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古陶瓷鑒定研究——如何通過款識鑒定魏晉南北朝古陶瓷

古陶瓷鑒定研究——如何通過款識鑒定魏晉南北朝古陶瓷

所謂瓷器款識是指刻劃或書寫在一件器物的器身或底部,用以表現器物的年代、用途及工匠姓名的文字,亦稱銘文。制瓷業很早就採用了這種做法,瓷器上的銘文也是鑒定古陶瓷年代的主要依據之一。

東漢 越窯青釉「王尊」款雙系小瓶

古陶瓷款識需要注意的是字體、書寫方法、書寫內容、表現形式以及偽款等。

魏晉南北朝瓷器款識

魏晉時期的青瓷款識以胎體刻劃為主,有的刻劃後施釉入窯燒造,有的直接就在胎體上刻劃而不施釉。清代許之衡著《飲流齋說瓷》中有所謂「瓷器有款識肇始於宋」的說法。黃矞《瓷史》中提出「瓷器之年不自宋始」,並見過三件帶有「乾元年制」(唐肅宗時期)的器物。實際最早的瓷器款識始於魏晉時期,如:

越窯青釉「王尊」款雙系小瓶底部款識

1.浙江寧波鄞州文物管理委員會藏有一件1977年鄞縣東吳公社嫁子山出土的東漢越窯「王尊」款青釉雙系小瓶。「王尊」二字刻在無釉的底部。

三國 吳 青釉穀倉碑銘

2.北京故宮博物院藏有一件三國孫吳時代的青釉穀倉。穀倉的正面堆塑龜趺碑銘,上刻「永安三年時,富且洋(祥),宜公卿,多子孫,壽命長,千意(億)萬歲未見英(殃)」等24字。字體刻在小碑上,外面罩釉。穀倉上所塑人物、鳥獸皆生動多姿,反映出豐收興旺的情景,象徵士族豪門的富有和權勢。這一作品充分表現了匠師的巧妙構思,是件標誌技藝成熟的青瓷代表作。

三國 吳 越窯青釉虎子

3.中國國家博物館藏有一件「赤烏十四年會稽上虞師袁宜作」款青釉虎子,為三國孫吳時期的越窯青瓷。

西晉 越窯青釉火盆鐎斗(底)

4.浙江紹興縣文物保管所藏一件紹興鳳凰山永嘉七年墓出土的青釉火盆鐎斗,其外底刻有「徐龍」2字。

以上諸例證實我國古代青瓷的器物款識多為胎體上刻劃銘文,有的罩上青釉,也有個別不施釉的,字體多潦草,不規正。銘文有刻紀年的,也有紀年墓中出土的,刻劃內容有吉祥語或工匠、物主的姓名,在南方地區的墓葬中出土較多。魏晉青瓷目前市場上流傳很少,現代仿品也非常少見。

原文作者:葉佩蘭 李昊冰

原文來源:《收藏家》2018年8月刊《古陶瓷鑒定研究——如何通過款識鑒定古陶瓷(上)》

(因篇幅限制,原文有刪減)

《收藏家》官方授權,歡迎分享!如需轉載,請私信聯繫!

合作美術館

合作雜誌精選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文藏 的精彩文章:

詩風詞韻 衰荷
詩風詞韻 長安秋望

TAG:文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