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英雄的宇宙,沒有大俠的江湖
時光網特稿不到兩個星期的時間,華人武俠世界的金庸,和美國漫畫宇宙的icon斯坦·李相繼離開人世。雖然他們都是90多歲高齡,算得上喜喪,但對於看過他們作品的人來講,更多的還是不舍和懷念。
兩人都是以故事創作者(Storyteller)的身份而聞名,都是1920年代生人,都用自己的筆創造出了虛構的英雄/俠客世界。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精彩圖片如果說斯坦·李要和傑克·科比這樣的畫師精誠協作,才能讓超級英雄躍然於紙上;而金庸更像是孤膽大俠,一人一支筆(中後期連載報紙都是自己的),就可在武俠江湖挽狂瀾於既倒。
拿金庸和斯坦·李完全類比是不公平的,畢竟他們所處的生存環境、歷史背景賦予了他們不同的歷史使命,更不用說故事創作方式、影視改編作品對全世界影響的差異。
離開家鄉浙江的查良鏞(金庸的真名)在香港找到落腳點,羅馬尼亞移民的後代史丹利·馬丁·李伯(斯坦·李的真名)在紐約開始奮鬥。
斯坦·李是漫威漫畫宇宙(Marvel Comics)的重要開創者之一,對於漫威電影宇宙(MCU),他只提供基礎原料,更多的是漫威影業凱文·費奇為代表的電影人以及創意委員會的功勞。無論是2008年剛剛起步時,還是於2009年被迪士尼影業收購之後,「飛機」都代表著年輕一代的努力。
凱文·費奇與斯坦·李
進入新千禧年後,2000年福斯出品的布萊恩·辛格《X戰警》,和2002年索尼出品的山姆·雷米《蜘蛛俠》問世,讓好萊塢品嘗到了漫威漫畫電影改編的甜頭,而2008年《鋼鐵俠》的上映,則象徵著漫威電影宇宙美好十年的正式開始。
如今,超級英雄電影已成為好萊塢大片的第一類型,可謂是「超級英雄最好的時代」。斯坦·李借著客串MCU電影的東風,再加上出眾的個人營銷能力,被全世界影迷、甚至普通觀眾所熟知,世上沒有任何一個漫畫家或者說故事創作者,有過他這樣的知名度。
金庸
金庸先生的小說,影視改編起步早,1958年就有《射鵰英雄傳》的粵語電影,並借著「東方好萊塢」為代表的邵氏影業推出了大量作品。1980年代以TVB為代表的電視劇改編,更是讓包括中國內地觀眾在內的華人世界對金庸武俠更為熟知。
斯坦·李在漫畫家之外,對於漫畫的創作方法論、漫畫出版集團,以及影視的改編拍攝都有推動,更不用說他作為MCU客串狂魔的存在,是漫威最「值錢」的活廣告與象徵物。武俠小說創作只能是金庸生命的一半,另一半則是媒體人,他在《明報》集團的工作,展現了知識分子的家國情懷。
巧合的是,兩人都在1960年代迎來創作高峰、1970年代放下創作身份;幸運的是,漫威漫畫有著好萊塢這個強力的幫手,電腦特效的成熟和21世紀的全球化浪潮讓斯坦·李的筆下的英雄借著影像全球聞名。
北美票房前十名有3部是漫威宇宙作品,全球票房前十名則有4部漫威宇宙作品。而在中國內地票房排行榜前二十名,都純武俠片都沒有。
離開了斯坦·李,漫威電影宇宙、X戰警、蜘蛛俠/毒液依舊能在全球市場攻城拔寨。
姑姑與過兒,相隔23年(左為古天樂、李若彤主演的95版電視劇《神鵰俠侶》)
金庸旗下的江湖俠客則沒有這麼好的運氣,1990年代中後期香港電影沒落,內地影視創作又沒及時跟上,金庸電影並未一直呈現強有力的品牌。無論是胡金銓、徐克、王家衛亦或是張紀中的電視劇,加起來都無法企及漫威電影宇宙、X戰警和索尼蜘蛛俠的全球影響力。而如今華語電影界,武俠電影已經不是最熱門的類型。
對中國內地的影迷而言,金庸的江湖宇宙和斯坦·李的漫威宇宙,共同構成了我們這幾代人精神生活中,最璀璨的那一片星空。
兩人的緣起
金庸:從外交官變成媒體人
