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這首描寫蘭溪風景的詩句,有人用方言吟唱,還有人將它英譯推向國際

這首描寫蘭溪風景的詩句,有人用方言吟唱,還有人將它英譯推向國際

原標題:這首描寫蘭溪風景的詩句,有人用方言吟唱,還有人將它英譯推向國際


用英文吟誦唐詩是種什麼體驗?


好奇的你可以借描寫

咱們家鄉美景的唐詩感受一番!



用蘭溪方言吟唱《蘭溪棹歌》


「涼月如眉掛柳灣,越中山色鏡中看。蘭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鯉魚來上灘。」這首唐代詩人戴叔倫創作的《蘭溪棹歌》,因描寫了一幅纖麗秀氣又生趣盎然的春江月夜圖而流傳千古。

近日,一位蘭溪籍的老教授將這首名詩翻譯成了英文:


A Fisherman』s Song of the LanXi River


Shulun Dai(A poet in Tang Dynasty,739A.D.-789A.D.)


Like an eyebrow, the moon hangs over the willow』s bay in the LanXi land.


Which mirrors, the beautiful scenery of the center in the Yue Kingdom.

Three days of the petal rain, the blossoms of peach in the LanXi pools.


At midnight, many carps jump out the calm water of the LanXi River.


「我生在蘭溪,長在蘭溪,也愛蘭溪。」這位教授名叫丁伯陽,在採訪中,他開門見山地道出了自己的故鄉情。丁教授祖籍紹興,爺爺是民國初年跑到蘭溪的「農民工」,在黃家碼頭當挑夫,遇到做傭人的奶奶,從此落戶蘭溪。


在異鄉打拚了大半輩子,丁教授而今事業有成,家庭幸福,但他對故鄉的感情不曾淡卻,這份鄉情反而隨著年齡的增長日漸濃烈,蘭溪幽美的古城風光與純真的童年記憶交映生輝,令他魂牽夢繞。「舊城風雨早模糊,桃塢芬緋有亦無。可憐兒伴尚相憶,杖藜銜淚乳名呼。」一首發自肺腑的懷舊詩道出了他的鄉愁、鄉思、鄉情。


丁伯陽與夫人在蘭湖合影


這次為什麼會想到把《蘭溪棹歌》翻譯成英文呢?丁教授告訴記者,2015年的一次國外會議上,一位山西學者向老外介紹家鄉時,朗誦了一首《登鸛雀樓》的英譯版,在場的外國朋友一聽是千年前的唐詩,欽佩得連豎大拇指,腦海里也留下了當地風光的畫面。丁教授頓生啟發,覺得這種推介家鄉的方法有創意、效果很好。


不過,真正促成丁教授翻譯《蘭溪棹歌》的人,是密西西比大學建築工程學院的院長程宏達。今年6月,丁教授受邀到清華大學作報告。結束後,他帶著一同參會的程教授不遠千里遊覽蘭溪,其間提到了《蘭溪棹歌》。「程院長在蘭溪遊興大發,覺得蘭溪風景很美,應該讓更多的人來遊覽觀光。他是華裔,懂中文,在讀了《蘭溪棹歌》這首詩後,建議我可以嘗試把它翻譯成英文,讓更多的外國朋友了解蘭溪。」丁教授說。


一語點醒夢中人,丁教授開始了自己的翻譯計劃。短短几行詩歌,他斷斷續續譯了兩個月,反反覆復修改了六個版本,結果自己都不太滿意。後來,他想到請常年在國外的同學幫忙提意見。「他們告訴我,《蘭溪棹歌》讀著像詩,也像歌,以歌的翻譯標準來,更容易被外國人接受。」幾位同學還建議,在翻譯時單詞要盡量簡單,要把蘭溪歷史的悠遠和風光的美麗體現出來,還要多用幾個「LanXi」來詠嘆。


《蘭溪棹歌》的英文版在外界傳播後,丁教授收穫了很多讚譽,但也有一些對英譯的探討和建議。對此,丁教授坦誠地說:「畢竟中英文字有差異,要完整翻譯出唐詩的優美意境,這是可遇不可求的。我是讀理工科的,這次嘗試並不是為了體現自己的水平,而是拋磚引玉,希望更多的蘭溪人,一起宣傳家鄉,為家鄉做一些事。」


這些年來,雖然生活在杭州,但丁教授有空就會回蘭溪走走看看。在無數個深夜,他以飽蘸鄉情的筆墨,寫下了許多關於蘭溪的文史故事。年逾古稀的丁教授還與時俱進,註冊了自己的微信公眾號,專門用於宣傳蘭溪的歷史文化。


「蘭溪還有許多詩歌和故事值得被傳播、被翻譯。蘭溪需要走向世界,我們需要讓世界知道蘭溪!」在接受採訪中丁教授的每句話,幾乎都離不開「蘭溪」。聞悉蘭溪正在大力推進古城復興和全域旅遊,他滿懷憧憬,期待蘭溪的古城像百年前消失的桃花塢桃花一樣欣欣綻放,期待蘭溪的明天更美、更安祥。


記者 陳彩霞


編輯 黃浙川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蘭溪新聞 的精彩文章:

TAG:蘭溪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