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長江中下游一個潛力很大的地級市,經濟發展很好,不是很服省會

長江中下游一個潛力很大的地級市,經濟發展很好,不是很服省會

長江中下游是中國經濟增長最為強勁的地區,「長三角」或可成為中國最發達地區的代名詞。在長江中下游沿線城市中,有很多是全國經濟發展的佼佼者,也有一些潛力巨大,但名氣不是很大的中等城市,安徽的蕪湖就是其中一個。

蕪湖的歷史可以追溯到春秋戰國時代的鳩茲,「蕪湖」之名則始於漢武帝元封二年(公元前109年)設置丹陽郡,蕪湖縣成為該郡17縣之一。蕪湖地處長三角西南部,南倚皖南山系,北望江淮平原,出於南北要衝,亦屬沿江重鎮。作為長江流域的城市,蕪湖經濟的崛起是隨著整個中國經濟重心南移的過程而發展起來的。

長江中下游一個潛力很大的地級市,經濟發展很好,不是很服省會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精彩圖片

漢朝丹陽郡

蕪湖地處青弋江、水陽江、裕溪河與長江幾大水系交匯之處,是真正的「江津之要」。蕪湖的腹地南迄浙贛,北達兩淮,腹地內資源豐富,水運極其方便。歷史上蕪湖就是巢湖平原和青弋江流域的物資集散地。宋代蕪湖開始築城,並興建了大量良田。元朝時,蕪湖出現了「聚舟車之會,貨殖之富,衣冠文物之盛,殆與州郡垺」的繁榮景象。

明代時,蕪湖商業興盛,「舟車輻輳,百貨興聚」,歷史地理學家顧祖禹稱之為「商旅駢集」,成為重要的水陸交通的樞紐和貨物的集散地。到了明代中晚期,蕪湖以生產鐵製品而著稱東南,漿染業居全國之首,時稱「織造尚松江,漿染尚蕪湖」;到清朝中葉蕪湖已成為江淮商路上一座重要的手工業和商業城市。

長江中下游一個潛力很大的地級市,經濟發展很好,不是很服省會

鳩茲古鎮

商業貿易的發展帶來的是蕪湖傳統金融業的繁榮,「道光間錢業十餘家,出入以現銀無匯劃,同治及光緒初年,通用二七寶、規元、制錢······,每年出入約為百餘萬。」從明末清初開始,徽州系的金融資本在蕪湖發展,到了晚清光緒初年,蕪湖已有裕泰、鼎泰、懋泰、萬和、同和、瑞和等七家,大部分為徽商所開。除了徽州錢莊,山西票號業在蕪湖也在開疆拓土,早在道光年間,山西日升昌、三晉源票號來蕪湖設立分號。錢莊和票號所經營的匯兌業務,為日後城市商業的進一步繁榮奠定了金融條件。

當然,蕪湖經濟的真正崛起還是在近代開埠之後。1876年的中英《煙台條約》將蕪湖闢為對外開放的通商口岸,這對城市經濟的發展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從此以後「長江巨埠、皖之中堅」的地位開始逐步形成。開埠對於蕪湖經濟的爆髮式崛起是不容低估的,據統計資料顯示,1877年蕪湖的進出口貿易總額是159萬海關兩,1912年則是1912年的2900餘萬海關兩,為開暴增18倍。

長江中下游一個潛力很大的地級市,經濟發展很好,不是很服省會

蕪湖開埠

除了開埠,還有一個因素是蕪湖經濟起飛的重要因素,那就是米市地位的確立。近代以後,長江下游的米市是鎮江,地處長江與運河的十字交匯點,自古「大江橫陣,群峰環抱」的鎮江,水陸交通便利,其航道西接金陵,東通上海,北達淮泗,南達杭州,「京江襟帶江山,表裡華甸,經送四達城邑。」1866年,鎮江米業公所成立,米市形成,城市也因之更加繁盛。史學家柳詒徵先生說過,「鎮江故有米市,廣潮商人及釣衛、沙網各幫,均萃於鎮,輪帆迭運,為商業之大宗。」

鎮江米市轉移到蕪湖,這與安徽籍名臣李鴻章有著密切關係。光緒三年(1877年)李鴻章奏請清廷,將鎮江米市移師蕪湖。光緒八年(1882年)鎮江米市正式遷至蕪湖,「於是鎮地商業,遂有一落千丈之勢」。

