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斯林友善保護猶太人?還是在不久之前的事 | 地球知識局
原標題:穆斯林友善保護猶太人?還是在不久之前的事 | 地球知識局
(⊙_⊙)
據說地球人民都關注分享我局了(⊙v⊙)
地球知識局微信公號:地球知識局
NO.768-猶穆相親相愛
作者:征戰斯芬克斯
製圖:孫綠 / 校稿:貓斯圖 / 編輯:棉花
今天的中東變局快速而劇烈,傳統的強國伊拉克、敘利亞、埃及等都因為自身的問題陷入戰亂;土耳其、伊朗、沙特等大國則趁機揩油,擴張自己在兄弟國家裡的影響力。曾經位居於中東混亂核心的巴以問題,反而被邊緣化了。
回憶以色列誕生之初,發生在猶太人和周邊穆斯林之間的爭鬥就會發現,兩者似乎是水火不容的。但這並不是歷史的全部面貌。在一些特殊的歷史背景下,這兩者也有過濃烈的兄弟情誼。
兩種回回的友情
當猶太人和穆斯林於唐宋兩代大規模進入中國時,與他們左鄰的漢人甚至分不清這兩個宗教。在漢人看來,兩者都來自西域更西之處,信奉一神,每天都要面對西方禮拜多次,有齋戒日,每七天還要再休息一天(雖然休息的具體日子不一樣)。兩類教徒的婚喪習俗也很相近,並且同樣不吃豬肉,與漢民有明確的界限,擁有自己名為「教坊」的社會組織。
所以當時很多中國人都把他們看作一回事,用「白帽回回」和「藍帽回回」代稱,換言之他們都可以算作是「回回」。
開封猶太人
似乎已經差不多完全被同化了
的確,猶太教和伊斯蘭教誕生於相似的歷史背景和地理環境中,有很深的緣分,其教義和宗教儀軌也多有相似之處。在外族人看來,這兩個宗教是非常相似的,如果不是兩者在中東的巨大爭端使區別掩蓋了共同之處,人們確實分不清這兩者。
這兩大宗教的親密關係,也體現在了猶太人和穆斯林在宗教誕生早期的友誼上。公元662年,伊斯蘭教先知穆罕默德遷到麥地那,向當地的猶太人宣稱猶太人和穆斯林同為上帝的選民,邀請猶太人加入他治下的社區,並允許他們保持自己的禱告習俗。
好朋友要從幼年時做起
當然兩個經典不同的一神教是很難長期保持和平相處的,兩者很快就因為宗教觀點的差別產生了矛盾。猶太人認為自己的經書是真實可靠的,而伊斯蘭教先知的所作所為與人生經歷與他們的神啟不同,質疑穆罕默德的權威性。而穆罕默德則指出猶太人的經典是歪曲之作,要求他們接受自己做出的合乎神意的解釋。
別忘了同時期還有第三支勢力
基督教
但這種宗教意見上的矛盾,由於兩者之間密切的商貿往來和長期和平共處的經驗而沒有被激化。伊斯蘭教誕生之初的目的主要是為了消除阿拉伯半島上混亂的多神信仰和偶像崇拜,把阿拉伯民族整合到一起。對於同樣信奉一神教的猶太人和基督徒,大致上是友善容忍的。
這一點,即使到了阿拉伯帝國崛起,從7世紀到8世紀用了100年的時間變成橫跨歐亞非的大帝國,並把控制範圍伸進西班牙南部的時候仍然沒有改變。生活在帝國內的猶太人,被稱為「吉米(Dhimiy)」,意為「被保護者」,只要依法上稅交了保護費,就可以正常地生活做生意。
彷彿井水不犯河水的樣子
不僅如此,阿拉伯帝國還大量聘請猶太人擔任高官和顧問,並時不時減免猶太人的保護稅,以增強帝國的經濟發展程度。由於伊斯蘭教明令禁止信徒收取利息,不受約束的猶太商人在民間金融業也很受歡迎,經常成為負責扮紅臉收利息的合伙人。
