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毛一生放蕩不羈愛旅行,卻因為一個人、一座城停留
「不要問我從哪裡來,我的故鄉在遠方……」1943年的今天,作家三毛出生在重慶。這位一直洒脫自由的傳奇女子,用半生流浪,更用一生追求詩和遠方。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精彩圖片梁羽生曾這樣評價三毛:「對於三毛,更合適的形容是奇女子——特立獨行,志行高潔,不肯隨波逐流。」的確,三毛一生的足跡遍布世界,旅途中集結而成的文字更讓無數讀者心動。
這個熱愛旅行、隨遇而安的三毛在遇上荷西後於幾地短暫停留,又因為荷西的離去再次踏上旅途,她曾許願,如果有來生,要做一隻鳥,「飛越永恆,沒有迷途的苦惱」。
重慶
作家崔建飛曾在《三毛傳》里記敘了這樣一段場景——大約在1988年,三毛去往台北一所大學做演講,在台上用重慶話說:「我是重慶的,黃桷埡。」
重慶,這個沿著江河和大山建起的城市,充滿了洒脫豪邁的江湖氣,而三毛熱情直爽、敢做敢闖的性格恰如重慶山城人的特點。
重慶是一座旅遊熱門城市,朝天門、洪崖洞、解放碑等經典的去處總有熙熙攘攘的人流,實際上,這座城市還有許多值得探訪的小眾去處,三毛故居所在的重慶南岸黃桷埡正街便是其中之一。
黃葛古道
在過去,黃葛古道是重慶通往黔滇的主要幹道,被稱作重慶的「絲綢之路」。曾經的黃葛古道走過販鹽賣茶的馬幫,走過入緬作戰的遠征軍戰士,如今是重慶市民茶餘飯後閑逛遛食的去處。
黃葛古道起於長江之濱的海棠溪,傍著重慶市中心的南山,得以在現代化的城市裡留出一方凈土,遊客拾級而上,便有穿越至舊時光的錯覺。
古道遍布著重慶隨處可見的大葉榕,當地人稱「黃桷樹」,也是重慶的市樹。黃桷樹枝葉繁茂如巨傘,沿途灑下一片清幽,曲曲折折的石板路在其間隱約可見。
三毛故居
順著黃葛古道穿過古樸的黃桷埡老街,在老街盡頭有一間「三毛茶社」,三毛兒時成長的故居便隱藏在一旁幽深的小巷裡。緊挨著川黔馬道成長,看商賈軍將往來不息,大概自那時起,便在幼時三毛的內下種下一顆行走四方的種子。
故居外的三毛茶社裡,老闆按照當年茶館的制式擺放桌椅,不少追尋三毛足跡來到此處的遊人,都願意進店喝一盞茶,讀幾頁書,緬懷這位洒脫的奇女子。
嘉峪關
三毛的《敦煌記》中不難看出,當大西北蒼茫的天地映入她眼中時,便喚起了她在撒哈拉大沙漠的回憶。
嘉峪關是古代「絲綢之路」的交通要塞,作為明代萬里長城的西端起點,嘉峪關是長城沿線保存最為完好、規模最為壯觀的古代軍事城堡,有「雄關」之美譽。
登上古關,舉目遠眺,眼前蜿蜒的古城牆和兀立的烽燧都在無聲地訴說著過往,給來人以心靈的震撼。
敦煌
「站在萬里長城的城牆上,別人都在看牆,我仰頭望天。天地寬寬大大、厚厚實實得將我接納,風吹過來,吹掉心中所有的捆綁。」
1990年4月,三毛跟隨旅行團來到敦煌,而正是與敦煌的這一面之緣,三毛便叮囑友人,要將自己埋葬在這裡。
敦煌,扼亞歐大陸橋之要道,是東西交通的喉襟,在絲綢之路上承載著國際間文化匯流周轉的重要使命。
這裡有聞名世界的景觀和遺迹,展現了大漠中不可類比的廣袤遼闊與變換莫測之美;來自世界各地的文明與商品在此處交匯,也成就了敦煌燦爛的文化。
