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學 > 崔塗最經典的一首詩,亂山殘雪夜,孤燭異鄉人

崔塗最經典的一首詩,亂山殘雪夜,孤燭異鄉人

流浪在外,打拚辛苦;羈旅生涯,最為思鄉。北宋詞人晏殊曾說,「無情不似多情苦,一寸還成千萬縷,天涯地角有窮時,只有相思無盡處。」這句話正觸痛了遊子們的傷感,唐代的一位詩人若是泉下有知,也會悲哀。

除夜書懷

唐代:崔塗

迢遞三巴路,羈危萬里身。

亂山殘雪夜,孤燭異鄉人。

漸與骨肉遠,轉於僮僕親。

那堪正漂泊,明日歲華新。

崔塗,字禮山,浙江富春江一帶人,唐僖宗光啟四年進士。他終生飄泊,曾漫遊巴蜀、吳楚、秦隴等地,故其詩多以漂泊生活為題材,情調蒼涼。這首詩是他旅居四川時所作,詩人身在異鄉,深感羈旅艱危,全詩用語樸實,抒情細膩,離愁鄉思,發泄無餘。

自古以來,蜀道難,難於上青天,讓人望而生畏。「迢遞三巴路,羈危萬里身」,首聯即以準確精鍊的語言概括出漂泊巴蜀的典型情景。迢遞兩個字,形象地刻畫出山巒橫立、山路逶迤的狀況。對於離家萬里的漂泊者來說,蜀地的旅途用「危」來形容是最恰當不過了。

詩人巧妙地用「三巴路」與「萬里身」對襯,描繪出一幅饒有深意的畫面。氣勢磅礴的巴山蜀水間,連綿不絕的山路上,走著一個孤獨的旅人。山水的重疊、道路的漫長,越發使人感到旅人的寂寞、纖弱,一種異鄉漂泊之感油然而生。

如果說首聯是從大處著筆,橫抹出巴蜀行旅圖開闊的背景,那麼頷聯則是細細的點染。「亂山殘雪夜」,山勢連綿起伏,加之夜黑風高,只能望見一片模糊不清的剪影。殘雪也預示著冬盡春歸,同時透露出詩人觀望窗外夜景時的煩躁和凄涼。

夜黑天冷,山路濕滑,詩人夜間只能呆在屋內。燭光如豆,伴著一個落寞的身影。山之亂映襯出燭之孤,漆黑的深山中只透出一點微弱的燭光,何等的凄涼!殘月雪相對異鄉人,時光飛逝,時至除夕,本當時闔家團聚的日子,崔塗卻獨在異鄉為異客,作者無一字言愁,而愁緒自生,一股凄楚之氣瀰漫著整個畫面。

詩人將除夕之夜思親之情處理得別有特色,通過微妙的感情變化寫出思鄉的苦重。離家日久,與骨肉疏遠了,反而自己的童僕卻成了親近之人。

似乎是鄉情淡忘,其實童僕之所以親近,是因為舉目無親的旅途中,唯有他朝夕相處,更因為他是從家鄉帶出來的,當積鬱已久的鄉情無法排遣時,看到童僕也是一種慰藉。原來親近的,變得遠了:原來相對較遠的,現在親了。淡淡的話語,飽含著銘心刻骨的思念之情。

李白曾說,「相思相見知何日?此時此夜難為情。」思念一個人的滋味,就象是喝了一杯冰冷的水,然後一滴一滴凝成熱淚。平常日月,尚且思念不止,何況在漂泊中又逢辭舊迎新。

「那堪正漂泊」,說得異常沉痛。而「明月歲華新」,新的一年又將給詩人帶來什麼呢?沒有答案,我們卻很容易想像,詩人將在苦悶、彷徨中奮力掙扎,繼續走在那條沒有盡頭的「三巴路」上。

讀完全詩,如涼雨凄風颯然而至。唐代詩人戴叔倫曾寫道,「一年將盡夜,萬里未歸人。寥落悲前事,支離笑此身。」戴的詩已自慘然,此詩尤覺刻肌砭骨。最後,我們還是用東坡先生的話安慰崔塗一下吧,「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雲水心語 的精彩文章:

蘇軾很經典的一首詞,相反相成的手法,揭示了作者內心的憂愁
空林獨與白雲期,王維充滿禪意的一首詩,充滿了隱居的樂趣

TAG:雲水心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