在阿拉伯帝國的庇護下,猶太人雖然得不到崇高的政治地位,但總體來說還是生活安穩的。
統治者與民同樂
百姓積極響應
共同抵抗基督徒
猶太人願意生活在阿拉伯帝國內,並且上交額外的保護費獲得宗教和人身自由,主要的原因是被羅馬皇帝驅逐之後,這些喪失家園的人實在是沒別的地方可去了。
與穆斯林相對寬容的態度相反,基督徒對猶太人的態度要惡劣很多。現代納粹德國對猶太人的迫害,是因為年代較近、手段殘忍、證據眾多,而為人們所深刻記憶。但這場大迫害,不過是猶太人在基督教世界千年以來所受迫害的一個現代延續而已。
一些匈牙利猶太人經火車到達的場景
絕大部分被直接送往毒氣室
從宗教上來看,基督教和猶太教教義的矛盾遠遠大於伊斯蘭教和猶太教之間的矛盾。兩者對救世主是誰、上帝是否三位一體、人是不是有原罪、死後世界有沒有天堂地獄等等神學大問題的認識完全不同。甚至有的基督徒都在懷疑被兩者共同奉為經典的《舊約》是不是有效。
而且基督教的神啟人物耶穌就是被猶太祭司們害死的,正是在他們的煽動下,羅馬總督才下令處死了耶穌。而且在耶穌死後,猶太公會仍然在繼續追殺基督徒。如此深仇大恨放在神學角度來說就是無解的,基督徒不可能像穆斯林那樣願意與猶太人和平共處。
很顯然他們都在基督徒那裡
遇到了一些麻煩
從經濟上看,歐洲民族的經商經驗不足,唯一會做海洋貿易的北歐人早期甚至還沒有皈依基督教,善於倒買倒賣的猶太人獲取了大量利益。身份高而經濟地位低的歐洲人自然非常討厭這些外來民族,對他們的迫害也就與日俱增。中世紀直到近代歷史上,歐洲各國從國家層面上壓榨、迫害猶太人的記載史不絕書。
猶太人在兩大主體宗教主導的政權內生活水平的差異,從西班牙歷史上就能略知一二。
別轟我們啊
我們不想走啊!
西班牙南部的猶太人曾經受到西哥特人的迫害,生活非常悲慘。當阿拉伯人征服的腳步到來時,猶太人幾乎是簞食瓢漿地歡迎阿拉伯人的到來,並且在帝國的邊疆組織起了有效的生產和自治系統。在猶太歷史上,他們在西班牙的這段時期被稱為「黃金時期」。
阿拉伯帝國治下的猶太人不僅得以與北非和埃及的猶太人產生互動,還進入了阿拉伯帝國的統治核心,擔任御醫、海關大臣、宮廷學者等等職務,生活非常滋潤。在寬鬆的政治環境和帝國的商業氛圍中,這一時期的西班牙猶太人創造了大量科學和哲學成果。後來歐洲文藝復興萌芽階段在西班牙的阿拉伯帝國遺址中發掘出來的古代經典,有很多就是猶太學者留下的。
吃過晚飯聽猶太蜀黍講故事
而當天主教徒光復西班牙之後,建立了宗教裁判所,猶太人只有接受基督教和死亡兩個選擇。重壓之下,數十萬猶太人跟著撤退的阿拉伯人回到了摩洛哥、埃及、敘利亞、伊拉克、土耳其各地,並且受到了熱情的歡迎。
西班牙王室發話
猶太人只能坐船滾蛋了
人性的佳話
通過以上的介紹,可以看到在面對基督徒的時候,猶太人往往選擇與穆斯林抱團合作。而這也在近代歐洲基督教文明崛起之後引發了一些佳話。
1939年,二戰爆發,義大利入侵了巴爾幹半島上的山地國家阿爾巴尼亞。這個小國在奧斯曼帝國時期是帝國的邊疆地區。受到帝國的影響,其大量國民皈依了伊斯蘭教,穆斯林比例高達70%。隨著戰爭爆發,大批猶太人從軸心國控制地區湧入阿爾巴尼亞,這個國家也成為了二戰期間唯一一個猶太人口呈增長趨勢的歐洲國家。
