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你怎麼可以醬紫~」——台灣是怎麼形成這麼嗲嗲的口音的?

「你怎麼可以醬紫~」——台灣是怎麼形成這麼嗲嗲的口音的?

原標題:「你怎麼可以醬紫~」——台灣是怎麼形成這麼嗲嗲的口音的?



我從不敢跟台灣人吵架,怕笑場


眾所周知,台灣人說話很有特色。你可能聽不出吉林話和黑龍江話的區別,可能聽不出粵語和白話的區別,但是台灣人一張口,你一定能在一秒鐘內確定:「這個絕對是台灣人!」


是不是在心裡默念出來了?



台灣腔這麼之所如此好辨別,主要在於它的口音實在是太軟、太嗲了,就像時時刻刻在跟你撒嬌。尤其當台灣女生跟你嚶嚶嚶的時候格外有殺傷力,不然林志玲為何年過40了還如此有吸引力,這種發嗲的語氣為她加分不少。



不過,大家有沒有想過,作為中國的一個省份,台灣為何會「無中生有」一般形成這種獨特的口音?這種口音究竟是土生土長的還是後天形成的呢?今天,洞察君就為大家講講台灣腔的前世今生。


·國語時代·


台灣與大陸的文化交流開始得很早,早在東漢時期就有往來。但是大陸對島上大規模移民主要還是在明清時期。當時,大量福建泉州、漳州以及廣東潮州的人遷往台灣,因此,台灣通行的漢族方言主要就是閩南語和客家話。


到二戰時,日本佔領台灣,實習了嚴格的奴化教育,使得四十年代中絕大多數台灣年輕人只會說日語,不會說國語。針對這種情況,在台灣收復不久之後,民國教育部就分批從大陸派出教師去往台灣,並組建專門機構,舉辦各種國語培訓班來推廣國語。



戰後,台灣掀起了一場國語運動

需要明確的是,這個「國語」和我們現在聽到的嗲嗲的台灣腔是兩個概念。當時的「國語」是民國時期政府所推行的北平話,地位類似今天的普通話。


雖然通過一系列舉措,台灣的國語完成了基本的普及,但民間的國語口音也在不斷地演變。1949年,國民黨開始勝利轉進台灣,當時來自五湖四海的大批國民黨軍隊聚集在台灣。


這些四面八方的外省人為了生活,操著他們各自濃重的口音在城市裡面奔波忙碌著,其中尤以蘇、浙、閩人較多,勢力較大。原有的台灣人為了和這些大陸人打交道,也慢慢受江浙方言及閩南方言的影響,久而久之台灣的口音也開始帶上些吳越腔調——軟嗲的台灣腔開始出現。



電影《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中將台灣早期


操著各地方言的市民群體表現得淋漓盡致


語音的改變是很微妙的,這個過程往往受多種因素的影響。但總體來看,相較於大陸普通話,台灣腔由於受江浙方言影響,導致平舌音多而捲舌音少,使得發音更輕,聽起來更溫柔。比如「sen么」、「ze樣」就比大陸口音里的「shen么」、「zhe樣」要來的輕聲輕氣一些。



「萌萌,zan起來~」


同樣也是受南方方言影響,台灣腔加入了大量尾音和連音。而且台灣腔還青出於藍而勝於藍,往往將尾音、連音用得極其誇張。比如吵架時台灣人最喜歡說的「你要怎樣~~~」,就會把「樣」字拖得很長。

此外還有很多語氣助詞的使用,例如「呢」、「哦」、「咧」等等,也被台灣腔發揚光大。



至於連音,最常見的就是把「這樣子」念作「醬紫」,「喜歡你」念作「宣你」。總體而言,最大的區別,還是台灣人發音喉音用的少,鼻音用的多,講話偏輕聲。


不過,這些改變大多都還是發生在台灣普通老百姓的日常口音上。


而直到70年代之前,台灣的官方用語——國語,還是能夠基本保持原本的北平話口音。雖然腔調受民間口音影響開始偏柔和,但是還遠沒有形成現在這種「娘娘腔」的感覺。另外,國語的「正統」地位也依舊穩固,講一口字正腔圓的國語仍然被認為是正式而得體的表現。



那時的台灣歌星唱歌也都是字正腔圓,


要放現在就是「你的笑容醬sou悉」


到了70、80年代,隨著國民黨在台灣的式微,國民黨之前推行的台北國語的權威地位逐漸被年輕一輩的腔調取代。國語作為一種標準用語開始被口語化的台灣腔取代。我們現在所熟悉的「偶像劇口音」也是從這時候開始泛濫。


·台灣腔逆襲·

如果我們反觀20世紀80年代之前,電視熒幕上的台灣口音其實和大陸確實沒有什麼區別,如台灣出生的鄧麗君在接受採訪時,她的發音很標準,完全沒有現在台灣藝人的那種腔調。



可沒有針對哪一位台灣藝人哦



羅大佑在1982年發行的《之乎者也》中,也曾諷刺過年輕人的說話腔調,這說明台灣的老一輩和年輕人在口音上其實是有一個較大的轉變的。事實上,這種區隔到現在仍能看到,不少老一輩的藝人如費玉清、周華健等人就還保留了原本的國語口音。


這種轉變的原因其實也是台灣腔作為一種方言為何如此獨特的原因:


1)台灣大量人口來自外省,而當本地人極力模仿外省人的國語時,本地人的方言底子會使得模仿結果帶有明顯的原語言特點。


2)國民黨的失勢導致標準用語的權威下降,致使民間口音坐大。


正是因為這兩個罕見的情況同時出現在台灣,台灣的口音才會在短短數十年間內發生了極大的轉變,形成了如今這種獨特的嗲嗲的口音。


·進擊的台灣腔·


人們總說東北話是感染力極強的一種方言,八人間的宿舍有一個東北人,大學畢業你會收穫八個東北人。其實台灣腔的「傳染性」也不容小覷,曾幾何時,操著一口「大碴子味兒」的福原愛現在也是「醬紫」、「你造么」。


而且,隨著台灣藝人大量來大陸掘金,大陸的演藝圈裡很多土生土長的大陸人也開始說起了台灣腔。比如洞察君邊上的一家演員培訓公司,裡面好幾位膀大腰圓的老哥現在也是操著一口流利的台灣腔。



給人一種後現代魔幻主義的荒謬感


對於這種嬌滴滴的台灣腔,不少人表示反感,說聽起來特別噁心;有的人覺得還不錯,聽起來感覺很可愛。其實這都是見仁見智,中國的方言成百上千,有些口音在正常不過了,只能不影響正常交流,無傷大雅。


·Reference·


[1] 鄭良偉,《北京話和台灣話輕聲出現的異同、歷史由來和台灣新生代國語的形成》[J]. 語言研究, 1987(1):70-81.


[2] 姚榮松,《論漢語方言詞進入普通話(國語)的過程——以台灣國語新詞為例》[C] 國際漢語教學討論會. 1999.


[3] 刁晏斌,《台灣話的特點及其與內地的差異》[J]. 中國語文, 1998(5):387-390.


[4] 隋欣卉,《台灣光復初期的國語運動與國語文學(1945-1948)》[D]. 福建師範大學, 2011.


[5] 計璧瑞,《兩種理想的困境——析台灣話文論爭兼及大陸國語運動》[J]. 中國現代文學論叢, 2007(2).


文本授權轉載自微信公眾號歷史洞察家


歡迎個人轉發、擴散。公號轉載、商務合作請聯繫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文化遺產 的精彩文章:

西裝起源於特克斯是在八卦嗎?
當盧浮宮的裸體雕像穿上衣服.......

TAG:文化遺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