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娛樂 > 同妻手撕男小三,愛是最難康復的一種病

同妻手撕男小三,愛是最難康復的一種病

同志和同妻題材、flop了的偶像劇演員翻紅、台灣本土金馬獎最大希望、台北電影節三大獎項得主……這一連串的話題,讓《誰先愛上他的》在大規模上映前就已賺足眼球。

不過鑒於這只是導演徐譽庭的長片處女作,再加上她的偶像劇編劇導演出身,和大多數人一樣,我對於這部影片的預期也會停留在:料足,好看,但本身的質量或許就只是電視電影的水平。

但事實證明,我們都錯了。

影片《誰先愛上他的》,從電影的名字來看,似乎走的會是「以愛之名」的溫情路數,而故事的展開卻是一場由保險金爭奪而引發的鬧劇。

這種從一開始就給觀眾造成巨大的心理反差,也正是片中兩位主演邱澤和謝盈萱給人的第一印象——一個放蕩不羈只為愛而生,一個則是潑辣勢利又嗜財如命,他們僅有的共同點就是愛上了同一個男人,而因為這個男人死去後保險金的歸屬問題,他們的命運又被緊緊聯繫在一起。

故事便由此展開。這樣兩個性格甚至世界觀都完全相左的人,在前半段的嬉笑怒罵讓人忍俊不禁,而正是因為這種啼笑皆非的輕喜劇效果,才讓後半段的衝突與和解都來得更為洶湧,給人造成的情感衝擊也更為猛烈。

這當然要歸功於演員的出色演繹,其中謝盈萱作為一位功力深厚的舞台劇演員,這次轉戰大銀幕後的表現,同樣是讓人刮目相看。

不過相比之下,更令人喜出望外的還是邱澤,此前大家對他的印象始終停留在偶像劇小生上,而且還是那種已經flop多年的過氣偶像,可這一次他卻用生命演繹了這個「阿傑」的角色,打了一場漂亮的翻身仗。

這並非是說他演得多麼用力,相反,從頭到尾都絲毫沒有表演痕迹,和阿傑這個角色完全融為了一體。

在金馬映後交流時邱澤透露,為了讓這個角色顯得更為自然,導演打破常規經常臨時會修改劇本,甚至還臨時換道具、換場景,為的就是讓他完全變成阿傑,而忘記表演本身。而他們也真的做到了。

無論是開篇不修邊幅的放蕩不羈,還是中段愛人懷中的含情脈脈,還是結尾夙願達成後的淚中帶笑,都讓我們相信此刻的邱澤就是阿傑本人,他已經和角色合二為一。

邱澤的幾個高光時刻,第一個是和另一位男主角的第一場對手戲,這是一場從現實到回憶的蒙太奇,邱澤的眼神從桀驁不馴到溫情脈脈,只用了一秒鐘的轉換,就融化和俘虜了全世界。

還有一幕是在結尾,當他克服萬難終於完成了獻給愛人的這場表演時,得知兒子同志身份的母親也到場送上了擁抱,阿傑那種幸福、遺憾、懷念與釋然的複雜情緒,都讓邱澤用微笑、淚水和眼神的交匯印刻在了臉上。

如果這部電影將來能在華語LGBT影史上留下光輝一筆,邱澤對阿傑角色的完美塑造無疑功不可沒。

除了表演之外,剪輯也是本片一大看點,也是讓人徹底打消所謂「電視電影」偏見的重要因素。本片的剪輯師雷震卿功力深厚,曾擔任過蔡明亮「郊遊」的剪輯,但這一次她則是用了完全不同的剪輯手法,而蒙太奇的出色運用也是影片的一大看點。

這部影片還有一點獨特的地方,則要完全歸功於導演徐譽庭,那就是她開創新地在一部同志電影中引入了一個兒童的視角,正是這個選擇讓故事的講述方式更加新穎,也更能讓大多數觀眾接受。

對於這個做法,導演徐譽庭說每個人都想做李安,但我們都不是李安,所以要找到另一種和觀眾溝通的方式,於是他們在這部片中,創造了黃聖球飾演的宋呈希這個角色。

作為死去那個人的兒子,宋呈希親眼目睹著媽媽和爸爸的前男友「爭奪」保險金的過程,而這個真相抽絲剝繭般揭開的過程,也是他整個世界觀重建的過程,是他逐漸走向成熟的過程。而這整部電影,也正是通過這個孩子的眼睛去窺探成人的世界。

原本在孩子眼中,這個世界上就只有好人和壞人之分,他們也會因為一件事去判定一個人的「好壞」,而有一天,當他們真的看清這個世界並不是非黑即白時,也才開始逐漸地了解到成人世界的不易,那或許才是真正長大的開始。