1946年秋,浙江人金庸在重慶和上海拿到大學文憑後,進入上海《大公報》任國際電訊翻譯。他1948年調往香港分社,1950年赴北京,到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求職,但種種原因而歸併重入《大公報》。1952年,金庸調入《新晚報》編輯副刊,並寫出《絕代佳人》、《蘭花花》等電影劇本。
在此期間,金庸與同事梁羽生相識為友。而後總編輯羅孚安排兩人寫武俠小說,於副刊連載。梁羽生寫下了《龍虎鬥京華》,查良鏞則以「金庸」為筆名寫了《書劍恩仇錄》,引發轟動,頓時金梁齊名。1956年,《香港商報》全年連載了《碧血劍》。
斯坦李:從茶水間來到編輯室
1939年的斯坦·李
(1930年代還在高中就讀時,斯坦李就兼職給美聯社寫訃聞,他說當時經常要為活著的名人提前寫好,這樣報紙才能第一時間印刷和發布。他開玩笑說希望自己有一天也有這樣的待遇,這樣才能證明自己是名人。)
1939年,作為羅馬尼亞移民的後代,年僅16歲的斯坦·李進入了自家親戚馬丁·古德曼創立的「及時漫畫」(Timely Comics)的漫畫部門,為喬·西蒙與傑克·科比這兩位美漫屆的大佬擔任了助理。
自《美國隊長》第三卷開始,「斯坦·李」Stan Lee(原名斯坦利·馬丁·利博Stanley Martin Lieber,Stan來自「Stanley」,Lee來自「Lieber」)這個筆名橫空出世,日後伴隨了他整整一生。
當西蒙和科比先後辭職後,古德曼找到斯坦·李,19歲的他當上了臨時編輯,撐起了整個部門,慢慢升職為主筆、編輯與藝術總監。科比後來又回到了公司,兩位漫畫界最頂尖的畫師一起合作,開始創建日後撐起了超級英雄半邊天的漫威宇宙。
1961與1963年的漫畫版《神奇四俠》
「及時漫畫」更名為「亞特拉斯漫畫」(Atlas Comics)後,1950年代的美國,漫畫行業並不景氣,斯坦·李也萌生去意打算退圈。就此同時,古德曼受到DC《正義聯盟》的啟發,提出了打造自家超英戰隊的想法。
在斯坦·李和科比聯合創作了《神奇四俠》之後,漫畫大獲成功,公司也迎來轉機。就此之後,綠巨人、雷神、鋼鐵俠、蜘蛛俠、X戰警以及復仇者聯盟等如今大家熟知的英雄人物相繼問世。
故事創作
金庸江湖是對中國歷史的虛構
2013年照,金庸先生手持1967年《明報》(照片來源見水印)
金庸的武俠小說創作開始於1955年,1972年在《鹿鼎記》連載結束後封筆,雖說後來他對自己的小說有多次修改,但一直沒有全新的創作出爐,他的江湖,是對中國歷史的虛構。
金庸在歷史真實和小說虛構之間是來去自如的,他的小說都有較為明確的歷史大背景,比如《射鵰英雄傳》的南宋、《天龍八部》的北宋、《倚天屠龍記》的元末、《碧血劍》明末,小說中的主人公命運和大歷史背景休戚相關,而且主人公還可能是重大歷史事件的參與者,比如郭靖黃蓉鎮守襄陽,張無忌率領明教抵抗元軍等等。
張無忌率領明教抵抗的是元軍(蘇有朋、高圓圓、趙敏主演的03版電視劇《倚天屠龍記》)
金庸把武俠和歷史緊密聯繫在一起,這就使得他的作品具有家國情懷的大氣魄,他的很多作品背景都是朝代更迭、兵荒馬亂的時期,這樣的背景不僅僅成就了群雄並起的環境,也讓家國情懷在作品中貫穿始終。郭靖堪稱是金庸作品中最典型的大俠代表,也完整詮釋了金庸所說:「俠之大者,為國為民」的理念。
1960年代左右是金庸的創作高峰期,1959年,查良鏞等人於香港創辦《明報》,他開始在自辦的報紙上連載《神鵰俠侶》。
《明報》上連載的《神鵰俠侶》
總覽金庸的幾部成熟的武俠作品,除融合了武術、氣功、懸疑、言情、歷史等常見風格以外,還加入了很多古代文藝,以及天文地理等知識性元素。他的小說中塑造了新的武俠形象,打破了主人公必英俊瀟洒,聰明正直的傳統模式,亦展現出了他對種族仇殺的負面態度。
