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唐詩中最清冷的一首,蘇軾想模仿,可他也知道比不上

唐詩中最清冷的一首,蘇軾想模仿,可他也知道比不上

在各種文體之中,詩歌是最為特殊的一種。它不像小說需要人生的閱歷和感情,更多的則是要依靠一種天賦。所以,小說家往往是飽經風霜才能寫出打動讀者內心世界的故事,而詩人則少年成名的很多。在唐朝有一個人卻是例外,早年的他是一個目不識丁的莽夫,而經過十來年的學習,竟然後發制人,變成了一位才華橫溢的詩人。

此人叫作韋應物,是文昌右相韋待價的曾孫,他的家族是當時關中望族之首。這樣的出生,自然是少年不知愁滋味了,十五歲的時候,韋應物就被送到唐玄宗的帳下,當一名近侍。由於長得一表人才,唐玄宗也很喜歡這個少年,這更讓韋應物囂張跋扈。

據說,唐玄宗每次出行,這位少年都騎著高頭大馬,神氣活現地走在最前面,氣度非凡,眾人無不投入羨慕的目光。韋應物恃寵而驕,到處橫行鄉里,他還放棄了先輩們所讀的書籍,寧願做一名目不識丁的武夫。

然而,一切的童話故事都被終結在天寶十四年。這一年,安史之亂爆發,連唐玄宗都逃往蜀中,韋應物也陪同在旁。他看到了昔日高高在上的天子也墜落雲端,如同喪家之犬;他看到曾經美艷動人,寵冠後宮的貴妃也不得不在馬嵬驛獻祭了自己的生命;他更看到了花團錦簇般繁華的盛世,就如同紙片一樣不堪一擊。『

這一切,讓他突然頓悟,自己擁有的容貌、武力、寵幸,不過都是過眼雲煙。於是,他竟然萌生了讀書的願望,他要用知識來充實自己,戰勝因歲月和戰亂而帶走的一切。他清心寡欲,隨時隨地焚香掃地而坐,也隨時讀書習字。

這就是與生俱來的天賦,他的成就遠遠超過了自己家族中那些儒生們。他遠學陶淵明,近學王維、孟浩然。當時人以王孟韋柳並稱,而後人則認為他甚至超過了王維、孟浩然,直接繼承了陶淵明的衣缽。因為王、孟的詩中,空有陶淵明田園詩之表,而沒有他憂國憂民的靈魂。這首《寄全椒山中道士》就是其中名篇:

今朝郡齋冷,忽念山中客。澗底束荊薪,歸來煮白石。欲持一瓢酒,遠慰風雨夕。落葉滿空山,何處尋行跡。

這首詩的意思不難理解:今天我在郡齋之中都感覺到很冷,突然很想念在山中的你。你還一定在山中砍柴,回來生火煮一些清苦的菜。本來想帶著一瓢酒去看望你,希望能在風雨中給你些許安慰。然而,落葉卻堆滿了空山之中,到哪裡去尋找你的蹤跡呢?

隨意一看,這首詩絕對沒有什麼出奇的,甚至連膾炙人口的名句都沒有。然而,這就如同陶淵明的詩一般,韋應物的這首詩也需要細細品味,才能咀嚼到那種清冽甘甜之美。

詩人本來是寄給友人的詩,自然詩發出對思念友人的感慨。全詩的題眼就在一個「冷」字,因冷而思念友人,希望能帶著酒去給他暖暖身子,共同尋找一些安慰。然而,詩人又一想,這個隱居的友人,時而在這個洞穴生活,時而在那個洞穴生活,並沒有固定的地方。那麼,自己又怎麼能在這個落葉掩埋了足跡的時候找到了他呢。讀到這裡,我們感受到的不光是氣候冷,氣氛冷,更感受了作者寂寞之冷。

它不需要多寫一個感受,卻在反覆回味中烘託了空靈悠遠的意境,也使得這首詩成為了千古不朽的名篇。後世的蘇東坡對此詩十分鐘愛,第一次看到就很驚訝,後來曾經仿造著寫出一首詩,並有一句「寄語庵中人,飛空本無跡」。然而蘇東坡並不滿意,卻只能尷尬表示並不是自己才華比不上韋應物,而是不該去唱和神作。(此非才不逮,蓋絕唱不當和也)施補華則在《峴傭說詩》為蘇軾解釋:

《寄全椒山中道士》一作,東坡刻意學之而終不似。蓋東坡用力,韋公不用力;東坡尚意,韋公不尚意,微妙之詣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小珏說歷史 的精彩文章:

八歲孩童向唐太宗獻詩,李世民滿意地說:你的道路一片光明
《如懿傳》看得讓人憋屈,感情破裂,皇后可以提出離婚嗎

TAG:小珏說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