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書畫 > 漢橋話畫:朱耷《安晚圖冊》品八大山人圖畫的精神世界

漢橋話畫:朱耷《安晚圖冊》品八大山人圖畫的精神世界

《安晚冊》,明末清初,八大山人,紙本墨色,共22開,現收藏在日本全屋博物館。

名畫鑒賞

一隻單腿站立、低頭鼓腹收頸的水鳥正在岩石上小憩,這是畫家八大山人(簡稱八大)筆下水鳥的一個經典姿勢,他的畫作中經常會出現這樣別出心裁的構圖,荷花比樹,卻不讓看畫人奇怪到有悖常理,不能接受,反而有種眼前一亮,耳目為之一新的感覺。他的很多作品構圖都很空,象《安晚冊》中的一開只畫一條小魚加幾句題跋,再無其他。他作畫是筆酣墨飽,隨意遊走,一本《安晚冊》即可詮解。

《安晚冊》為小品冊頁畫,仿若書冊一開一幅,共22開,放在案頭供人把玩清賞,方便小巧,紙本墨筆,現收藏在日本全屋博物館,是1694年他近70歲時在南昌所畫,屬晚年精品,頁首有釋文:「安晚。少文凡所游履,圖之於室,此志也。」「安晚」名字取自此套冊頁迎首畫家自題「安晚」兩字,閑適之極,相當有詩意。所謂「安晚」是「安度晚年」之意,取自南朝宗炳臥遊的典故,傳說宗炳年輕時到處遊歷,年紀大了之後雖然不能遊玩,但卻把以前所游的山川繪成圖畫張貼於四壁,營造出一個圖畫大自然。「安晚」指的也就是宗炳以觀賞圖畫來安度晚年之意,因此八大在這裡營造的是一個圖畫的精神世界。

八大山人《安晚圖冊》

行書「安晚」兩字後依次是花、竹、荷、鳥、魚、蘭,皆是八大一生最愛的題材,畫了一輩子的。凝重、洗鍊、朗潤、含蓄、雄渾、朴茂、靜謐、空明,是對八大繪畫的評價,也是對《安晚冊》的形容。《安晚冊》是沒有形相的,簡直就是恣意。仿若一個人時而端坐時而斜倚。那鳥兒融融一團墨,毛羽柔密,彷彿剛自遠處飛來歇息,又彷彿無所事事,不過是看天發獃,不再怒翻白眼,而是將頭半埋進羽毛,安詳閉眼小寐,連那塊巨石也沒有了稜角,線條柔和如閉眼休憩的鳥兒。那隻瓜上的小老鼠瞪圓了眼,雙耳豎直,尾巴翹卷,急不可耐要從瓜上躍下。還有那隻白胖的小肥貓,慵懶地趴伏於地,眯縫著眼的肉團腦袋頓著,正沉醉於它清甜的睡夢呢。冊里常見的還是魚,不是木魚而是身肥尾靈的活魚。

八大一生作了多幅魚畫,畫完後還不忘題款,今日某某送一尾魚,作之。畫面也簡單,只一尾魚游弋(音同:義)於白紙幻化的無邊白水中。其實不單是魚,他還愛畫菜,芋頭、南瓜、佛手瓜,雖簡單幾筆勾勒,瓜菜卻都活了,沾著泥,細聞還有淡淡清香。清朝以前,幾乎沒什麼人如他這麼畫畫的,貓一幅狗一幅,瓜一幅魚一幅,構圖簡單得近於空白。漢朝喜歡墓室壁畫,都是盛大張揚的車馬儀仗,奔騰有氣勢;唐朝喜歡畫人,皇帝貴婦,威儀富麗;宋朝人喜歡格物論理,房屋窗戶人物要清楚細緻;明朝流行士大夫,臨流居聽松卧雲。《安晚冊》卻是畫得那麼隨性,那麼輕鬆,八大的肚子里裝了一腹墨,他不過隨意潑撒出一點,就有了《安晚冊》。