郭靖、楊過、蕭峰等俠客是生活在真實歷史裡的虛構英雄,身邊的朋友、敵人可能是歷史上真實存在的,但他們的俠義則是天馬行空的想像。俠以武犯禁,俠客們在古代社會也不是完全不受約束,他們私自打擊罪惡的行為,或者門派之間的對抗,理論上也是觸犯刑律的。
胡軍、林志穎、劉亦菲主演的03版電視劇《天龍八部》
金庸的小說是虛構的,他為全世界的華人創造了中國古代社會的平行宇宙,只要有華人的地方,都對這個宇宙感同身受。
只不過這宇宙之間的聯繫,相對不如漫威宇宙來得嚴謹。《射鵰英雄傳》《神鵰俠侶》《倚天屠龍記》無論在時間和人物上都聯繫較多,可以構成完整三部曲。但其他小說之間的關係,由於寫作時間和故事內容時間是不一致的,有些呼應得恰到好處,有些則顯得毫無關係甚至自相矛盾,倒是讀者可以通過門派來腦補自圓其說。
漫威宇宙是對現代美國的重構
70年代的老爺子
美國漫畫中的超級英雄有個基本概念叫做Vigilante,也就是義警,沒有官方授權的自行打擊犯罪行為。無論是斯坦·李還是他的同行,都在探討同一個問題:在現代美國社會,法律的漏洞是否應該讓超級英雄來填補,超級英雄如何面對正義、法律和權利之間的矛盾。
在這個問題之外,斯坦李在1960年代對漫威漫畫進行了改革,他聽取他人建議,不再執著於創作理想型英雄,轉而賦予這些超級英雄們人性的缺陷。
斯坦李去世之漫威官方紀念視頻
斯坦·李引入了複雜而貼近人類的角色,他們有壞脾氣,也有些憂鬱和虛榮心;他們之間常常發生小吵鬧,擔心和朋友出去吃飯會由自己買單,擔心自己的漂亮女友。
1962年他和史蒂夫·迪特科創造出漫威漫畫最成功的角色——蜘蛛俠,在IGN的前100名的漫畫英雄中排行第三,僅次於超人和蝙蝠俠。蜘蛛俠是斯坦李漫畫生涯最大成就,也是他自己最喜歡的英雄,相濡以沫多年的妻子去世後,他在社交媒體分享的照片都是自己化身蜘蛛俠和妻子飛翔。
除了前文提到的神奇四俠,同樣與傑克比合作,斯坦李創作了綠巨人、鋼鐵俠、雷神和X戰警;與比爾·艾佛利特合作,創造了夜魔俠;與斯蒂夫·迪特克合作創作了奇異博士。重要的是,以上所有這些英雄和蜘蛛俠都存在於同一個平行宇宙,1963年9月復仇者聯盟的誕生讓漫威宇宙概念得到強化。
妻子去世後,斯坦·李在社交網路上分享的照片
1960年代,斯坦·李實現了漫威多數系列的編劇、藝術指導和編輯「三位一體」。 除了漫畫,他每月還創作名為「斯坦的肥皂盒」的專欄,並推出了自己的座右銘Excelsior!(「精益求精」也是紐約州的州訓)。「肥皂盒」不僅會推廣新鮮出爐的漫畫作品,還會提到包括歧視與偏見等在內的社會問題。
斯坦·李和他的漫威漫畫並非美漫的開創者,論資排輩的話,DC漫畫歷史要更久遠(比漫威大概早5年誕生)。但他的功勞在於方法論——為了合理分配工作負擔,又同時能趕上截稿日期,斯坦採用了一種之前很多漫畫工作室都用過的工作程序。但由於他使用得更成功,這套系統也以漫畫創作的「漫威法」(Marvel Method)或「漫威風格」(Marvel style)為人們所熟知。
1989年,「斯坦的肥皂盒」
通常,斯坦會和漫畫家們一起頭腦風暴,然後會準備出一個大綱,而不是完整的劇本。基於這個大綱,漫畫家們會畫出「板對板」的故事敘述方式,來填充上分配好的數字頁。在畫師們進入「鉛筆頁」的階段,斯坦就會寫那種「對話泡泡」和標題,並檢查字體和顏色。實際上,畫師們是共同策劃者,斯坦則是在他們共同的草稿上開始創作的。(但這種方法也為漫畫作者版權造成一些麻煩,這裡就不詳細展開了。)
斯坦·李發揚光大的「漫威法」
1971年,斯坦·李和「漫畫準則管理局」關於漫畫中,吸毒搶劫描寫的爭論,更是推動了漫畫審查制度的改革。當年,美國健康、教育與福利部要求斯坦寫一篇關於毒品危害的漫畫故事,於是在當期《超凡蜘蛛俠》中,彼得·帕克的朋友對處方葯上了癮。漫畫準則管理局因其對藥物濫用的描繪,拒絕允許出版,儘管故事的主題是反對毒品的。
