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來說米開朗基羅傳,講述他的趣事,達芬奇因為嫉妒和他交惡
今天要說的這本書叫做《痛苦與狂喜:米開朗基羅傳》,講述了著名雕刻家米開朗基羅的故事。咱們通過說這本書,來一起了解米開朗基羅那痛苦與狂喜並存的傳奇一生。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精彩圖片米開朗基羅是文藝復興三傑之一,和他齊名的另外兩位藝術家分別是達芬奇和拉斐爾。我們現在經常是把這三位巨匠放在同一個等級上,認為它們都是文藝復興時期最傑出的藝術家,但是這三人自己可不這麼看,他們之間的關係可不是什麼莫逆之交,彼此之間的關係其實特別差。
在這三個人當中,達芬奇年紀最大,比米開朗基羅大24歲,米開朗基羅又比拉斐爾大8歲,也就是說它們三個人當中出名最早的是達芬奇。在1500年的時候,48歲的達芬奇剛剛創作完他的那幅名作《最後的晚餐》,那時候他的聲望其實已經到達了頂峰,全義大利人都知道這就是這個時代最偉大的藝術家。但是,就在他享受大家崇拜的眼光時,所有人的目光突然轉向,被一座雕像給吸引了。
《最後的晚餐》
那是一件大理石的作品,純白色的,造型是聖母抱著剛剛死去的基督時的樣子,作品裡沒有多餘的人,只有兩個人,聖母和基督。基督就躺在聖母懷裡,她低垂著眼眉,右手抱住基督的後背,左手向上攤開,表情和其他的同類作品都不一樣,她的表情沒有歇斯底里的哀號,而是非常的寧靜。仔細地看一會,你就能感受到有一股悲傷到極致的絕望感從雕像中流露出來。整尊雕像的打磨已經細膩到無以復加,聖母的裙擺、眼神,基督的肌肉、骨骼,每個細節都經過了精心的設計,總之,整尊雕像從技術到構思到創意都是完美得無可挑剔。
《哀悼基督》
看到這個作品後,所有人都驚呆了,竟然有人能做出這樣的東西,而且更讓人不可思議的是,聲稱做出這個作品的竟然是個24歲的毛頭小夥子,大家一開始都不信。這就是米開朗基羅的成名作,《哀悼基督》。達芬奇當然也看到了這個作品,正在他暗暗稱奇的時候,米開朗基羅的第二個作品又誕生了,它是個高4米的雕像,題材以聖經里的故事人物大衛為原型。這個大衛的故事你可能聽過,就是說一個身材弱小的男孩叫大衛,他在戰場上和一個身材魁梧的巨人歌利亞單挑,結果用石頭當武器砸暈了歌利亞,最後砍下了他的頭贏得勝利的這麼一個故事。
這個題材其實是個老生常談的題材,有很多人都做過類似的作品。其他人做這個題材的時候,都是選的大衛贏得勝利的那個時刻,要麼大衛踩著歌利亞的身子,要麼大衛提著歌利亞的頭,總之就是一副勝利者的姿態。但是米開朗基羅的這個大衛不一樣,他選的是開戰前的那個瞬間,在那個時刻,大衛渾身緊繃,目視前方,渾身充滿了力量感,你能從雕像中直觀地感受到那種即將開戰前的緊張情緒,整個雕像無論是技術還是構思、創意,又是完美得無與倫比。看到這個雕像後大家才算是徹底信了,看來這個小子真不是一般人。
當時達芬奇聽說這個雕像要放在佛羅倫薩的廣場中間,他一下就慌了,他趕快四處遊說,勸當時的執政者把米開朗基羅的這個作品在廣場隨便找個小角落放一放得了,千萬不能放廣場中間。米開朗基羅聽到這個消息後飛奔過來,找達芬奇吵了一架,兩個人從此交惡。當然,這是兩位藝術大師關係的一段小插曲,最後這個雕像還是被放在了廣場中間,被當作佛羅倫薩最引以為傲的藝術作品之一供萬人觀賞。
這次先說到這裡,下回接著說。
題外話:讀書可以擴充我們知識邊界,獲得更多看問題的視角,但盲從是要不得的...
喜歡我的文章就果斷關注轉發吧。
※那些不和你談錢的人,掙錢的手段,比你厲害多了
※《怕死》這本書說,怕死就是人類行為的驅動力
TAG:六百八文化百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