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 > 「芯」字牽引 聚芯育心

「芯」字牽引 聚芯育心

四川省成都市西芯小學因緊鄰西芯大道而得名。2012年應群眾強烈要求而開辦的這所學校,周邊高科技企業雲集,毗鄰知名院校,決定了從零開始的西芯小學一起步就面臨高品質發展的挑戰。

根據國家教育改革創新戰略以及高新區創新創業的「雙創」特質,我們從「芯」的特質挖掘教育內涵,頂層設計了「芯」教育體系:建立學校管理的六大工程——多元文化、育心管理、融通課程、三主課堂、生長德育、發展評價;搭建「讓每個生命都有出彩的機會」三大平台——資源整合的融芯平台、心靈對話的育心講台和生命出彩的創新展台。

融通課程和「三主」課堂

要讓創新教育落地生根,課程是最好的土壤。作為對國家課程校本化實施的西芯表達,我校自創的「融通課程」,就是用融通打破以學科知識為中心的課程結構、學科課程、校本課程與生活實踐的壁壘,以學習者為中心,以培養核心素養為根本,對接學生生活實踐,形成課程融通的實踐形態。

融通性基礎課程,是校本化改造、重構和優化實施的國家基礎課程,突出其基礎性、整體性、綜合性教育功能;融通性校本課程,是通過基礎課程的拓展延伸以及校本特色資源構建的校本課程,突出活動性、選擇性、特色性,包括學校、班級和兒童自主開發三個維度;而融通性特色課程,則主要源於國家基礎課程與校本特色課程的優化實施和特色凸顯,旨在充分發揮師生個性特長、培養關鍵能力和必備品格。同時,我們還探索建立促進學生、教師和課程發展的綜合性評價體系,通過操行表現評價、學業發展評價和個性特長評價等方式,倒逼課程教學改革,達成涵養學生核心素養的目的。

在課堂創新實踐中,我校自創了「學為主旨,疑為主軸,動為主線」的「三主」創新性課堂。「三主」是課堂教學的三個維度,基於學生自主學習、問題牽引、實踐體驗,著力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培養的課堂。教學活動中尊重兒童好奇、好問、好動的「三好」天性;教學內容體現自學點、探究點、拓展點三個重點;目標達到新發現、新疑問、新變化的「三新」效果。

實踐「三主」課堂的起步階段,很多教師內心非常抵觸和擔憂。我們通過教師例會、部門培訓會、專家專題指導等途徑,讓教師們漸漸轉化為自覺行動。尤其是隨著外派教師不斷參加省級、國家級的高端培訓觀摩,教師們驚喜地發現:「三主」課堂與課程改革核心理念一脈相承,具有重要的實踐研究價值,產生了強烈的實踐研究動力。2016年,「智慧課堂」落地西芯,促進了信息技術與「三主」課堂的深度融合,創生了科技創新教學模式。

教師集群發展與課題引領路徑

一所新學校,要以十分薄弱的底子硬碰教育創新的時代難題,這在教師眼裡有些不可思議:「三主課堂」與學生考試有沒有衝突?會不會僅是一句口號?學校定位過高,自己難以企及,等等。

雞蛋從外打破是食物,從內打破才是生長。我們開始探索基於挑戰的教師內生髮展模式:自主發展、團隊發展、在挑戰中發展。

我們創建了三個層面的教師集群發展平台——一是名師工作室與學校互動發展;二是「未來教育家」項目引領發展;三是學區「首席教師」聯動發展。同時充分發掘「芯」教育天然的融通特質,把教師群體的融心融行、集群創生、共生共長作為一種文化訴求和行為戰略,創設了「育心三部曲」——隔周一次教師例會前的「育心閱讀」,讓教師們既可靜心閱讀教改動態又能進行現場交流;也是隔周一次的教師例會前的「育心講台」,大家交流自己的專業成長經歷或生活情趣,以利形成彼此欣賞的團隊氛圍;「育心發現」則開闢了教師個人與校長之間直接對話的通道,讓校長成為教師的朋友,讓教師成為學校的主人。「育心三部曲」創新了教師例會,促進了團隊成員「芯」心相融、心靈相通,創新教育的核心價值轉換為集體的認知認同。

我校辦學時間短,教師隊伍年輕化,在崗教師平均年齡不到30歲,其中一半是剛走上講台的大學畢業生。為了變革教師的教學觀念和行走方式,我校持續開展小學生「三主」課堂的實踐研究,請專家對學校課題進行縱深指導,使理論陳述更清晰準確,行為探索更優化高效。通過學習,這些在以應試升學為主要目標的課堂里長大的教師,開啟兌現教學本質、激發教學活力的教學新路,在職業生涯的開端就迎接創新性課堂的挑戰和歷練。

挑戰驅動與激揚評價

年輕的新學校往往沒有勇氣與成熟學校賽跑。我們自定了「成長見證日」,自己搭建挑戰平台——每年定期舉辦一次大型主題研討活動,總結反思階段成果。全校師生及家長全情投入,迎接挑戰。同時引進國內高端名師、學術專家進行深度指導,有力激發了西芯團隊的創業激情與創新動力。

2016年6月,我校承辦成都市「未來教育家」項目學員「學校建設理念與實踐成果展示」活動。與會專家指出,西芯小學開創了新的模式,很好地詮釋了校長引路、教師探索、學生成長、社企支持的非孤島型成長。

在培育學校教育創新的教師團隊時,我們注重三個方面的評價。一是發展性評價,主要看教師參與的全程性、參與的情感投放、參與的效能和質量;二是表現性評價,發掘教師成長過程的生動故事和典型案例進行弘揚;三是多元性評價,激發教師的多元智能,促進教師由傳統外驅型發展轉化為內生型發展,側重於發展意識的喚醒、發展潛能的開發、發展智慧的修鍊,走向「讓每一個生命都出彩」的發展願景。

作為新成長學校,我們在實踐探索中獲得了三點啟示。一是教育創新不僅是方法的改革或內容的增減,而是帶有全局性、結構性的教育革新,目的是培養學生核心素養,尤其是開發生命潛能,激發成長活力,培養創新精神、實踐能力和社會責任感。二是作為新成長學校,雖無品牌、文化積澱和教師優勢,但是可擺脫傳統教育思想觀念和運行模式的束縛,根據校情和學生個性,以創新鑄造學校發展之魂。三是學校教育創新要符合教育的本質要求並進行校本表達,要在學校創新文化、創新課程、創新課堂、創新德育等主陣地上突破,關鍵在於創新教師發展模式,培養創新型教師隊伍。

(作者系四川省成都市西芯小學校長)

《中國教育報》2018年11月14日第7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教育新聞網 的精彩文章:

安全教育關鍵是幼兒真懂
網路安全「無死角」覆蓋每位學生

TAG:中國教育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