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時尚 > 這件已經沒什麼人能做的事,她們一做就是二十年

這件已經沒什麼人能做的事,她們一做就是二十年

這件已經沒什麼人能做的事,她們一做就是二十年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精彩圖片

《拿破崙越過聖貝爾納山》

一針一線似筆墨,

一鉤一回綉丹青。

綉娘妙手捏針,變幻出人間百態,

慢慢織成一幅幅享譽海內外的上海絨綉,

也將傳統江南文化織進了人們心中。

這件已經沒什麼人能做的事,她們一做就是二十年

《至愛親朋》

絨綉,

一種在特製的網眼麻布上,

用彩色羊毛絨線一格一針或數針綉制出各種畫面和圖案的綉藝。

它緣於歐洲,

19世紀末傳入上海,並紮根發展,

逐漸形成了獨特的上海絨綉。

這件已經沒什麼人能做的事,她們一做就是二十年

每一針就是一個小色塊,

一個畫面需要用少則幾萬個,

多則幾十萬個小色塊來表達。

綉制時隨畫換線,因彩施色,

因而色彩豐富,層次分明,形象生動。

這件已經沒什麼人能做的事,她們一做就是二十年

這門手藝在綉娘中代代相傳,

上海高橋現在仍有5名上海絨繡的代表性傳承人,

其中市級傳承人2名,區級傳承人3名。

這件已經沒什麼人能做的事,她們一做就是二十年

「女兒對我說,你一定要做」

這件已經沒什麼人能做的事,她們一做就是二十年

這件已經沒什麼人能做的事,她們一做就是二十年

金雯

區級傳承人

上世紀80年代的時候,高橋家家戶戶都有人在做絨綉。從小在高橋長大的金雯,看到別人用幾根彩色的毛錢,在網格布上就能綉出栩栩如生的圖案,覺得非常有趣,自此和絨綉結下不解之緣。

這件已經沒什麼人能做的事,她們一做就是二十年

16歲那年,高橋絨綉廠招人,金雯經過層層考試,進入絨綉廠和工藝美術學校聯合開辦的絨綉工藝班學習。當年的絨綉工藝班一共有15個學生,只有金雯一人一直堅持做到現在。

這件已經沒什麼人能做的事,她們一做就是二十年

《遠眺》金雯

獲第十六屆中國工藝美術大師精品博覽會「百花杯」優秀獎

絨綉採用斜針綉法,在特製的網格麻布上進行製作,主要表現油畫和人物肖像畫。所以做絨繡的人,首先要有西方油畫的功底,一針可以是一個顏色,也可以把一根線劈開,纏繞在一起交織成漸變的顏色,模擬油畫的筆觸。

這件已經沒什麼人能做的事,她們一做就是二十年

《祈禱》金雯

獲第十五屆中國工藝美術大師精品博覽會「百花杯」銅獎

《祈禱》這幅作品是根據孫原丘的攝影作品來綉制的,為了表現少女紗裙輕薄的質感和飾品金屬的質感,金雯不斷地嘗試修改,整整用了九個月,直至橫看豎看、遠看近看效果都滿意了才罷休。

這件已經沒什麼人能做的事,她們一做就是二十年

一幅絨綉作品,一個平方米通常要耗費一年時間。第一天綉上去的,第二天感覺不對,就又得全都拆掉重新做,針針費心費神,需要耐得住寂寞。金雯也曾想過放棄,可女兒對她說:「媽媽,你一定要做,有些工作很多人都可以去做,但是這件事已經沒有什麼人能做了。」於是金雯一綉就是二十年。

「我永遠是一名學生」

這件已經沒什麼人能做的事,她們一做就是二十年

何冬梅

區級傳承人

一次偶然的機會,何冬梅看見鄰居在家做絨綉。她對這種罕見綉藝產生了濃厚的興趣。經鄰居介紹,何冬梅向上海絨繡的市級傳承人汪振男、上海東岸絨綉藝術研究中心顧問孫原丘拜師學藝,開始了自己的綉娘人生。

這件已經沒什麼人能做的事,她們一做就是二十年

《蒙娜麗莎》何冬梅

獲2015年獲中國工藝美術「百花獎」金獎

絨綉作品雖美,但製作過程是極其枯燥的,很多絨綉學生都是因為無法忍受這份枯燥而轉行。不過在何冬梅眼裡,絨綉充滿了樂趣,每個小色塊都擁有無限可能。每一幅圖案都需要通過自己的理解把它表現出來,並非單純的模仿,每天面對的都是新的挑戰,需要細緻地研究、琢磨。

這件已經沒什麼人能做的事,她們一做就是二十年

《孫中山》何冬梅

獲2013年「國信·百花杯」中國工藝美術精品獎金獎

何冬梅接觸絨繡的時間相對晚一點,但她認真鑽研,每幅作品都富有視覺衝擊力。常年埋頭刺繡,何冬梅的生活相當簡單,幸好,她的家人很支持她的工作,有時還會去參加她的絨綉傳習班。對於這項磨人的 「美事」,家人的支持是她前進的重要動力。

這件已經沒什麼人能做的事,她們一做就是二十年

《姐姐》何冬梅

獲2017年全國手工藝產業博覽會暨非物質文化遺產「國獎盃」金獎

何冬梅和金雯都是絨綉傳承人中最年輕的一代,她們辦了絨綉傳習班,希望將這門手藝傳承下去,但這並不代表她們已經「出師」了。何冬梅覺得,作為傳承人,自身必須要不斷學習,她永遠是一名學生,一直都在學習的路上。

這件已經沒什麼人能做的事,她們一做就是二十年

這件已經沒什麼人能做的事,她們一做就是二十年

這件已經沒什麼人能做的事,她們一做就是二十年

如今,她們加大了文創力度,嘗試用局部鑲嵌的方式將絨綉與不同種類的材質相結合,融入皮具、麻布、木石後的絨繡花片出現在精緻的手包、服飾項鏈、木藝茶席之上,可古典、可時尚,既符合現代人的審美又獨具匠心,吸引更多年輕人關注這門唯美又寂寞的手藝。

這件已經沒什麼人能做的事,她們一做就是二十年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生活周刊 的精彩文章:

誰造出這些想像力爆棚的生物,太魔性了!
100種好設計|「中國設計」,要做的事還有很多

TAG: 生活周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