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造出這些想像力爆棚的生物,太魔性了!
Manticore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精彩圖片「體長一般在二十至三十厘米,猴身、蠍尾、蝠翼,最明顯的特徵是長有一張人類老者的臉。神話中已有很多關於它的故事,主要被形容為邪惡的獅形食人怪獸。事實上蠍獅是一種安靜而溫順的奇特生物,它們無法發聲,但有一種類似讀心術的能力,同種類之間通常靠這種能力進行無聲的溝通,它們也常常能夠預判一些即將發生的事。曼提柯爾已成為一種馴化物種和昂貴的寵物,其翅膀早已退化,尾巴也失去了毒性,僅作為攀緣、平衡之用。無聲、冷靜與魔性的特質讓其成為一種無與倫比的獨特寵物,讓喜愛它的人慾罷不能……」
這並非現實生活中的生物,
而是周世懿創造出的幻想生物。
他的工作室里擺滿了各種生物標本和模型,
除了門口一整個柜子的標本收藏之外,
工作室內部的收藏沒有一種生物是真實存在的,
它們全都來自於周世懿腦中的幻想世界。
複製動物園,雕塑開始的第一步
《松果蜥》
周世懿大學念的是土木工程,畢業後從事的是工程造價,人生履歷一直與雕塑及原型設計領域毫不相關,卻憑著超高的天賦自學成才。十多年來,他一直潛心創作,如今已經成為了國內該領域的佼佼者。他的網名「PP漫遊記」更是為發燒友們所熟識。
《貓蛛》
周世懿從小就喜歡動物,熱愛自然。別人養小貓小狗,他養蜥蜴螃蟹;別的孩子在課餘時間裡打遊戲,他卻都用來逛花鳥市場。所以,十多年前,周世懿偶然在網上看到了精緻的國外動物雕塑時,那份喜愛再度被喚起。於是,他便開始利用工作之餘的時間上網搜索相關信息,自學雕塑。
《盔猴》
對於一個零基礎的門外漢來說,要自學一項專業要求如此之高的技能,似乎有些異想天開。但對於周世懿而言,技能向來不是難題,只要肯花時間下苦功,技能自然是可以熟能生巧的。
當時,國外動物雕塑的技術已經非常成熟了,學習的渠道其實不少,但歸根結底還是需要自己總結。很多雕塑理論和規則都是我自己總結出來的,所以,這需要較強的觀察力和悟性。
《高冠變色龍》
他花了三四年的時間練好了雕塑的基本功,從真實的動物雕塑開始入手,觀察每種動物的形態和特點,再一點點去摳細節,直到達到非常高的還原度。比如,早期的「掌中生命」系列,有口皆碑。
向來喜歡不斷挑戰自己的周世懿漸漸不再滿足於動物臨摹,他內心對創作愈發渴望。儘管一直在創作寫實類的動物雕塑,但骨子裡卻對各類稀奇古怪的生物抱有無盡的遐想,由非自然物種組成的超現實的生物標本世界逐漸在他腦中清晰成形,也就是如今為大家所熟知的「起源」系列。
瘋狂動物城,打造自己的物種起源
《彩蝠》
其實,我就是想把我腦海中的生物以雕塑的方式固定下來,通過不同作品的積累,使我的世界觀形成一種生物演化的形態。
雖然這些都是幻想生物,但是他依舊選擇以自己所擅長的具象寫實的表現手法進行創作,輔以達爾文物種起源進化的描述方式,構建一個接近現實又脫離現實的虛擬生物世界。之所以叫起源,周世懿說是想表達從無到有,從零開始的一種狀態。萬物生長源於自身固有的心性,同時又帶有達爾文物種起源進化的意味。
《模里西斯懶蜥》
周世懿對作品的創作要求是真實、生動、奇特、有生命力。他說,真實需要通過不同的質感、形態、色彩一起來表達,整個過程中把握好平衡,注重細節的刻畫,整件作品就會鮮活起來。
周世懿在創作《模里西斯懶蜥》之初,翻閱了很多資料卻一直沒有找到最有趣的呈現方式,直到他看了動畫電影《瘋狂動物城》,突然覺得可以把蜥蜴與樹懶融合在一起,進而就誕生了「懶蜥」。為了更鮮活地呈現這個抱著樹榦打盹的「懶蜥」,他特意將蜥蜴睡覺時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的習性添加了進去。
《蝶蛙》