鳴沙山
三毛也曾來過敦煌的鳴沙山,在她的文章里,這片沒有花朵和綠草的茫茫荒原喚起自己心中莫名的情感。在三毛離世之後,友人便將其一半的骨灰撒於鳴沙山,在此處為她建起一座衣冠冢。
如今再去鳴沙山,三毛的衣冠冢的具體位置已然難尋,沿著沙山木梯一路向上攀登至頂,再回頭遙望連綿起伏的沙丘,有如明黃色的湖泊。
在鳴沙山的環抱下,還有一灣月牙泉,自漢朝起便被稱為「敦煌八景」之一。泉水彎曲如新月,四周被流沙環抱,雖遇強風而泉不為沙所掩蓋,因「亘古沙不填泉,泉不涸竭」而成為奇觀。
莫高窟
敦煌莫高窟位於敦煌市鳴沙山東麓的斷崖上,歷經十個朝代近千年的營建,形成了規模宏大的石窟群,是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大、營建時間最長、內容最豐富、保存最完整的佛教石窟寺廟遺址之一。
壁畫上印刻著往昔歌舞翩躚、寶池蕩漾,經由工匠巧手綿延千年,重現著過去的繁華盛世,卻又安詳沉靜,讓觀者不由深陷其中。
難怪三毛要在遊覽莫高窟之後,說道:「我的生命,走到這裡,已經接近盡頭。不知道日後還有什麼權力要求更多。」
馬德里
「我心裡對西班牙總有一份特別的摯愛,近乎鄉愁的感情將我拉了回來。」
1967年,三毛從台灣文化大學休學,隻身遠赴西班牙馬德里留學。三毛在她最好的年華來到馬德里,這裡不僅是三毛鍾愛的城市,更是她與荷西相愛的地方。
馬德里像是一個天生自帶快樂因子的天堂,餐館裡互不相識的客人可以熱情地聊天、喝酒;店主們用各種稀奇古怪的物件裝潢著自家小館,極盡誇張與張揚,彷彿要給生活一個熱烈的擁抱。
麗池公園
馬德里市內規模最大的公園要數麗池公園,在西語中意為「快樂的隱退」。
就是在這座公園,情竇初開的荷西向正在讀大二的三毛告白,彼時尚在高三念書的荷西對三毛說:「Echo,你等我六年。我要念四年大學,服兩年兵役。六年一過,我一定要娶你!」
六年之後,二人於馬德里重逢並相愛,不知又在一起走過多少次麗池公園。
撒哈拉沙漠
「雖然我住在沙漠里,可是因為荷西在身邊,我覺得這裡繁花似錦。」
1973年7月,三毛與荷西在撒哈拉沙漠的阿尤恩小鎮登記結婚,並定居於此。隨後,她首次以「三毛」為筆名,在撒哈拉沙漠的背景下,寫就充滿異國情調的《撒哈拉的故事》。
撒哈拉沙漠是世界最大沙漠,橫貫從東部紅海到西部大西洋整個東西走向的非洲大陸。
拉芭瑪島
1979年,荷西在群島中的拉芭瑪島找到一份潛水員的工作,三毛也隨之一同前往這座小島生活。在加那利群島中,拉芭瑪島是最為肥沃的島嶼,讓三毛覺得這裡像是煙雨中的江南。
然而也正是在這個遠離喧囂的地方,荷西因為一場意外離世,他的墳墓便葬於小島首府聖克魯茲市政府公墓里,面朝著一片蔚藍大海。
拉芭瑪島成為了他們愛情的最後一站。「埋下去的,是你,也是我。走了的,是我們。」荷西走了,走的太過突然,三毛最後的心理防線如孩童的積木般轟然倒塌。
荷西死了,流浪便再也沒有意義。在父母的扶持下,三毛回到台灣定居,結束了長達14年的異鄉生活。
三毛的故事完了,旅行的人還在路上,願你去的沙漠也能花開成海。願你擁有一個夢想,願你有一個理由去堅強。心若沒有棲息的地方,到哪裡都是在流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