由於古德曼的配合,以及畢竟是政府部門主動對他提出的創作要求,斯坦未經允許就發布了漫畫,賣得非常好,漫威也因其社會的積極意義而飽受讚揚。漫准管理局隨後放鬆了準則,允許漫畫中出現對於毒品的負面描寫。
影視改編
電視劇讓更多華人知道金庸
鄭少秋、汪明荃主演的《書劍恩仇錄》
1976年,由邵氏兄弟創辦的TVB首部金庸作品問世,是由鄭少秋、汪明荃主演的《書劍恩仇錄》,在香港獲得了強烈反響。接著78年,依舊是鄭少秋、汪明荃主演的《倚天屠龍記》也大受歡迎,金庸的故事在小熒屏開創了新紀元。
金庸作品改編的共舉時代貫穿整個八十年代,港台影視風靡並鑄造經典。1983,從TVB版的《射鵰英雄傳》開始,這一版由翁美玲與黃日華等人主演的電視劇,成為金庸迷心中永遠的經典。
隨著電影工業的發展,影片的拍攝水平和技巧也隨之進步,武俠片隨之獲益。上世紀九十年代,香港迎來新武俠電影浪潮,金庸作品至此真正大放異彩,許多影響當代武俠迷的作品,也是出自這個時代。徐克、胡金銓、王晶、周星馳、王家衛、劉鎮偉……90年代的香港導演把金庸電影拍出了鮮明的個人風格,當然很多改編也和原著迥異,甚至相去甚遠。
無論是大銀幕還是小熒屏,自香江湧來的武俠浪潮也席捲了內地。許多內地影視公司瞅准機會,加入了改編隊伍,並贏得了主流觀眾。1994年由黎學文導演、黃海冰主演的《書劍恩仇錄》成為首部由內地拍攝的金庸劇。金庸的內地改編作品中獲得較大影響的,還是「大鬍子」張紀中,他秉承忠實原著的寫實特點,著重體現俠客精神以及大氣磅礴的武俠世界,獲得了關注也引起了爭議。
進入二十一世紀,五十年後再拍金庸劇,忠實原著是一方面,求新求變也成為新一代影視製作團隊的挑戰。張紀中之後,賴水清、於正也對金庸劇進行了改編,口味更加清奇,尋求大眾化和接地氣。
翁美玲、黃日華主演的83版《射鵰英雄傳》
漫威電影宇宙21世紀姍姍來遲
有趣的是,與金庸同年,斯坦·李也是在1972年停止了他的漫畫創造高峰期,而只擔任漫威漫畫出版人,最後一期親自撰寫的月刊漫畫是當年7月的《超凡蜘蛛俠》與8月的《神奇四俠》。
之後,斯坦更多成為了漫威漫畫的「門面」與公眾形象,經常出席各種漫畫研討會議、大學講座、宣傳活動,以及在幾乎每一部漫威影視作品中擔當客串。斯坦和科比的最後一次合作,是1978年發布的《銀影俠:終極宇宙體驗》,也是漫威的首部「漫畫小說」(graphic novel)。
1978年發布的《銀影俠:終極宇宙體驗》
1978年,理查德·唐納導演的《超人》的成功,顯然給了漫威一些刺激。1981年,斯坦搬到加州,開始開拓漫威的影視作品改編事業。他還一度短暫地當了整個漫威公司的主席,不過因為對數字和金融方面實在不感興趣,還耽誤了自己的藝術創作,他迅速退位,繼續當發行人。
1985年,斯坦·李和他的合作夥伴就開始推動,中間經歷多次劇本、融資,電影公司轉手、合併、破產……漫威漫畫的改編電影之路可沒這麼好走。
終於在2000年,福斯出品的首部《X戰警》與 2002年,索尼出品的《蜘蛛俠》,分別開啟了這兩家製片方各自延續至今已達十幾年,仍在生生不息、蓬勃發展的電影宇宙。
除此之外,漫威漫畫中各個角色的電影改編版權,分散在各大片方手中。21世紀初,新線影業出品的三部《刀鋒戰士》,福斯的《超膽俠》、《艾麗卡》、《神奇4俠》系列,環球影業的《綠巨人浩克》,藝匠公司(Artisan Entertainment)的《懲罰者》(北美地區由獅門影業發行,其它地區是索尼發行),索尼哥倫比亞的《靈魂戰車》系列……
一時間,雖數量如雨後春筍般不斷與觀眾們見面,卻並未形成真正的氣候,直到2008年,漫威影業出品的MCU開山之作《鋼鐵俠》,讓小羅伯特·唐尼重回人們視線的同時,也開啟了一個意義非凡的時代,後面的故事我們都很熟悉了。