八大山人《安晚圖冊》

細細品讀《安晚冊》,凝視那些純以水墨繪就之物,安寧,收斂。黑墨吸納了一切色彩,沉澱再分解,震撼於繁華過後那種真正的回歸,真正的領悟,真正的安靜。此般,即是一種貴族氣。所謂站得高看得遠,惟有如八大那樣,享盡榮華富貴坐擁江山,而後下山沒入村落人家,一壺濁酒,一碟素蔬,長歌吟松風,曲盡河星稀。我醉君且樂,陶然共忘機。

諸物皆可入畫,無關題材,只在於你如何妙手描出。所以,八大筆下可見任何平常之物,都是在日子裡爛熟的。他將它們形於筆墨,將生活中的事物形於筆下,讓它們都在他的筆墨里重生,也讓它們永遠隱於他的畫中。

八大山人《安晚圖冊》

八大在世時從學者不多,可能因為他的畫個性過強,不是師從就能得其真髓,不過他對清中期的揚州八怪、晚清的海派以及齊白石、張大千等人都有極深的影響。而他也與石濤、髡殘(音同:昆殘)和弘仁四位遁跡空門的畫家被稱為清初的「四僧」,他們都是明朝遺民,心懷亡國之痛,在繪畫形式上不落前人窠臼,風格各有奇肆之處,成為清初畫壇很特別的一群人。

畫趣拾珍

八大山人,王族,和尚,畫家,充滿撲朔詭譎的傳奇。「白眼朝天語,我本不羈人。」

八大山人《安晚圖冊》

八大的故居青雲譜道院位於南昌市南郊定山橋畔,有2500多年的歷史,始建於西漢年間,稱梅仙祠。至唐貞觀十二年(641年),刺史周遜奏建,名「天寧觀」。大和五年(831年),改稱「大乙觀」,由道教天師萬元振在此修道,至北宋至和二年(1055年),敕建為「天寧觀」。清順治十八年(1661年)改稱青雲譜,寓意「青高如雲」。歷代屢廢屢建。明末清初,八大偕其弟朱秋月(牛石慧)改名換姓,把「朱」拆開成「八」和「牛」,厭惡世俗隱居於此,出家為道士,在此專心於書畫創作,取得了很大的藝術成就,成為一代書畫大師。

他23歲時出家為僧,40餘歲還俗,佯狂玩世,瘋瘋顛顛,一生大半世以賣書畫為衣食,以冷逸空靈的筆墨和孤傲不群的形象,來宣洩他滿腔的悲憤和家國之痛。所署「八大山人」,後人目之為「哭之笑之」,足見他胸中的悲痛與無奈。八大山人卒年為康熙44年(即公元1705年),享年80歲,一說81歲。八大不隨俗,世人皆醉我獨醒,特立獨行,開創一代小品畫,寫意花鳥畫,追隨者無數。

八大山人《安晚圖冊》

八大一生鍾愛倪瓚,也臨摹了一生他的一河兩岸,細看卻發現了區別,倪瓚的畫是乾淨,八大的畫除乾淨外還有乾脆,乾脆得有貴族氣,宋徽宗趙佶有貴族氣,皇族八大山人也有,避難保身循入空門後,他就握起了畫筆,只畫他所熟悉的。有人憑才氣寫畫,有人憑理論寫畫,有人憑人格修養寫畫,八大是最末那一個,他的畫越老越好,最後終於直衝雲霄,悠哉游哉地看庭花開落,隨白雲卷舒。

《個山小像》是八大一位叫黃安平的僧友在1674年農曆五月近50歲時給他畫的,畫中的八大面容清瘦,從容而立。這幅畫像八大自己應該比較滿意,他用篆書題「個山小像」四字,1677年秋天還專門請他的另一個僧友饒宇朴為小像作跋,並先後6次親自題跋,或作小詩,或寫幾句很奇趣、讓人捉摸的句子,這些都成為研究他生平的重要文獻。八大一生用過的字型大小非常多,像雪個、個山、驢等等,通常稱呼的「朱耷」,「耷」即是「大耳為驢」之意,而八大山人一號從59歲一直用到去世,自從用這個以後,其他字型大小就幾乎不用了,漸漸地,人們更多記住了八大山人而不是畫家的本名。

