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金庸小說中的邏輯硬傷:丐幫成員吃不飽,為何還要保衛大宋?

金庸小說中的邏輯硬傷:丐幫成員吃不飽,為何還要保衛大宋?

金庸的小說快意恩仇,豪氣任俠,讀來令人無限神往。可是如果仔細推敲一下,我們也能發現金庸小說中諸多不合理之處,最讓人不解的一個設定就是丐幫特別愛大宋,這是一種令人難以捉摸的心理。

在金庸小說中,丐幫的形象簡單直接:江湖第一大幫,忠義無雙。這其實是一個很搞笑的設定。一群淪落為社會最底層,連吃飯穿衣都困難的乞討人員,卻整日里想著行俠仗義,保家衛國。這一點在《天龍八部》中表現的最明顯:首先丐幫幫主必須是江湖認可的大英雄,武功很強,價值觀很正,丐幫第八代幫主汪劍通就是典型,在幫眾大多家產只有一個碗的情況下,不想著如何提高幫眾生活水平,反而要去雁門關幹掉一個遼國人。

幫主之下的長老們也把愛大宋發揮到了極點,宋長老為向朝廷傳報契丹入侵的訊息,居然累死了九匹好馬,自己也吐血重傷。陳長老一個人闖遼軍大營,要刺殺敵酋;另外一個典型是易大彪,這是一個連中層幹部都算不上的丐幫小頭目,看到西夏皇帝招女婿的通知,第一反應居然是:此事關乎國家安危,趕緊向總部報訊。看到這裡,我們不禁要問:為什麼丐幫的人對家國有如此深的執念?

一般來說,「金評彩掛,皮團調柳」這些下九流中稍微體面的行業,都對家國之類的概念毫不感興趣,作為下九流中排行第八的叫街(乞丐),卻在小說中把家國看得奇重無比,就有點讓人摸不著頭腦了。

乞丐之所以乞討,從歷史方面說,大多因為農民的土地被兼并,淪落到無家可歸的境地,這個鍋基本要朝廷來背;此外,乞丐生活不易,也有社會冷漠的因素,乞丐最容易感到社會的不公,通常都會對社會不滿。所以,一般的公序良俗,社會秩序對乞丐並沒有約束力,這個群體不僅不會維護社會秩序,反而會滋生一些犯罪。普通人都對家國和朝廷漠不關心,作為朝廷受害者的乞丐卻越俎代庖,對天下有著無限執念,實在讓人無法理解。再進一步,普通人因為保護家庭的關係,對於遼國危機還有些敏感,可大部分乞丐都沒有家庭,他們滿腦子都是保家衛國的觀念是不是有點奇葩?

俠這個概念,自出現起就有著一股反抗權威的意味,所以韓非子才說:俠以武犯禁。不管是遊俠還是俠客,本身就是與朝廷對立的。大俠們之所以除暴安良,就隱含著朝廷職責缺失的前提,行俠仗義本質上是代替朝廷維護秩序,代行未許可的執法權。可丐幫的人要維護什麼秩序?難道還要維護一個將自己置於最不利地位的秩序嗎?從邏輯上說,丐幫沒有任何理由關心朝廷和社會,反而是遼國人跟大宋開仗,或許能夠改變他們的境遇。

或許有人說「位卑未敢忘憂國」,「天下興亡匹夫有責」,丐幫眾人的行為或許是受了這種價值觀影響。但我們仔細想想,前一句是陸遊說的,後一句出自顧炎武,這倆都是滿腹才學的學者,衣食無憂,自然有空去抒發家國觀念,而丐幫眾人哪有空去學習大道理,他們首要的任務是去尋找吃的東西,保證自己能夠生存,廟堂大事自然不是他們的首要目標。如果硬要說丐幫維護朝廷是劇情需要,那麼有樣學樣,我們也可以說遼國南下是為了帶給大宋百姓和平幸福,追究原因的時候用「劇情需要」就可以打發了,如果一來這個小說的邏輯就崩塌了,

金庸先生學富五車,閱歷豐富,對人性的解讀精深,但正是因為其獨特的人生歷程,他對於歷史政治的解讀始終沒有跳出窠臼。金庸先生熟稔各種史籍,對史料的掌握超過一般作家,但在政治態度和價值觀上卻未有創新。比如他對中原朝廷的極度矮化,毫不掩飾對明朝的貶損,以及對清帝的讚揚。總之,在丐幫眾人行為的邏輯動機上,金庸先生的設定存在明顯問題,可謂一個硬傷。

你對金庸小說中丐幫的行為怎麼看,歡迎點贊、留言、分享。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廁讀大歷史 的精彩文章:

中國人讀三國錯了幾百年?原來張飛的字不是翼德,而是一種水鳥
民國童謠「清晨騎馬打南衙,大爺背著馬麗霞」,竟是土匪的宣傳歌

TAG:廁讀大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