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古代令人嘆奇的節能智慧

古代令人嘆奇的節能智慧

原標題:古代令人嘆奇的節能智慧


  我們的祖先在實踐中摸索出了一套節能環保的生活、生產方式。那麼,他們有哪些節能減耗、保衛藍天的智慧?


雁魚燈和夾燈盞

由於用普通的生活器皿做燈具浪費燃油,古人遂將其或加高底座,增加光照範圍;或增加通風管道,讓燃燒更充分;或上面加蓋,減少油料損耗,於是誕生了專業燈具。


2015年江西南昌海昏侯墓里出土的雁魚燈就是一種「環保燈」。據《文物》(1987年06期)記載:「燈火點燃時,煙霧通過魚和雁頸導入雁體內,將煙塵吸入雁的肚裡讓水溶解,凈化空氣,防止了油煙對室內空氣的污染。」


雁魚燈不僅環保,還可調節光亮度,且能充分利用燃料。


古代真正的節能燈,則是在「省油燈」發明之後出現。所謂「省油燈」其實就是秦漢後在下層社會廣泛流行的陶瓷燈,這種燈體是夾層,故古人又稱之為「夾燈盞」。

夾燈盞的節能原理,就是降低燈具使用時整個燈體的溫度,減少燃油損耗和揮發,相比昂貴的銅燈,這種簡單廉價的夾燈盞更受歡迎。


福建土樓蘊藏的智慧


古人的節能意識還體現在民居建造上。2008年被正式列入《世界遺產名錄》的福建土樓就是典型的節能建築。


土樓產生於宋元時期,經過明代早、中期發展,至民國時期達到成熟,並一直延續至今。土樓厚重的土牆使用的是紅壤土、砂石、竹片、土紙漿等材料,人們利用簡單的工具如夯杵、牆槌板和拍板等經反覆揉、壓、擠,採用中國傳統「大牆板」技術夯築成1米至2米厚的樓牆,形成外土內木的建築結構。這種土牆透氣功能佳,能有效調節土樓內部房間的溫度和濕度。


土樓的設計還體現了當地人善於利用自然通風調節溫度的智慧。組成庭院的四面房屋皆相互聯屬,屋面搭接,緊緊包圍著中間的小院落,形成天井。天井既是引風口,又是出風口。如果天氣炎熱,天井在陽光曝晒下熱氣蒸騰,熱空氣不斷上升,形成一種「拔氣」作用,而兩側厝巷的冷空氣就會不斷向天井補充,形成冷熱空氣對流。這種通風系統與堂屋、高窗和屋門間氣流相通,形成「穿堂風」,達到自然降溫的目的。

巧用風能水能太陽能


已知最早的風車設計可以追溯到三千年前的古代波斯。人們將蘆葦捆綁在一起做成相互垂直的漿,使其圍繞一個中心軸旋轉。隨後放置外牆,確保風力能驅動潛在雙向系統向預期的方向移動。


古羅馬人留下了許多龐大而精緻的建築和工程,其中,重力水渠至今仍在使用。這些水渠已不僅僅是古代管道奇觀,還是早期人們使用水力進行工業生產和生活的範例。


在德國諾伊斯考古發現的古羅馬驛站也充分展現了當時的節能智慧。驛站底部有一個以木材為燃料的爐子,熱空氣可以通到客房的煙囪里,客房牆體則用中空的磚砌成,熱氣會使整個牆體變熱。建築的屋頂用暗灰色的板岩製成,可以很好地吸收太陽光的熱量,原理同今天的太陽能板相同。


在古代耶路撒冷,人們為節約水資源動足了腦筋。古城耶路撒冷坐落於高海拔、遠離地表水的位置,人們對地下水和其他難以獲取的隱蔽水源相當依賴。現在那裡仍存有公元前十二世紀建造的地下管道,污水被保存在水槽中並用來沖洗廢物,這很像當今的下水道,但它能在節水灌溉的同時保存過濾的微粒,為周圍土壤提供肥料。

(據《解放日報》)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十堰日報 的精彩文章:

濮國之說

TAG:十堰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