長江中下游一個潛力很大的地級市,經濟發展很好,不是很服省會

李鴻章

李鴻章的這番運作,固然有其地域利益和家族利益的考量,但是從商業本身來講,蕪湖也比鎮江更具優勢,安徽稻米產區集中在長江流域和巢湖周圍,到蕪湖集散比長途運輸鎮江要方便,且已設立海關,較之鎮江更為方便。

蕪湖米市的確立改變了長江下游的糧食市場格局,安徽稻米源源輸往蕪湖,原來在鎮江的廣東、山東一帶糧商逐漸在蕪湖設立米行、米號。蕪湖米市設立之後,鎮江的稻米交易市場其實並未完全消失,直到1885年,蕪湖米市的交易量才明顯超過鎮江米市。

長江中下游一個潛力很大的地級市,經濟發展很好,不是很服省會

當年的弋磯山醫院主樓

1894-1895年間的甲午戰爭導致了蕪湖海關實施米禁,安徽大米一時間失去出口通道,只能「以鎮為宣洩之口」,故鎮江出口米量激增。1898年,清政府為了收取米厘的方便和需要,在蕪湖設立米厘局,規定過往米船必須靠岸交納米捐,蕪湖米市從此穩定下來,並日趨繁榮。

蕪湖米市從20世紀進人繁盛時期,1919年,蕪湖米市輸出量達到頂峰,年輸出近900萬擔。時人描繪為「堆則如山,出則如江。」蕪湖米市的大米貨源及銷售範圍也進一步擴大,四川、湖南、江西等省也有一部分經水路運往蕪湖;銷售市場也由過去的江浙一帶擴大到沿海的主要城市廣州、汕頭、寧波、煙台等地。

長江中下游一個潛力很大的地級市,經濟發展很好,不是很服省會

昔日的蕪湖海關大樓

米市的繁榮帶來了城市的輝煌,全國各地的米商雲集蕪湖,設立米行、米號等常駐機構,城內頓時「人煙繁盛」。到20世紀初,昔日小城蕪湖已發展成為「城中外市廛鱗次,百物翔集」,「文?布帛魚鹽繈而輻輳」,「市聲若潮,至夕不得休」的繁榮商業城市。

米市的繁榮促進了城市商業和金融業的發展,城市本身也實現了從傳統到現代的華麗轉身。城市空間突破原來城區的範圍向外拓展,市政等方面也發生較大變化。蕪湖開埠後,主要由城內、城外、河南、租界四部分組成。城內即原縣城所在地,為縣署及居民住所。由新市街出弼武門,西抵江口的城外,名「十里長街」,商業繁盛,江口一帶,米木商行及行棧居多。河南市在天河南岸,商務稍遜。租界在西門外,南至陶家溝,北至弋磯山,東至普潼山腳新安普潼塔,西至大江邊。

長江中下游一個潛力很大的地級市,經濟發展很好,不是很服省會

英國駐蕪湖領事館

由於米業的發展,工業的創辦,西門外商埠發展到2.4平方公里,東至縣城,西到江岸,南至天河,北到陶家溝,將老城區與外國租界連接起來,原來的「荒江斷岸」,變為「樓台森列」,蕪湖城區由原來的青弋江兩岸伸向西北,直臨大江,形成初具規模的江城。

蕪湖的繁盛依賴米市的興旺,也因之產生一種依賴,米市一旦蕭條,城市也會隨之衰落。20世紀20年代以後,蕪湖米市衰落,城市漸漸蕭條。米商越來越少,「各業也隨之遜色」,「街面上店鋪十有九家在鬧窮」。商業凋敝,也帶來實業的蕭條,原先知名的裕中紗廠、大昌火柴廠、正大糧油廠等先後停產。

長江中下游一個潛力很大的地級市,經濟發展很好,不是很服省會

美麗江城蕪湖

蕪湖的再次崛起是改革開放以後。1980年4月,蕪湖,這個在晚清開放的通商口岸,再度開放為對外貿易運輸港口。1984年,傳統米市恢復交易,1990年成為省級大米批發市場。1992年6月,蕪湖入選國家沿江開放城市,迎來了城市發展的歷史機遇。如今的蕪湖,已然是長江流域經濟發展非常強勁的城市,甚至在某種程度上對其省會合肥構成了挑戰。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朱言論史 的精彩文章:

留學歐洲的學霸,中國第一個地質學博士,還是中國石油首任董事長
這個國家封鎖了波斯灣,一舉切斷英國石油生命線,英國反應很強悍

TAG:朱言論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