,人面情濃,背後的惡毒中傷才是代價。於是潔凈低調,正因為有所見識和覺悟。這是 Céline 給我的印象,懂得節制,「對於時裝,我很清楚自己想要做什麼,不要做什麼。我想要一些讓人感覺誠實的東西」,Phoebe Philo 這樣說道。


少數僅有的幾個專訪中,印象最深的是她與英國 Financial Times 的撰稿人 Vanessa Friedman 的午餐約會。那天 Phoebe 點了足夠份量的蛋白質:油漬鯖魚、一份水煮碗豆、蔬菜沙拉,再加一份烤牛肉三明治,「因為很想吃點白麵包」,她說。更喝了含糖的 Lemonade 。切實攝取足夠的飲食這一點,讓人發現設計師纖細淡漠的面容下飽含著真實的欲求和率真,它絕非模特似的高傲清冷。


從 09 年推出的 2010 Safari 度假系列開始,純淨色調的織品和西服褲裝拼出幾何塊狀的平衡,之後用駝色、薑黃色、橄欖綠和酒紅色加重了衣料的厚重和穩定。方正光潔的鞣製皮革與襯衫單品的運用,也贏得無數讚美和掌聲。


但這份簡潔低調十分昂貴。

越是細緻豪華的物品,越要平凡的使用它,不是每一個人都懂得把一隻昂貴的瓷器當作尋常花瓶對待。可以愛護尊重它,但不能顯得可惜、奉承。要對美的底細有堅持,彷彿在尋找,卻又不是真的等待。在眾多貌似雷同的物品中辨識出它,從容不迫地買下來。插上一些生活上的花,不是寶藏,不用參觀。


若不是這樣的人,便撐不起 Céline 的從容。模擬和故作姿態正好顯出崇拜者的不足。還有一些人,懂得保留自己的秘密。他們的生活被適當地隔離,對自己的所為執著沉靜。看來自控和節制,給彼此距離和鄭重。這樣的人,對生活有熱愛的天性,不隨便與人交換,但對於真正的友誼,充滿溫暖與善良,他們對生活的追求,自有一套價值,彷彿是與生俱來的稟賦。


與那些急於獲得小圈子認同的人不同,有能力保持沉默的空間和權利,絕對是一種驕傲。而這樣的人並不熱衷時代給予 Céline 的溢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InsideFashion 的精彩文章:

求生指南| 沒了 CéLINE,我們還能買什麼?

TAG:InsideFash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