在周世懿的作品中,經常會看到諸如此類,將不同生物的形態、習性、特徵等,和諧又自然地融於某一種生物身上。為了達到這種和諧,他要仔細了解生物的形態、結構。雖然不是做真實的生物,但也不能犯低級錯誤,才能給人這種真真假假、虛虛實實的感覺。
周世懿對自己的要求非常高,除了要有特色之外,需要體現出非常清晰的細節,製作方面也馬虎不得。因此,普通看客們總是驚嘆這些作品的逼真、精細,但精細對於現在的周世懿來說只是基本功,他更看重的是創意:
並不是你做得越精細就算是進步,細節只是一方面,還需要設計創想和審美。
幻想生物博物館,創造多樣性的新世界
《沙地龍》
腦子裡有源源不斷的創意和想法,無奈因為對品質的堅持,周世懿的創作速度始終快不起來。所以,他只會把時間用在最好最特別的作品上,如果只是還可以的話,他會在腦海中直接將概念刪除,不想浪費時間。由於時間寶貴,兩三年前,周世懿下決心辭職,全職做創作:
創意、設計、製作、細節……都很需要時間,所以一年只能做三到四件,但我的理想狀態是一年做十幾件。希望我還能加快一點速度。只有自己把自己的作品當作藝術品來對待,才可以創作出最優秀的作品。
《月龍》
如果光是塑形,以周世懿現在的能力,他三兩天就能做好一個雕塑,一半以上的創作時間花在了處理細節上,餘下的時間則留給了創意設計。其實,周世懿光靠雕塑就足以不愁吃穿,但他覺得這種重複勞動沒有意義,還是希望能把時間放在創作上,慢工出細活:
創作有時候就是思維方式的不同,影響你看待事物的角度和出發點,所以,現在我喜歡研究歷史、人文、哲學等方面的內容,可以幫助我換個角度看世界。
《藤石》
「起源」系列仍在持續更新創作中,它們所構建的整體世界觀也將會通過作品數量的增加不斷豐富與飽滿。除此之外,周世懿偶爾也會接觸一些跨界合作,比如,他曾參與過《爵跡》《狼圖騰》等電影的部分生物造型的原型設計製作。
保持創作狀態,直到沒有靈感。
周世懿說,作品就是他的理想,如果想做的作品都做出來了,那他的理想也就完成了。他希望有一天,能擁有自己的博物館,裡面滿是他的幻想生物世界。他總是在不斷自我挑戰,不同的工藝、表現方式和題材等,他都想嘗試,在保持格調的同時,只有不斷突破,才能讓人耳目一新。
Q&A 生活周刊×周世懿
Q:談談你對「美」的理解。
A:我覺得美就像音樂一樣,是一種韻律,可以接地氣,也可以特別高冷。
Q:怎麼判斷一件作品的好與不好?
A:首先要新穎獨特,不管做得怎麼樣,起碼要是特別的,還有整體的格調高不高也是關鍵。
Q:以前的專業和工作經歷是否是你寫實風格形成的原因?
A:以前的工作對思維方式是有幫助的,讓我保持嚴謹的態度和邏輯性。具體來說,工程造價和雕塑,兩者應該說完全沒有聯繫,唯一可能有影響的大概是讓人創作的時候更帶些理性。並不是說,專業出身、理論好就能創作,這是兩回事,工作和創作是兩個不同的出發點。理論是現有的,而創作是從無到有。如果我想創造一些以前沒人做過的結構等,無疑要用到一些現有技術,再進行改造,如果沒有一個好的邏輯是行不通的。設計需要遵循一些邏輯,學工科的人,在這方面的確是有一定優勢的。
Q:通過這十多年的雕塑經歷,帶給你哪些收穫?
A:除了技能和眼界的提高,還認識了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在國內國外看到了很多不同層面的創作者。此外,我的思維方式也有所改變,比以前考慮得更多了,能從不同角度去看待問題。
Q:想通過作品傳遞一些什麼?
A:希望我的作品能給大家的生活帶來多一些色彩。它們可以和家居結合起來,融入大家的生活方式中。為什麼我強調要保持格調,就是希望能在家中展現一種優雅的感覺。雖然,現在接受我這種創作形式的人不是太多,但希望未來能在無形中影響大家的審美。某一天,能讓大家意識到些許,這就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