八大山人《安晚圖冊》

畫家特殊的身世自然賦予了他不同尋常的心態,有時人們會將個人情感中的某個部分太過誇大,雖然畫中的確有用「白眼向人」的魚鳥來表達他的遺民情緒,但他畫中最吸引人、最讓人感動的還是筆下事物躍然紙上的生命力量,如他輕鬆地勾染出朵朵首尾相接的茉莉花串,留下一份永恆的清香。用筆的輕重、墨的濃淡以及行筆的輕鬆,都是畫家深厚功底的顯現,傳說八大早年曾經到景德鎮看一位老陶瓷工畫瓷胎,數月不願離去。

作為明宗室子孫,清初的殺戮和清廷對明宗室的鎮壓以及扼制,使得八大一生隱逸顛沛於民間,儘管在下層官吏和文人士子中擁有廣泛的仰慕者,但無法在官方典籍中得到與之相應的地位,有關八大的真相也就大都遺落在那些早已湮沒的歷史中。然而,無數膜拜者在他身後三百年的歷史中竭力尋覓他的蛛絲馬跡,不斷有人試圖對其身世進行考證,或對其生平進行探索,或對其藝術展開討論、闡釋和研究,尋找最可能接近真相的線索,八大山人研究成為顯學,尤其是近幾十年來海內外的大量研究成果奠定了八大山人研究的基礎。支離的身世,怪誕的畫面,禪偈般的詩文,天書樣的題款,似哭似笑、非哭非笑、太多的迷惑和不解,一個孤苦而睿智的靈魂哭笑癲狂間為我們設下一個個懸疑,也留下無盡猜想的空間。人們在各類支離破碎的卷帙中將塵封的點滴史實串聯起來,打破文獻與文獻之間的屏障,盡量地在同一個事件中融會貫通於人物、事件的生髮與結果,梳理出八大山人身世與生平的大致脈絡,從而儘可能地接近事實。

八大山人《安晚圖冊》

家國巨變成為貫穿八大一生的無盡之痛,他在戰慄和掙扎中走過凄楚哀怨的人生,或避禍深山,或遁入空門,自我壓抑,自瀆自謔,睥睨著一個在他看來面目全非的世界。他最終逃遁於藝術,用了數以百計的名號掩蓋自己,以「八大山人」作結,並聯綴如草書的「哭之笑之」。八大一生以主要的精力從事書畫藝術,他留傳於世的風格鮮明的書畫作品,讓一位藝術天才的真正面目及其偉大靈魂纖毫畢現。這就是為什麼,人們對於八大山人思想與藝術成就研究的分歧少於其生平名號的爭論。他完整地將自己的生命意識和人格精神注入了書畫藝術,沒有自身的才情、學識、際遇、功力與人格,就沒有其強烈的藝術個性、非凡的藝術創造及其彪炳千秋的書畫。

八大的藝術世界是一個特異的審美空間,認識它需要的不只是眼睛,還有心靈的觀照;其精神的象徵性、藝術的表現性、造型的抽象性等外在形式的後面,是一個非凡的完整的人。他揮筆當歌,潑墨為泣,在書畫中找到生命激情的噴發口,進入脫出苦海的天竺國。他似乎超然世外,卻對人生體察入微。他以避世姿態度過了八十年的漫長歲月,把對人生的悲傷和超越,用奇絕的、自成一格的方式給予了最為充分的傳達。

八大山人《安晚圖冊》

在他創造的怪異誇張的形象背後,既有基於現實的憤懣鋒芒,又有超越時空的蒼茫空靈。他的書、畫、詩、跋、號、印隱晦曲折地表現出對不堪回首的故國山河的「不忘熟處」,使之在出神入化的筆墨中復歸。內涵豐富,意蘊莫測,引發無窮的想像,也留下無窮的懸疑,甚至就連他的癲疾也給他的藝術染上了神秘詭異的獨特色彩。何紹基評價他的畫「愈簡愈遠,愈淡愈真,天空壑古,雪個精神」,說得讓人心服口服。

