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神箭手陷入絕境時說,念你口中積德,我的頭顱給你建軍功去吧

神箭手陷入絕境時說,念你口中積德,我的頭顱給你建軍功去吧

原標題:神箭手陷入絕境時說,念你口中積德,我的頭顱給你建軍功去吧



五代十國時期是中國歷史上十分紛亂的時期,所謂是亂世出英豪。在那個年代,英雄輩出,名將璀璨。如果有人問,誰是當時的第一神射手?那非安仁義莫屬。

當時吳國軍中,「硃瑾善槊,志誠善射,皆為第一。」他們都是沙陀人,一個是善於使槊,一個專門射箭。在軍中公認的第一。但是後來又來了一個了沙陀人,他的名字叫安仁義,其箭術「志城之弓十,不當瑾槊之一;瑾槊之十,不當仁義弓之一。」(《新五代史·吳世家》)意思是說,安仁義的箭法,能抵得上一百個米志誠。這不是一般差距,而是代差了吧。



在吳國的武將裡頭,安仁義心裡頭真正佩服的,就是田頵了。他認為田頵有勇有謀,馬上功夫也十分了得,他們倆經常在一起協同作戰,攻城略地,二人名冠軍中,有江淮雙璧之稱。因為並肩戰鬥,建立了革命友誼,個人關係十分密切。因為戰功赫赫,吳王楊行密對他們也很器重,後來給他們分別授予刺史和節度使的官銜。


隨著官越做越大,地位越來越高,田頵的貪慾也越來越大,以至於有了不安分的想法。楊行密也察覺到其貪得無厭。然而,戰亂時期,用人之際,楊行密忍了。


江淮平定後,楊行密站穩了腳跟,開始對田頵動手了。與此同時,田頵也開始與北方的朱溫秘密交往。公元903年八月,田頵與楊行密矛盾激化,於是起兵造反。安仁義一看,怎麼地?自己崇拜的偶像造反了,自己也緊跟著扯起了反旗。


田頵曾受到過楊行密的猜忌,這在君臣政治中很正常。田頵造反,是因為他與楊行密有矛盾,而安仁義僅僅出於戰友情,就盲目跟從田頵扯起了反旗,表現出一種毫無目的的盲從。這麼看起來,安仁義,箭法上的確無敵,但情商卻低得可憐。


安仁義起兵造反後率兵攻打常州,遭到伏擊,大敗。被迫退守潤州老巢。楊行密派大將王茂章等米志誠將潤州團團圍住。


潤州即今天江蘇鎮江,歷史悠久,城池堅固,瀕臨長江,易守難攻。 雖然潤州是孤城一座,但想一下子攻下來並不容易。


由於久攻不下,吳國的大將徐溫也率兵前來支援。徐溫很狡猾,讓麾下軍士裝扮王茂章的軍士,安仁義沒有發現敵方增兵了,以為還是原來圍困的那些兵馬,找個機會就貿然出擊,結果上了個大當,被徐溫打得大敗。從此,安仁義困守故城,「每與茂章戰,必命中而後發,以此吳軍畏之,不敢進」(《新五代史·吳世家》)。也就是說,安仁義憑著手上的一張弓在,箭無虛發,來一個射一個,來兩個射一雙,弓弦一響,吳軍應聲而倒。吳軍別說攻城了,連靠近城牆都不敢,只能遠遠地望城興嘆。 真不愧是神箭手。



潤州的情況如此,田頵那邊卻十分不妙,在幾路大軍的合功下,田頵舍城出擊,結果兵敗身亡。田頵一死,安仁義失去了相互呼應的以靠,只能困獸猶鬥。


直到公元905年正月,潤州城依然堅挺。這時的吳王楊行密終於沉不住氣了,親自到了潤州城下,規勸安仁義投降,說你安仁義是有功之臣,只要乖乖地投降認錯,兵權剝奪,但繼續讓你做官。「汝之功吾不忘也,能束身自歸,當以汝為行軍副使,但不掌兵耳」(《資治通鑒》)


楊行密的話,雖然沒能讓安仁義投降,但也起了一定作用,是守是降,安仁義猶豫不決,內心開始動搖。他此時才知道後悔了。田頵造反是有由頭的,自己跟著他瞎山呼,究竟是為了什麼?現在田頵死了,自己到底應該何去何從呢?他陷入了沉思。趁安仁義此時彷徨猶豫之際,王茂章趁機挖地道進城,於是佔領了潤州。等安仁義察覺,潤州城內已被吳軍控制。


不得已,安仁義手持弓箭,帶著全家人上了城樓,吳軍沒人敢靠近,只好在城樓下開罵。眾將領扯開粗口大罵,污穢不堪,樓上的女眷都不忍再聽。此時只有江南馬步軍使李德成沒有辱罵。


李德成的為人就像他的名字一樣,非常的謙恭深沉寬厚。他知道,戰鬥就是戰鬥,「辱罵和恐嚇絕不是戰鬥」,所以自動保持了一個職業軍人的素養。但就是這一點,他的運氣來了。


安仁義在城樓上看到一片漫罵聲中只有李德誠沒有這麼做。於是招呼李德誠上樓來,李德成真是個寬厚之人,聽招呼就上樓了。看到他上來了,安仁義便對他說:「只有你見我的時候不失禮,而且你有奇人之相,他日必定大貴。今日我把愛妾贈送與你,我自己就做你建功立業的禮物吧。」說完扔掉弓箭,就地受縛。


楊行密便當即任命李德誠為潤州刺史。不久又遷為江州刺史,然後轉任撫州節度使。吳武義元年,加封平南大將軍、中書令,不久又改任百勝軍節度使。太和年間又改任鎮南軍節度使。



李德誠夾著安仁義下樓,押解到廣陵後,安仁義及其兒子,均被斬首後棄於市。


而李德成呢?憑著這一戰的戰功,既得到了美人,又收穫了軍功。可謂是雙喜臨門。一開始楊行密任命李德誠為潤州刺史。不久又


加封平南大將軍、中書令, 最後竟官拜太師,封趙王。這麼看來,從古到今,一個人到任何時候,有點修養,嘴上積點德,總是有好處的。


參考資料:


《新五代史》宋·歐陽修


《資治通鑒》宋·司馬光


《南唐書·烈祖本紀》宋·陸遊


老衲侃春秋嚴正聲明:原創作品,禁止非法轉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老衲侃春秋 的精彩文章:

狀元宰相挖空心思將對手貶官,沒成想卻是自己來了個「請君入甕」
從皇帝發小甘做隱士,看一個人的精神追求

TAG:老衲侃春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