但遺憾的是,一個孩子尚可以通過一件事來完善自己的認知,可我們成年人很多時候卻會被根深蒂固的偏見所劫持,永遠無法完成真正的蛻變與成長。

而這也正是導演選擇這個兒童視角的良苦用心所在——除了要講述一個動人的故事,以及展示當下重要的社會議題之外,更是想讓觀眾可以學著「返璞歸真」,試著像片中的兒子一樣,放下固有的成見與批判,用包容和理解的心態去看待別人,嘗試為每一個人找到一個被愛的理由,讓每個看起來面目可憎的人也都找到了出口。

為了做到這一點,導演在片中沒有預設任何道德立場,而只是把人物的動機和當下的真實情感都展示了出來。你會發現片中每一個人都很自私,但又自私得真實,自私得可愛,就連那個「為愛而生」的阿傑,也會說出「你以為我只是為你嗎,我是為了我自己,把你留在我身邊,一直留一直留」這樣「自私」的話。

而這對於那些看電影總是要強調「三觀」,甚至是「政治正確」的人來說,無疑是一次赤裸裸的挑釁——尤其是對亡夫這個角色,最常見的一種批評會是:這麼一個深櫃同性戀,先是拋下同志戀人跑去騙婚;生下小孩後,又在家庭里冷暴力妻子;得了癌症後,又跑回去找同志戀人,說是想在最後的時光里做自己?這樣對妻子不忠,對男友不義的渣男,又怎麼配得到愛?

所以在這些人眼中,對於這個角色的處理的方式,就應該是徹底的批判,讓他得癌症死掉也是死有餘辜,而不應該得到片中兩位主角執迷不悟的愛。其實對於持有這樣的觀點的人,他們儘管身處成年人的世界,卻遠遠低估了,甚至是不願意承認這個世界的複雜性,他們的身體看似已經成熟了,但是心理卻始終停留在兒童那個非黑即白的「好與壞」的世界當中不能自拔。

其實回答這個問題,用「渣男」的扮演者陳如山的一段話最合適:「到了一定年齡怎麼都是錯。年輕時候你做什麼都是對,錯也是對;年齡大了做什麼都是錯,對也是錯。」

在責任與自我之間,在理想與現實之間,永遠有這樣一條模糊的線,雖然看不清也摸不到,卻一直都讓我們作繭自縛。於是便有了影片中動人的一幕:陳如山的角色在彌留之際,讓邱澤騎著摩托帶他去學校偷看一眼兒子。邱澤問道:「你怎麼不去和他說說話呢?」陳如山回答道:「恨比較容易康復。」

是啊,恨就只是恨,但愛呢?一旦沾染,就終身難愈。於是,那個看起來只是為了亡夫保險金的謝盈萱,最動情的那一刻也還是問出了那一句:「全部都是假的嗎,沒有一點愛嗎?」看吧,還不是因為愛,愛是人生的癥結,愛是痛苦的元兇,但愛也是唯一的出口。

這就是為什麼在前夫死去之後,她非要保險金的原因不可,這不只是關乎送兒子去國外讀書,更是她眼中愛過的唯一證據。同樣,當她得知這筆錢最終的用途,也只是為填補那個愛過的人留下的缺口時,一切就變得釋然了。

所以,雖然涉及了同志和同妻的話題,又恰逢台灣平權公投前夕上映,讓這部電影會盲目被歸於「為同志發聲」的行列,但實際上它在處理平權議題上是相當溫和的。

影片更多的是一個關於愛,關於理解與和解的故事,更是一部讓我們學會用溫柔的目光去看待別人,看待世界的教科書。與其說是「為同志發聲」,不如說是「為愛發聲」,如果你用心感受,用力擁抱,愛或許真的可以發電。

作者| 盲忙;公號| 看電影看到死

編輯| 騎屋頂少年;轉載請註明出處

導 演 徽 章 套 裝

看 電 影 看 到 死 微 店85 折

套裝伯格曼、費里尼、塔可夫斯基、黑澤明、安東尼奧尼、庫布里克、希區柯克、基耶斯洛夫斯基、阿巴斯

導演徽章套裝,目前是八五折現貨,72小時內發貨!可以掃上圖二維碼購買!

楊 超 視 聽 語 言 課

用 導 演 思 維 看 電 影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看電影看到死 的精彩文章:

問號臉!我感覺看了部「假鐵血戰士」
藍潔瑛孤獨離世,或許是種解脫

TAG:看電影看到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