八大親歷家國之變後淪落市井,精研儒道釋,融會詩書畫。他的畫,簡凈孤冷,蕭疏峻潔,意長雋永;他的詩,隱焉不明,含蓄晦澀,語言古奧。他的詩甚為罕見,今多見於其丹青題跋。題畫詩可上溯至南北朝,興於唐而盛於宋,至今不衰。其詩作或隱晦或古奧或平和,看著詩畫似乎不統一,卻每每暗合其遺民身份:遺世逃名老,殘山剩水身。一些看似毫無頭緒不知何解的作品,若聯繫當時的局勢及其處境可理解一些。八大的畫多怪而難解,卻與其詩相表裡的,詩畫外在風格雖看似不統一,內在的情志卻意外和諧。畫中題詩本是表達心意情志,身份決定了他沒有這種自由,其詩中隱含的意味是只屬於自己的表達方式。八大之詩是暗諷自嘲隱喻,取之於心,立言盡象,思維跳躍,隨機引禪,字外求意,有不可說之意。

八大山人《安晚圖冊》

康熙二十一年春,八大創作了一幅《古梅圖軸》,畫中以楷、行、草書題詩三首,「梅花畫里思思肖,和尚如何也採薇」,句句影射的都是他當時內心明白清晰的情懷,「採薇」是引用商朝伯夷、叔齊不食周粟,採薇而食以至餓死之典故;「思肖」即鄭思肖,是宋末元初的畫家、詩人,在宋亡之後隱於平江,坐卧必向南,自號「所南」,以示自己從來不曾遺忘宋朝,逃身於緇黃之中,自稱「三外野人」,擅畫墨蘭,疏花簡葉,根部卻從不著土,問之為何,即滿目含淚答「土為蕃人奪,忍著耶?」《古梅圖軸》是八大最早的一幅只寫天干不寫地支的作品,因為在他眼裡,足下的每一寸土地已不再是大明朝的疆土。他還曾仿黃公望《富春山居圖》並題詩:「想見時人解圖畫,一峰還寫宋山河。」以此詩申言國雖破山河猶在而不敢忘舊。同時,不忘舊山河的八大對變節侍二主之人尤為不齒,有《題雙孔雀圖》一詩:「孔雀名花雨竹屏,竹梢強半墨生成;如何了得論三耳,恰是逢春坐二更。」畫中除竹、石、牡丹之外,重點突出了兩隻孔雀拖著三根花翎站在危石上,呆然四望,似無神似凝視也似乞求。

清朝官員戴三個孔雀花翎便是最高等級的官員,而那塊底窄不穩、搖搖欲墜的危石則是在暗喻清朝的政權;「名花」指畫中牡丹富貴;「雨竹屏」引與他曾經交往過的江西巡撫宋犖,並暗連他家的淚竹屏,畫中之竹只有竹葉而無竹節暗諷宋犖沒有節操而侍清;「三耳」古時謂「臧有三耳」,「臧」即奴僕,諷喻惟主人命是從時像是比常人多長出了第三隻耳朵;「逢春坐二更」則諷喻那些頭戴花翎烏紗屈膝求榮、投降變節的奴才,雖一時春風得意,日子終不可長。八大以詩寄心,境界自高。這些詩書畫卷,都是身為明朝遺民的八大山人一生無奈卻真實的寫照。

