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師」不死,藝術必亡!
當下,藝術圈有很多怪象,大師的帽子滿天飛就是其中之一。像黃胄、啟功、吳冠中等這樣名滿天下的書畫家被稱為大師,尚在情理之中。但更多的所謂在世的「大師」,不過是打著大師的旗號從市場搶錢罷了。
近年來,筆者在一些公開發行的雜誌上,經常看到一些文章,在這些篇文章里居然給北京、上海、天津、廣東等地某些二流畫家派發了好多頂大師的帽子。這些頂著大師光環的書畫家就可以自欺欺人的抬高自己的身價,在市場上矇騙那些不太懂得書畫的人或者企業小老闆。
市場上充斥著許多利用媒體製造出來的垃圾大師,這不僅傷害了那些搞收藏的人,同時也對那些專心創作的人是一種極不公平。
當代借用所謂「大師」稱號的項目多如牛毛。比如各級政府搞的形形色色的「技能大師工作室」、「大國工匠」等等,有一些簡直讓人慾哭無淚。筆者認為「大師不死,藝術將來難以為繼,當代應該消滅大師這個稱號,這會讓藝術家們靜下心來,安心搞創作」。
那何為大師呢?大師有沒有標準?這個問題至今沒有答案,不過,美術評論家陳傳席給大師下過一個定義是:就作品而言,包前孕後;就作用而言,樹立一代楷模;就影響而言,開啟一代新風。
按照這樣的標準,在陳傳席看來,中國現代畫家中,僅僅三人可以冠之大師稱號:齊白石、徐悲鴻、黃賓虹。其他畫家,像李可染、傅抱石、潘天壽、劉海粟、張大千等,只能算是名家和大家。
當然,這只是陳傳席先生的一家之言,很多喜歡林鳳眠、吳冠中、張大千和劉海粟的人,是不會同意這樣的觀點,因此對藝術的爭論和對藝術家的爭論從來沒有停止過。
不過,筆者認為,大師首先肯定不是自封的;其次,大師也不是當代人能評定的。大師最重要的特點,應該是創造性和超前性。現在黃賓虹是舉世公認的大師,但黃賓虹的藝術價值也是最近20多年才被發掘出來的,黃賓虹自己生前就說過,「我的畫,50年後,人們才會看懂。」
同樣,吳湖帆在上海畫壇被尊為一代盟主,有人稱他「當為三百年來第一手」(見《吳湖帆傳略》上海書畫出版社)。吳湖帆自己卻說,自己的書畫成就要「待五百年後人論定。」林散之先生生前也說過,「現在名氣大小不算數,待二百年後再說」。當代藝術大家邊平山先生說:「是不是藝術大師要用作品說話,能不能成為大師要交給後人評說」。
事實上,幾乎所有的、真正藝術水平很高的名家大家在生前都不敢、不願以大師自居的。這一點剛好與當代許多打破頭想爭當大師頭銜的書畫家截然相反。
改革開放40年以來,受經濟利益的驅使,社會風氣越來越糟糕,一批尚沒有仙逝的書畫家總希望別人喊他大師,或者自以為自己的做派像大師,我覺得十分可笑。照此下去,「大師不死,藝術必亡」!
(知彩守墨 2018.11.11夜)
TAG:聞是書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