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儒學 > 喧嘩時代 沉靜是最美的氣質

喧嘩時代 沉靜是最美的氣質

「沉靜最是美質,蓋心存而不放者。今人獨居無事,已自岑寂難堪,才應事接人,便任口恣情,即是清狂,亦非蓄德之器。」

明代呂坤《呻吟語》中的這段話,對於我們今日涵養性情,提升自我具有深刻的啟發。

沉靜體現了一個人的內在涵養,性情暴躁、氣質浮淺的人是表現不出來的。所謂修身,最緊要處在養心,如果心往外馳,收拾不住,整個人也就被外物所牽引,沒有自主性,終日喧囂鬧騰,追逐於外,內心豈有寧靜之時。

現代社會,看似熱鬧,但是當人們脫離繁忙的工作,遠離紛紜的鬧市,回歸到一己的小天地之中,得到的並非閑暇中的樂趣與安寧,總覺得心中是空的,沒有充實感,不知道該如何度過閑暇。

無奈何,只好將時間消磨在網路上,在各類無厘頭的短視頻中,追尋短暫的愉悅,在長篇的肥皂劇里,做著白日夢,一片花痴情。不願再沉默中歸於寂然,於是乎就在虛擬世界發泄。

這些生活景象,無不映照著人們虛無而匱乏的內心世界。

所以在獨居無事時,不知如何是好,心總是收放不下,按奈不住,總想弄出些動靜,以此打發無聊而寂寞的時光。

不懂得如何休閑,這是當下社會的一大普遍問題,大把的時光都拋擲於無聊之中。

李漁的《閑情偶寄》被林語堂評為「中國人生活藝術的指南」,絕非虛言。

李漁認為「樂不在外而在心。心以為樂,則是境皆樂,心以為苦,則無境不苦」,首先應該要有好的心態,身為帝王有帝王之樂,作為臣子亦有臣子之樂,「知足不辱,知止不殆。」

不辱不殆,至樂在其中矣。帝王之樂為一般人所不能想望,但漢武帝好大喜功,不滿足於做皇帝,追求虛無縹緲的神仙方術,徒勞無益。郭子儀受封汾陽王后,志願已足,不再有什麼非分之想,所以能極欲窮奢,備享人臣之福。

李漁的關注點也在心上,如果心中不能沉靜,躁動不安,總想得到不屬於自己的,有福亦不能安享。如果心中知足,不論貧富,皆有可樂之處。

倘若一味想著,等我富貴發達之日,肯定其樂無窮,不知人生豈有定止,生活又則能只樂不苦。

至於如何休閑,則《閑情偶寄》全書無處不在教人如何讓生活更美好。

舉凡戲劇創作和表演、妝飾打扮、園林建築、傢具古玩、飲食烹調、養花種樹、醫療養生等許多方面,給了今人一個從過去的生活審美中尋求現代快樂生活的機會,讓我們領略到生活的美好。

即如讀書,本是快樂之事,而懶人常以為苦;清閑,最樂之事,有人卻苦其寂寞。

李漁認為,消除寂寞而享受安閑,不如與文人高士同處。

「與君一夕話,勝讀十年書。」既受一夕之樂,又省十年之苦。「因過竹院逢僧話,又得浮生半日閑。」既得半日之閑,又免多時之寂,如此快樂真不可勝道。因此,善於養生的人,不可不交有道之士。

當我們的目光總是向外探求,心靈的安頓失去了關照,生命的意義不再屬於自己,一切都被世俗的價值所定義,人也就不成為完人。

涵養性情莫過於存心,讓心沉下來,身體才能靜下來。如此才能細細體味生命的可貴,生活的趣味,發現人生的美好,做更好的自己。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騰訊儒學 的精彩文章:

《如懿傳》:行事莫離本心 諸惡莫作 諸善奉行
顏之推:都長這麼大了 還不知道讀書的好處嗎?

TAG:騰訊儒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