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重視糖尿病患者的心理疾病
點擊上方藍字 記得關注我們哦!
您身邊的健康管理專家
《家庭醫學》
快餐閱讀時代 養生江湖風起雲湧
《家庭醫學》——經得起沉澱的醫學科普雜誌
主管單位:國家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
主辦單位:中華預防醫學會
文/孫煥林 張艷嬌 主任醫師 解放軍210醫院
目前我國糖尿病患病率為15.5%,約1.88億病人。此外,尚有1.5億人處在糖尿病前期。糖尿病是一種慢性病,其管理原則是「五駕馬車」,包括教育、飲食、運動藥物治療和監測。另外還不能忽視心理調節,據統計約30%~40%的糖尿病患者存在心理問題,不僅影響血糖達標,還會引起各種併發症。
糖尿病患者的心理疾病,首先是社會原因。有些病人怕別人知道自己患糖尿病,如兒童患病後認為自己倒霉,怕其他小朋友知道會岐視或嘲笑。其次是家庭原因,如年輕人正在求學、創業、戀愛,患病後常有憤怒和悲傷,情緒低落,整日處在悲傷之中;有些人認為與父母遺傳有關,會產生對雙親不滿情緒。中年病人加重家庭與事業上壓力,會產生焦慮、恐懼心理。老年病人隨年齡增長,身體虛弱多病,由於患病時間久,併發症多及嚴重而產生悲觀、厭世情緒,甚至自殺。
糖尿病病情複雜多變,雖經長期嚴格飲食控制和終身藥物治療,但由於長期血糖控制不達標,導致併發症出現,給病人造成較大的精神壓力,出現一些心理障礙是難免的。故在強調控制血糖同時,也應在心理方面進行干預。首先要把血糖控制在理想水平。長期血糖控制不佳會影響病人的情緒,使病人對治療失去信心。此時應爭取醫生幫助,分析血糖控制不好的原因,找出解決的方法。其次是心理治療,調整心情。病人應參加有關糖尿病知識講座,閱讀有關糖尿病科普資料,掌握糖尿病方面知識。糖尿病人只要及時診斷,控制好血糖,完全可以避免或減少併發症出現,像和正常人一樣生活、工作,享受人生樂趣。第三是積极參加體育鍛練,適當做有氧運動,有利於控制體重、血糖、血脂、血壓,會改善人的情緒,轉移焦慮、抑鬱情緒。
對嚴重心理障礙、抑鬱焦慮情緒或有自殺念頭的患者,應在醫生指導下配合適當的藥物治療。目前新型抗焦慮葯安全性較高,療效肯定,可以在短期內緩解癥狀,恢復正常生活。
編輯/王博
摘自/《家庭醫學》雜誌
圖片來源/網路
文章有用 請贊一個
★全國郵發代號:36-43 80-151
★微信搜索:JiaTingYiXue
★投稿信箱:jtyxzz@sina.com或jtyxbj@163.com
★網址:www.jtyxzz.com
★郵購地址:鄭州市經二路13號 家庭醫學刊社
★健康是福|關愛家人|關注家庭醫學|健康一手掌握
我們是您的家庭小衛士|歡迎致電我們!
0371-65968289/ 65954441
掃一掃 健康一手掌握
長按二維碼
關注我們吧!
TAG:家庭醫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