《鋼鐵俠》中,當斯坦·李身邊包圍著美女走上紅毯時,他被當成了花花公子休·海夫納
迄今為止,「X戰警」與「死侍」版權隨著福斯被迪士尼收購,回歸漫威電影宇宙在即。「蜘蛛俠」與「毒液」系列版權在索尼手中(「蜘蛛俠」這一角色可以出現在MCU的影片中),「綠巨人」獨立影片的版權在環球手中。
2008年至2011年期間,漫威影業電影的發行權在派拉蒙手中,2012年開始由收購了漫威影業的迪士尼影業來發行……除了華納,好萊塢另外「五大」都與漫畫漫畫角色息息相關,牽一髮而動全身。
多重身份
金庸:知識分子從政
金庸@劍橋
和斯坦·李在影視出版行業的奮鬥不同,金庸在小說創作之外,最大的身份就是媒體人。查良鏞為《明報》撰寫社評二十多年,以「左手寫社評,右手寫小說」傳為美談。
1959年,查良鏞等人於香港創辦《明報》,後來推出包括《明報晚報》、《明報月刊》和《明報周刊》、及馬來西亞《新明日報》系列報刊,金庸還成立了明報出版社與明窗出版社。
1991年1月23日,他註冊成立「明報企業有限公司」,當年3月22日在香港聯合交易所上市。明報集團1991年度的盈利接近一億元,1991年明報集團香港上市後,他退出報業管理層,於是從此,金庸開始去周遊列國、教書、靜修、遊山玩水、研經。
金庸身上有著中國傳統知識分子的家國情懷,他在1985年成為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起草委員會,如今基本法的框架就來自於他和查濟民的「雙查方案」。
除了積极參与社會事務,金庸還是「活到老學到老」的典範。2005年10月,已81歲的金庸離開香港,往英國劍橋大學深造,取得歷史碩士學位,碩士論文《初唐皇位繼承製度》(The imperial succession in early Tang China)。
2010年,金庸完成博士論文《唐代盛世繼承皇位制度》,取得劍橋大學博士學位,指導教授是小他15歲的麥大維(David McMullen)。2009年開始,金庸註冊入讀北京大學中文系博士課程,但未拿到最終學位。
斯坦·李:業餘演員客串
《浩克的審判》(1989) 斯坦·李客串了一位陪審團成員
自1989年的《浩克的審判》開始,斯坦·李就一直以他獨特的幽默客串大法叱吒著影壇,彩蛋一般的存在頻頻給影迷們帶來著驚喜,他在裡面飾演一位法庭審判長。而從2000年第一部《X戰警》開始,斯坦·李成為了之後漫威影視改編作品中的客串常客。發展至今,在影片里看斯坦·李出場的鏡頭成為了影迷們最津津樂道的彩蛋之一。
無論是在電影還是美劇中,無論是客串飾演Fed-Ex快遞員還是休·海夫納般的花花公子,加上目前正在熱映的《毒液:致命守護者》,斯坦·李總共客串了39部影視作品,因此也被喜愛他的粉絲們送上外號「客串狂魔」。
「你們任何一位,都不要放棄她呀」(《毒液》)
今日,根據外媒確認,斯坦·李還客串了迪士尼的動畫新作《無敵破壞王2:大鬧互聯網》,在片中出演的是自己本人,會出現在雲妮洛普被暴風兵追逐的那一幕中,讓人非常期待了。
好萊塢星光大道,來悼念他的人們擺上了花
近兩年內已經拍攝完成,還未上映的漫威真人影片有《驚奇隊長》、《復仇者聯盟4》、《X戰警:黑鳳凰》、《蜘蛛俠:英雄遠征》與《X戰警:新變種人》,有很大幾率我們還可以在這幾部作品中看到老爺子的彩蛋。其中前兩部影片已經確認,至於索尼的動畫新作《蜘蛛俠:平行宇宙》中是否會出現斯坦,現在還不得而已。但令人心碎的是,這幾部作品之後,再也無人繼續將這一傳統延續下去了……
如今,兩位大師都已作古,漫威宇宙失去了最關鍵的英雄,武林江湖沒有了最洒脫的俠客。告別一個時代之際,默默回顧他們的作品,也許就是我們對他們最好的祭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