後來來報恩來了
義大利法西斯軍隊和納粹德國軍隊相繼進入了阿爾巴尼亞,試圖搜查逮捕逃難而來猶太人。而當地穆斯林則挺身而出,想盡辦法幫助逃難來的猶太人。很多穆斯林還為這個義舉付出了代價,被軸心國佔領軍視為猶太人的包庇者一同關進了監獄。
你們要不要把猶太人交出來
戰後,阿爾巴尼亞成為了一個紅色國家,政府同樣不喜歡猶太人。阿爾巴尼亞穆斯林還幫助猶太人湊齊了路費,繼續南下逃往以色列。
另一邊,當納粹德國攻佔巴黎,搜查藏匿在法國的穆斯林時,巴黎大清真寺教長錫·加都爾·本·哈布利德也曾經幫助過猶太人。面對擁擠在門口請求避難的猶太人,教長將他們偽裝成為了穆斯林,躲過了納粹軍隊的搜查。
巴黎大清真寺
至今仍然是巴黎市中心的地標建築
不過隨著以色列建國,猶太人和阿拉伯穆斯林之間的裂痕還是不可避免地出現了。
很顯然,猶太人和伊斯蘭世界的這一場矛盾並不來自於當地宗教領袖所強調的觀念衝突,否則猶太人根本不可能在穆斯林的保護下繁衍生息上千年。導致兩者最新矛盾的根源,是猶太人真正獲得了土地之後,和阿拉伯穆斯林們在身份地位上倒置了。
建國的快樂
別的民族都想像不到
長久以來,猶太人之所以能夠和穆斯林和平共處,是因為他們已經習慣了自己的少數民族身份,願意適應統治民族的生活方式。而阿拉伯人,也因為猶太人安靜內向的生活態度,認為這是一個好管理的民族(宗教),願意讓他們在保持無害的情況下接受統治,順便可以收更多的稅。
可一旦以色列建國,情況就不對了。巴勒斯坦阿拉伯人在猶太人的國度里變成了少數民族,地位岌岌可危;而立足不穩的以色列也總是向周邊鄰居呲牙秀肌肉,這反而激起了鄰居們更大的反感。兩個歷經千年的朋友,就因為一塊土地的歸屬權問題成為了難解的仇敵。地緣政治的邏輯就是這麼殘酷。
領袖發話
瑟瑟發抖
受到鼓動的阿拉伯穆斯林似乎也已經忘記了和猶太人把奶言歡的生活,不僅在以色列周邊,更在世界各地和猶太人作對。
今年上半年,德國就發生了幾起穆斯林反猶案件(這可觸動了德國人的底線),甚至有阿拉伯裔的以色列人在德國因為帶著小藍帽子而被敘利亞青年襲擊。以至於當地猶太領袖都提醒信徒不要戴著帽子出門了。在其他歐美國家,這樣的衝突也並不少見。
但也有讓天下大同的案例……
在新的地緣形式下,這一對冤家怕是很難解仇了,反倒是一直扮演反派的基督徒們,開始佔據了道德上的制高點。
「你說,咱倆是不是被他們忽悠了?」
「有道理!」
好消息也不是沒有。對於大多數穆斯林來說,通過惡作劇乃至犯罪的方法放大與猶太人的矛盾並不明智。在一個和平寬鬆的環境里解決所謂的宗教衝突才是正道。這才有了2015年發生在挪威的動人一幕——上千名穆斯林組成人牆,環繞在奧斯陸唯一的猶太教堂門口,向極端穆斯林示威。
希望這樣的和解活動越多越好。但我們也清楚,這也只是一個希望而已。
據說地球人民都關注分享我局了(⊙v⊙)
地球知識局微信公號:地球知識局
END
※為什麼什葉派穆斯林過節要「自殘」?
※斯大林是如何把莫斯科變成"出海口"的?
TAG:地球知識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