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世界最大隱身飛翼無人機:重達13噸,為何載彈不足500公斤

世界最大隱身飛翼無人機:重達13噸,為何載彈不足500公斤

今年珠海航展上,前來參展的無人機數不勝數,就連隱身無人機這種高端產品竟然都開始變得「泛濫」起來,頗讓人感到視覺疲勞。不過,還有一些無人機能夠吸引住大家的目光,其中最引人矚目的當屬彩虹-7隱身無人機了,應該說這款無人機成為了今年

本屆航展上最受歡迎的無人機,是由中國航天科技公司研發的彩虹-7大型隱身無人機。這款大型無人機有多大呢?彩虹-7隱身無人機的機長為10米,翼展寬22米,最大起飛重量達到13噸。這要比大家比較熟悉的彩虹系列無人機大上不少。

彩虹-7隱身無人機採用了噴氣式發動機,最大飛行速度達到了920千米/小時,持續飛行長達時間15小時,作戰半徑為2000千米。最大飛行高度達到13000米,加上彩虹-7本身就具備高度隱身能力,所以很難被對方雷達系統發現,具備強大的生存能力。

彩虹-7隱身無人機的隱身外形設計是非常優美的,這是它受到外界喜愛的一個重要原因。在外形設計上,彩虹-7和美國海軍的X-47B艦載無人機較為類似。同樣是採用了翼身融合設計和飛翼式布局,取消了水平尾翼和垂直尾翼。採用了機背進氣道設計,尾噴口也設置在機體上方,可以避免被地面雷達波照射到,從外形設計上來看,彩虹-7無人機的隱身性能是相當出色的。

不過,資料顯示,彩虹-7隱身無人機的有效載荷為480千克。相對於彩虹-7隱身無人機的體形以及起飛重量來說,這個數據的確是偏低的。要知道,彩虹-5無人機的最大起飛重量僅為3.3噸。但是有效載荷卻達到500千克。

彩虹-7隱身無人機的作戰任務並不是直接使用導彈打擊目標,它主要執行的任務應該是進行偵察探測,引導其他武器對目標進行打擊,它自己攜帶導彈可以增強它執行多樣化任務的能力,可以打擊一些特殊的目標。更何況對比起彩虹-4、翼龍-1無人機,它的載荷已經是比較出色的了。所以彩虹-7隱身無人機目前的這個載彈能力是暫時可以接受的。

有分析認為,彩虹-7隱身無人機的載荷能力偏低,主要是因為它非常強調隱身性能,採用了內置彈艙設計。儘管彩虹-7隱身無人機已經達到了13噸的起飛重量,機長也有10米,但是機體內部空間仍然是比較有限的,所以彈艙尺寸也自然受到了限制,彈艙偏小也會導致載荷能力偏低。也有專家認為,這可能是因為彩虹-7隱身無人機的噴氣式發動機功率不足導致的,畢竟中國很多款無人機的性能都受到發動機功率的制約。另外也和機體結構設計、機體強度有關。

但這個解釋並不完全合理,以大名鼎鼎的美國海軍X-47B艦載無人機為例,它機長為11.63米,翼展接近19米,尺寸上和彩虹-7隱身無人機很接近。但X-47B無人機的最大起飛重量超過20噸,最大載荷達到了2000千克。如此對比來看,彩虹-7隱身無人機的載荷能力還應該有較大的進步空間。

其實,真正的原因是,彩虹-7的實際載彈量要遠遠超過500公斤。大型無人機的最大載荷,是一個動態的概念。例如我國的翼龍-2無人機,有12個外掛點,總體載荷能力應該超過1.6噸,在正常情況下,這1.6噸載荷會分配給1噸的機內燃油,600公斤的載彈量。如果需要大載彈量作戰,那麼就可以減少燃油,增載入彈量,例如600公斤燃油,加掛1噸炸彈。但翼龍-2在所有航展上的介紹,載荷量都不超過480公斤。

標定不超過500公斤的載彈量,很顯然是為了避開《國際導彈技術控制協定》(MTCR)的限制。MTCR協定是美國發起的旨在防止導彈和無人機大規模擴散的一個國際條約,從1987年開始實行,成員國有33個。該協定把飛行半徑超過185英里(300公里),載重超過1100磅(498公斤)的無人機定義為巡航導彈,例如美國自己的MQ-1捕食者」和MQ-9死神無人機都超出這些限制,所以美國僅把「死神」賣給了英國和西班牙,連法國、德國等美國盟友得到的都是非武裝型號。

中國曾在2004年正式申請過加入MTCR,但遭到美國拒絕。不過,中國宣布可以像簽約國一樣遵守MTCR的半徑300公里/載彈量498公斤的控制技術文件,至於具體是哪一條技術文件,這是中美雙方的內部事,外人不得而知。要注意這個185英里的飛行半徑是指無人機的控制半徑,而不加裝衛星數據鏈的無人機,控制半徑大多數都在200公里以內。

因此,只要彩虹-7的標稱控制半徑小於300公里,載彈量小於500公斤,就可以列入「軍民兩用設備與技術限制清單」,獲得出口的便利。這才是彩虹-7為何載彈量如此小的真正原因。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科羅廖夫 的精彩文章:

世界上最致命的坦克是哪一款?美國專家的評選令人驚愕!
為什麼北約最強神盾艦2小時就翻船傾覆:美國大腦袋惹了巨禍!

TAG:科羅廖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