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立法部門:「國艦國造」步子太大,島內造船能力跟不上
原標題:台立法部門:「國艦國造」步子太大,島內造船能力跟不上
【文/觀察者網 於寶辰】據台灣聯合新聞網11月13日報道稱,台軍2019年度軍費預算正在台立法機構接受審議,其中造艦計劃引發嚴重質疑,台立法機構預算中心指出,目前台海軍與海巡部門近年要密集開工200多艘大小艦艇,超出島內造船的工程和技術能力,一些進行中的項目已經拖延超支,「國艦國造」步子太大,恐怕要扯到蛋。
|
「國艦國造」的光輝典型,「慶福弊案」的中心,在義大利造好的「國造」獵雷艦(船殼)
報道稱,台海軍司令部2019年度「一般裝備」項目編列預算為201億9845萬新台幣(約45.5億人民幣),較之去年增加一倍還多,其中佔比最多的就是雄心勃勃的「國艦國造」計劃。台海軍要同時開展「高效能艦艇第一批後續量產(即「沱江艦」改進型,3艘)」,「籌獲新型兩棲船塢運輸艦第二階段(1艘)」,「快速佈雷艇(3艘)」,「微型飛彈突擊艇(60艘)」,「自製潛艦原型艦籌建(1艘)」,「新一代飛彈巡防艦原型艦(1艘)」,「新型救難船(1艘)」,「特種作戰突擊艇暨硬殼充氣艇籌建(18+8艘)」等。
「沱江艦」算是台軍自製軍艦的一個正面典型
這些項目共涉及艦艇97艘,總經費高達1376.79億新台幣(約310億人民幣),其中為2019年內編列128.94億新台幣(約29億人民幣)。
而台灣海巡部門也不示弱,要搞4艘4000噸海巡艦,6艘1000噸海巡艦,12艘600噸海巡艦,17艘100噸海巡艇,52艘35噸海巡艇和50艘沿岸多功能艇,共涉及艦艇141艘項目總經費426.51億新台幣(約96億人民幣),其中2019年內編列21.95億新台幣(約4.9億人民幣)。
兩者相加, 台軍要推行的「國艦國造」計劃總規模達1803.3億新台幣(約406億人民幣),僅2019年就要支出150.89億新台幣(約40億人民幣)。建造艦艇合計238艘。
然而,在「慶富案」陰雲尚未散去的情況下,台灣立法機構也不得不在審議中表現出相當的慎重和仔細,忍不住對一些具體項目的實施情況大搖其頭。比如台船與「直布羅陀皮包公司」合作設計的「自製潛艇」,實際上要等明年3月才開始細部設計,現在卻已經急匆匆編列6個年度的493億新台幣(約111億人民幣)預算,預備第一艘原型艇的設備引進之用。台立法機構預算中心認為,設計尚未完成,最終方案還未提交,在未對設計方案進行評估的情況下就開始原型艇建造,風險太大。
|
圖中的紅色部分為「自製潛艇」無法自制的部分,但是連設計都沒做完就準備進口設備,也有點太著急了吧……
所謂「兩棲船塢運輸艦」的情況也說不上好,該項目從2017年起在招標中連續五次流標,直到今年3月才最終由台灣國際造船中標。現在連電腦模擬系統整合都沒有做過,就已經編列預算,準備在2019年5月份開始建造。
常規潛艇技術複雜,兩棲軍艦相對簡單,但噸位巨大,都是台灣沒有設計建造經驗的艦船,而小型艦艇的情況也不容樂觀:所謂「微型飛彈突擊艇」是台「參謀總長」李喜明的拍腦袋產物,不但方案未經嚴謹論證,預算案提出也不合流程,結果未能通過建案。
「微型飛彈突擊艇」的噸位與台軍此前裝備過的海鷗快艇類似
台立法機構預算中心指出:台軍如此龐大的造艦規模,實在與台灣的實際造船技術能力不相符。近20年來,台軍自製的軍艦僅有12艘500噸級錦江級(1994-2000年交付),31艘186噸的光華六號導彈艇(2006-2011年交付),一艘500噸沱江級(2014年交付),外加一艘2萬噸的油彈補給艦(2015年交付)。台灣造船業蕭條多年,人才流失嚴重,軍艦建造方面就更是慘淡。想在突然之間搞起「大建」,實在讓人憂慮。
觀察者網軍事評論員表示,「慶福弊案」似乎已經成為「國艦國造」的反面典型,然而如果仔細審視一番, 「獵雷艦建造案」反而是「國艦國造」中技術條件最可靠的項目之一。首艘獵雷艦的船殼是義大利造的,武備是從美國洛馬訂購的,技術和質量都很有保障,本來至少造出首艦不成問題,最後失敗完全是因為慶富運營的原因。
反觀「國艦國造」的其他項目:拍腦袋決策者有之,霸王硬上弓者有之,跟皮包公司苟合有之,無論總體設計,建造條件還是子系統技術,沒有幾個說得出紮實可靠的來源——如果說「慶福弊案」是因為企業自己作死,其他項目卻是從技術上就先天不足,執行起來怎麼可能不拖延超支,未來又怎麼可能光明得起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