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貨的力量:十年前瀕危的滇池金線?,被養殖到了誰都能吃
產業化後的第一批「?優1號」成魚。昆明動物所供圖
■本報記者 張楠
「魚大不逾四寸,中腴脂,首尾一縷如線,為滇池珍味。」徐霞客筆下的金線?,被譽為雲南四大名魚之首。今秋,雲南省會澤縣的養殖示範基地獲得豐收,每畝水產品產值可達5萬元,其中主要品種就是經選育的滇池金線?。
然而在十餘年前,滇池金線?還是國家保護動物。
為維護滇池水生生物多樣性和生態平衡,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楊君興課題組從2000年起,致力於滇池金線?的保育、種群恢復和可持續利用研究。自2007年人工繁殖技術取得突破以來,已實現滇池金線?的人工增殖放流。
從瀕危物種到價值顯著的產業資源,滇池金線?正成為科研成果產業化的範本。
兩筆經費
挽救「滇池古董」
一切得從2003年的一通電話說起。
「你好,全球環境基金(GEF)計劃資助你進行滇池水生生物多樣性恢復研究。感興趣嗎?」
楊君興此前曾研究過撫仙湖魚類的生物學和資源利用。顯然,電話那頭的GEF東亞和太平洋地區生物多樣性官員托尼·維克多,已對滇池生態和楊君興的科研工作有詳盡了解。
楊君興當然感興趣,但仍有些將信將疑。維克多又強調,這筆逾98萬美元的科研經費由世界銀行管理髮放,不存在還錢的問題。
楊君興告訴《中國科學報》記者,自320萬年前滇池形成之時,滇池金線?就已出現,有「滇池古董」之稱,研究價值獨特。
2004年,楊君興團隊從滇池入湖河流——盤龍江上游的牧羊河引入200尾野生滇池金線?,研究適宜其生存的水溫、水速、pH值、飼料成分。
2007年,楊君興團隊首次取得滇池金線?人工繁殖技術突破。這意味著滇池金線?成為繼中華鱘、胭脂魚之後,我國繁殖成功的第三種國家級保護淡水魚類。
同年,時任雲南省副省長和段琪從省長經費中撥出600萬元,支持楊君興團隊繼續進行相關物種保護和人工繁殖研究。
養魚 概念圖
產業化品種有了「身份證」
明代葯籍《滇南本草》記載,滇池金線?可以入葯。楊君興團隊也找到了一些科學依據:檢測發現,這種魚的DHA(二十二碳六烯酸,俗稱「腦黃金」)含量達16%,是有檢測記錄的國內淡水魚中含量最高的。
這說明滇池金線?不僅有重要生態價值,還極具產業價值。
在繼續優化研究的基礎上,2008年,滇池金線?子二代成活率已逾八成,並與其他物種形成立體濕地恢復土著物種模式。滇池南岸、西岸已有兩片湖濱帶濕地被成功恢復。2009年至今,被放流回滇池的人工魚苗已超800萬尾。
然而產業化道路仍然漫長。「如果不能穩定、批量地供苗,如何讓養殖戶以此養家立業?」楊君興的責任絲毫沒有減輕。
經過4代選育,楊君興與深圳華大海洋科技、水科院淡水漁業研究中心合作育成了新品種「?優1號」。該品種養殖周期被縮短到24個月,小瓜蟲病的抗病能力也有顯著提高。在今年5月底舉行的水產種業發展論壇上,「?優1號」正式獲得農業農村部頒發的水產新品種證書。
在此前舉行的科技成果評價會上,專家組還肯定了「?優1號」對雲南其他土著魚類新品種選育的示範作用。
賣魚 概念圖
有望成為轉化樣本
「『?優1號』目前售價五六百元一公斤,又有市場影響力,具有很好的養殖附加值。」雲南會澤縣養殖戶李建友已與楊君興合作三年有餘。李建友告訴《中國科學報》記者,他也在探索集約化流水養殖、稻田微流水養殖、凈水池塘微流水等養殖模式,希望為滇池金線?的進一步產業化作些貢獻。
楊君興介紹,我國西南石灰岩地區水體偏鹼性、水溫低但水質清潔,不宜飼養「四大家魚」,卻符合金線?對生長環境的苛刻要求,因而非常適合通過推廣「?優1號」進行科技扶貧。
2016年、2017年,「?優1號」已推廣養殖263畝,新增產值4700萬餘元。昆明動物所還與十餘家地州單位、企業合作進行「?優1號」規模化養殖,助推當地養殖致富。
曾徘徊於消亡邊緣的滇池金線?,正在「游」回百姓餐桌。
「我國是資源大國,如何將一個物種從瀕危,培育到具有產業規模?希望滇池金線?能夠成為示範。」楊君興仍在進行品種優化,希望將來「?優1號」能有更好的生長效率、餌料係數,以獲得更高的產業價值。
《中國科學報》 (2018-11-14 第4版 綜合)
※漲姿勢:全球女性的「產道」寬窄、形狀還不一樣,影響分娩
※這所大學,為何40年堅持不走尋常路?
TAG:科學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