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為太子雖然尊貴卻自卑而得不到父皇的寬慰而自暴自棄
原標題:身為太子雖然尊貴卻自卑而得不到父皇的寬慰而自暴自棄
唐太宗李世民嫡次子李泰自小天賦卓絕,聰明絕倫,工於草隸,喜好文學,集書萬卷,才華超逸,是當時著名的書法家和書畫鑒賞家,也是唐太宗最寵愛的兒子。
按照唐朝慣例,皇子成年後要離開皇宮到封地居住,遠離朝堂樞紐,免於奪嫡紛爭,但唐太宗溺愛二兒子,特別允許他長久居住皇宮。
還接二連三地大肆賞賜李泰--先是賜""物萬段"",緊接著又每月賞賜大量的財物,數量之多甚至超過了太子的規格。
李泰獨得聖眷,野心漸漸膨脹,開始攀結朝臣,覬覦儲君之位。
此時唐朝的太子是李世民的嫡長子李承乾。李承乾身為明君李世民和賢后長孫氏的大兒子,資質也是不凡,據說李承乾年少時""性聰敏"",""特敏惠"",""丰姿峻嶷、仁孝純深"",太宗非常喜歡他,而李承乾作為大唐的皇太子,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
萬眾矚目的生活也就此開始他自小跟隨父親經歷開國戰爭與宮廷政變,性格磨練得沉穩大氣,英果冷靜,李世民幾次出征他留在後方坐鎮朝堂都能統攬全局,保持朝政有條不紊,群臣無不交口稱讚。
有一次唐太宗讓他試著寫一寫治國的策略,結果他很快便寫滿了三頁紙,內容很有價值,唐太宗看了後非常得意地向侍臣們炫耀說:""先論刑獄為重,深得經邦之要也。""
但面對父親對弟弟明顯的偏愛,弟弟又逐漸張牙舞爪、咄咄逼人,明裡暗裡針對他,意欲將他拉下儲君之位,給他帶來極大壓力。
重大壓力下,李承乾一次不小心騎馬墮落,而後他的一隻腳嚴重損傷,從此走路一瘸一拐。
李世民英武卓絕,為萬族共尊「天可汗」,哪裡容得下這樣有損威儀的繼承人,愈發看大兒子不順眼。李承乾自知才華、寵愛均不及二弟,如今連儀態都被父親和他人詬病、歧視,內心壓力侵蝕,自卑自憐的他心性逐漸焦灼,變得喜怒無常,最後不堪重負,甚至演變得崇尚斷袖之癖,李承乾寵幸一名""美姿容,善歌舞""的太常樂人,並稱他為稱心。唐太宗聞之大怒,將稱心殺死。李承乾非常傷心,在宮中為自己死去的男寵立室,讓宮人日夜祭奠。李承乾在宮中為稱心樹冢立碑,並贈予官職,並經常為稱心而哭泣流淚。自此,李承乾與父皇之間的隔閡更深了。
唐太宗對這個頹廢不堪的繼承人極為失望,多次流露出廢除太子的心思,李承乾驚恐,知道自己地位不保,於是垂死掙扎、行險一搏。
李承乾因為忌憚同樣深得父親寵愛且懷有謀嫡之心的胞弟李泰,在試圖暗殺失敗後,遂與漢王李元昌、城陽公主的駙馬都尉杜荷、侯君集等人勾結,打算先下手為強起兵逼宮,可惜兒子造父親的反,不符合孝道,註定不得人心,況且父親還是千古大帝,威望無兩,他自然是蚍蜉撼樹,李承乾沒有意外的失敗了。唐太宗心痛無奈之下,只得將其幽禁別室。
唐太宗這時對大兒子完全心灰意冷,當即下旨廢除李承乾太子之位,貶黜為平民,發配到貴州一帶,沒到兩年,身心受創的李承乾鬱鬱而終,落魄結束一生。
可見,李承乾雖然身份尊貴,為唐帝國名正言順太子,地位顯赫,但是依然存有人的心理弱點。從他的事迹我們也能看出,一個人無論高低貴賤,都有自尊心,並且人的自尊如長期得不到滿足,將會產生自卑心理,長期自卑而內心得不到寬慰、凈化,人會喪心奪志,肆意猖狂,自釀苦果。人們應該因此警醒,要注意給予親人、朋友、兒女、他人足夠的尊重,不可肆意侮辱輕視,以免使其自暴自棄,造成傷害。
※光緒皇帝為什麼會賜黃馬褂給大字不識一個的乞丐校長
※他曾經是唐太宗凌煙閣大功臣,如何卻成了升米恩斗米仇的典型
TAG:智慧大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