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藩國大將奉命進攻中國,途中卻發動政變,建立對明朝最忠誠的國家

藩國大將奉命進攻中國,途中卻發動政變,建立對明朝最忠誠的國家

原標題:藩國大將奉命進攻中國,途中卻發動政變,建立對明朝最忠誠的國家


文/格瓦拉同志


朝 鮮的前身,是公元918年建立、936年統一半島的高麗政權。高麗創建後向中原各大國稱臣,並在蒙元時期被全面降服。蒙元統治中國時期,高麗不僅被設置為行省,而且包括國王在內的貴族必須同蒙古人通婚、留辮髮、穿胡服,但凡稍有不聽命者,必然會遭到嚴懲。在這種局面下,高麗對蒙元極度忠誠,儼然已成為其「保護國」。


王禑覬覦中國領土,竟派兵入侵遼東


明朝建立之初,蒙元雖然被驅逐出中原,但在相當長的時間裡,一度佔據著遼東,而時任高麗國王王禑又奉行「親元」路線,並對遼東的疆土懷有覬覦之心,由此給兩國的衝突埋下伏筆。1388年,明朝收復遼東,隨即移文告知高麗,準備將原雙城總管府設置為鐵嶺衛。王禑聞訊後,經與宰相崔瑩商議,決定派左軍都統使曹敏修、右軍都統使李成桂率軍進攻遼東。


對於王禑和崔瑩的瘋狂決策,李成桂相當的不認同,所以在出兵前和行軍過程中,屢屢向國王勸諫,但均遭無視。當年五月,李成桂在渡過鴨綠江後,發覺士氣不振、糧餉不濟,便再次上書請求班師,但依舊被王禑拒絕。李成桂為避免全軍覆沒的局面,便勸服曹敏修,果斷在威化島回軍,以政變的形式廢黜王禑、流放崔瑩(兩人不久均被殺),並扶立王禑之子王昌為君。


李成桂發動政變推翻王禑,4年後自立為君


李成桂兵變成功後,對王位產生覬覦之心,遂在之後4年時間裡,又廢黜王昌、改立王瑤,並大力剷除朝中的異己勢力,逐漸控制了朝政大權。明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李成桂見時機已然成熟,便廢黜王瑤自立,正式創建李氏王朝。李成桂上台後,以「權知高麗國事」的身份,遣使向明廷上表,請求明太祖冊封。


朱元璋雖然清楚李成桂對明朝很恭順,但考慮到正統原則,堅決不肯正式冊封他為國王。朱元璋在對高麗使者的訓話中,以冷漠的口吻說道:「爾恭愍王死,稱其有子,請立之,後來又說不是。又以王瑤為王孫正派,請立之,今又去了。再三差人來,大概要自作王。」不過朱元璋並不想討伐高麗,而是接著說道「我不問,教他自作,自要撫綏百姓,相通來往。」(見《明太祖實錄》)。


朱元璋雖然不滿李成桂,但並未發兵征討


不久,李成桂再度遣使來明請求冊封,並將擬定的兩個國號「朝 鮮」(古國名)、「和寧」(其父李子春為官之地)交由朱元璋裁定,後者選擇了「朝 鮮」。不過,此時的朱元璋仍認為李成桂「頑囂狡詐」,所以依舊沒有給予冊封。直到明惠帝朱允炆即位後,才正式冊封李成桂之子、第三代國君李芳遠為國王。


朱元璋在欽點其國號後,明確指出朝 鮮在侍奉明朝、謹守藩禮的情況下,可以享受充分的自治權,不用擔心中國會對其進行并吞(「我中國綱常所在,列聖相傳,守而不失。高麗限山隔海,僻處東夷,非我中國所治...朕視高麗不止一彈丸,僻處一隅,風俗殊異,得人不足以廣眾,得地不足以廣疆,歷代所以征伐者,皆其自生釁端,初非中國好土地而欲吞併也。」引文同上)。



歷任朝鮮國王對明朝都非常恭順

李氏朝 鮮視明朝為「父」,凡國中重大事務,如國王、世子、王后的廢立事宜,重臣的任免,對外的戰爭、簽約及媾和等等,必須要爭得明朝皇帝的同意後才能施行。與此同時,朝 鮮還採用明朝正朔、服色、官制,學習其文化,並將「事大主義」作為國家意識貫徹始終,容不得臣民有任何違逆之意。不僅如此,朝 鮮還向明朝進貢各種物品,包括大量的美女(「人貢」)。朝 鮮對明朝之恭順,由此可見一斑。


對於朝 鮮的效忠,明朝也「報之以李」,在其面對亡國覆邦的危險時,總會在第一時間出兵相救。萬曆年間,日本大舉入侵朝 鮮,正是在明朝的救助下,才使其避免滅亡,正因如此,朝 鮮對明朝更是感恩戴德。滿清統治中國後,朝 鮮在一直堅持「不剃髮、不易服」的政策,以表示對明朝的忠誠和思念。不僅如此,朝 鮮孝宗還謀劃聯絡南明、鄭成功、日本等勢力,共襄反清復明大業。



《東闕圖》中描繪的大報壇

雖然朝 鮮版的「反清復明」計劃無果而終,但朝 鮮對明朝的忠誠與思念卻在清朝年間延續下去,並通過「大報壇」祭祀、襲用崇禎年號等形式體現出來,並一直持續到1909年。次年,朝 鮮正式被日本吞併,由此,朝 鮮王國與大明王朝也算是「與國同休」了。


史料來源:《明史》、《明太祖實錄》、《朝 鮮王朝實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文史磚家 的精彩文章:

與徐志摩齊名的詩人,被王小波視為偶像,才華甩當今大師們幾條街
讓劉邦恨入骨髓的功臣,多次面臨被殺頭的危險,最終卻得以封侯

TAG:文史磚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