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中國十大經濟強市,北方僅有兩座,是否南方經濟比北方發達?

中國十大經濟強市,北方僅有兩座,是否南方經濟比北方發達?

中國十大經濟強市,北方僅有兩座,是否南方經濟比北方發達?的確如此,目前的經濟格局就是東強西弱、南強北弱。先看數據,原因再詳細道來。

在2018年上半年GDP規模前十名當中,北方地區入圍的只有北京和天津這兩個直轄市。10-20名也只有青島、鄭州、煙台、濟南四個北方城市,其中三個都來自於山東省。

雖然北京不靠海,但卻在河北這個沿海省份的包圍當中。所以實際上相當於北方地區在經濟規模前二十名當中只有鄭州一個內陸地區城市。南方地區則有重慶、成都、武漢、長沙四個內陸地區城市。所以目前不僅僅是南強北弱,東強西弱則更加明顯。

至於這樣格局的形成,其實無非就三個主要原因。

1.地理區位差異

南方多河流湖泊,尤其東部海岸線綿長,航運和水產養殖業的優勢至今都獨具優勢。

長三角和珠三角的核心城市共同點是什麼?上海在長江入海口,廣州在珠江入海口。這不是巧合,而是地理位置和地理環境所決定的。這兩個城市群都是由點到面的發展路徑。上海和廣州的存在輻射了大面積的城市群,才會有更多城市和更多人口參與到這塊大蛋糕當中。

但是北方呢?雖有齊名長江的黃河,但長江水多到經常有汛情,而黃河卻經常水源匱乏、河道收窄,早已沒有航運能力。內陸省份完全是依靠地面交通發展,而北方內陸省份山西、河南、陝西都是群山地形,地勢複雜,地面交通也是近十幾年才變得四通八達,早期很多山區型城市連火車都沒有,如何比得了南方車船舟楫的便利?所以起步晚,發展慢,輸在了起點上。

2.氣候導致的觀念差異

北方氣候寒冷,尤其東北和西北兩地,冬天難熬且漫長,10月-4月這半年時間都處於冬季,尤其風雪天氣出門都費勁。到夏天,像西安、鄭州、濟南這些城市氣溫比大部分南方城市還高,所以北方宅家比例遠超南方,自然也就不像南方人那麼愛逛街,也不像南方人那麼喜歡做生意。由於戀家情緒嚴重,大部分人都喜歡安逸的生活,不太喜歡挑戰和冒險,更不喜歡背井離鄉去異地打拚,小富即安的心態比較明顯。

現在北方人做生意的多了,主要是因為看大量南方人把生意都做到北方來了,就連當初從事低端行業來北方做小本生意的創業者都致富了,那麼隨著信息的發達,隨著交通便捷度的提升,才會有越來越多的北方人決心去外邊打拚去創業,去創造更好生活。

創業人多了,客戶需求才多,商業才會繁榮,商業的繁榮才是吸引外來投資的根源,內外資本都足夠活躍的地方企業才會多,人才需求量才會大。那麼城市才會越來越發達。然而這個理念早已經在南方生根發芽並大面積擴散,北方似乎才剛剛開始,雖然在努力追逐與南方的差距,但畢竟觀念和思想意識已經輸在了起點上,所以現在的差距如此懸殊。

3.人口差異

北方地區高人口密度的城市極少,除了京津兩地以外,一個人口超千萬的發達城市也沒有,青島、大連都只有八九百萬,鄭州和西安過千萬也還得需要兩年左右時間。而南方地區像廣州、深圳、杭州、蘇州、成都、武漢都是千萬級人口城市,而且城區人口佔比很大。我們不能說人口是決定GDP的主要因素,但卻是很重要的因素。就比如現在人氣火爆的成都,如果把1600萬人口變成大連的700萬人口,那去年的1.38萬億GDP還能剩多少?城市地位還能有今天這麼高嗎?反之,如果大連的700萬人口變成了1600萬,那麼7338億的GDP又會升高多少?但如果成都、武漢這些中西部城市如果沒有這麼大的人口體量,中西部如今又會是什麼樣子?

另外就是經濟強市聚集區的人口虹吸效應,長三角和珠三角兩個區域聚集了2.4億人口,換句話說,20多個城市佔了全國330地市總人口的五分之一,而且這個數字仍然在不斷擴大,雖然北方經濟條件也越來越好,但反而更多北方大學生願意畢業之後就南下去長珠一帶工作,蘇州、無錫、常州、溫州、揚州、泉州、佛山、惠州、中山這些地級市都吸引著大量的外來務工者。而北方能夠有外地人口吸引力的只有京津以及各個省會,外加青島、大連兩個計劃單列市,就連煙台這樣的北方經濟強市現在都出現了人口流入危機。這樣的人口分布自然會導致南重北輕的發展格局,越好的就會越好,就像人們常說的越有錢的就越有錢。又有錢又有人,那麼地位自然不一樣,得到的重視和規劃也更多,所以領先優勢才會更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旅行去哪玩 的精彩文章:

世界上有哪些面積是小國,但是現在或以前做過超級大國?
北歐小國瑞典,為什麼它的軍事實力能強到讓美俄都忌憚?

TAG:旅行去哪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