八大山人《安晚圖冊》

江山功業與詩畫情結從來同生共死,八大題詩中晦澀的思想表達,繪畫中顯著的風格指向,歸根結底來自於傳統的儒家思想在其身上表現出的遺民精神。但與此同時,禪宗對八大精神人格的形成也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禪林生活不僅給八大失意的一生以莫大的慰藉,也影響並成就其藝術,「不立文字,直指人心」的直觀簡約主義思想成就了八大簡約的畫風。然而,八大不僅以其高深的禪學修養繪畫,其詩作更是禪味含蘊深厚,或直接引用禪語,或暗藏機鋒,善將禪理滲透融會在詩畫印款中。八大常自稱「驢」,且屢用「驢年」一詞,也與禪宗有關,揆之於禪典,「驢」、「驢年」等語極多。還有「耕香」一印也由禪語「一日不作,一日不食」引申而來,八大是以筆墨代耕,亦有「以香代耕」,即「侍佛種福田」之意。八大為青雲譜斗姥閣所書楹聯一幅:「談吐趣中皆合道,文辭妙處不離禪。」正是他自身的寫照。及至他晚年集書畫詩於一體的名作《河上花歌》,亦道亦藝,不拘定見。「河上花,一千頁」,觀荷花開落,體悟「無實無相」不過是「一顆蓮花子」,眾念一釋,不言佛,不言仙,最終徹悟於「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國」。

八大晚年之時,清朝統治已鞏固,他已深知明朝復國無望,清朝對明朝遺民的態度也稍有緩和,滿漢民族矛盾減弱。前半生因遭家國之變,心境壓抑,情緒激越,到了晚年,他的心境已趨於平靜、質樸、平夷、閑淡,即使再多仇恨與不甘、再深的恨與愛,也被時間沖淡。其作品漸呈平淡天真,並隱並逸之美,心凝形釋,與萬化冥和,達到天人合一的自由境界。山水畫的景物皆平常,多老樹參差,蒼勁清冷,用筆更是恣意縱橫,皆從精神狀態而出,看似冷寂木訥的山水,無言無語,實是不耽是非、暢寄無窮的大辯之言,齊均之理。筆墨輕淡,筆致沖靈虛和,卻內蘊骨力,是對自然的坦呈,平淡天真,應乎無窮。他的句句詩詞令人泣涕,肇合自然,起乎一心,俯仰即拾,皆是苦痛之饋贈,最恰當不過西晉陸機一句:「書,心畫也。」

八大山人《安晚圖冊》

八大是一座不可翻越的高山,人類的靈智聚於一人之身,他所達到的高度是空前絕後的,難以逾越。他留給我們的是一個極模糊又極清晰、極卑微又極偉岸的身影。「學者如牛毛,成者如麟角」,美術史上只能出現一個八大山人!偉大藝術和偉大藝術家產生的道路是多麼渺茫,因而是多麼珍貴。

因為八大,有人詰問:如今,技巧替代了精神,藝術家大都痴迷於「術」,而忽略了「道」,是否還能找到一個能夠為天人境界隱遁苦修的藝術家?還有多少畫家能以這樣的筆墨簡練、畫意高古、千里江山收諸方寸之間,生命與天地同壽與日月爭光的強健給我們以如此的震撼?

名家小傳

個山小像

八大山人(1626—1705年),本名朱由桵(音同:蕊),字雪個,號八大山人、個山、驢屋等,江西南昌人,明末清初畫家,中國畫一代宗師。明朝寧獻王朱權九世孫,明滅亡後也曾參加到抗清的鬥爭中,失敗後便隱姓埋名削髮為僧,後改信道教。不過在晚年還俗成親,賣畫為生。擅書畫,能詩文。花鳥以水墨寫意為宗,形象誇張奇特,筆墨凝鍊沉毅,風格雄奇雋永;山水師法董其昌,筆致簡潔,有靜穆之趣,得疏曠之韻。他以豪邁沉鬱的氣格、簡樸雄渾的筆墨,開拓中國寫意畫的全新面目而前無古人,獲得至聖地位。作為特定歷史條件下的產物,他的藝術有著跨越時空的力量,其畫風遠被數百年,影響至巨。1985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宣布「八大山人」為中國十大文化藝術名人之一,並以太空星座命名。傳世作品《水木清華圖》、《荷花小鳥圖》、《六君子圖》。

文章來源於畫家邱漢橋新浪微博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今日藝術 的精彩文章:

漢橋話畫:郎世寧《八駿圖》畫馬以報知遇之恩
漢橋話畫:藍瑛《白雲紅樹圖》沒骨青綠重彩山水畫

TAG:今日藝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