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onid Meteor Shower 2018: When, Where & How to See It
原標題:Leonid Meteor Shower 2018: When, Where & How to See It
翻譯:馬明陽
校譯:李樺
編排:崔郁
原文鏈接:https://www.skyandtelescope.com/observing/two-in-the-view/
一場總不願錯過的流星雨,
一次總也來不及許完的願望
By Hanneke Weitering
這周末,一年一度的獅子座流星雨再次降臨!變幻無常的獅子座流星雨將於11月17號到18號期間達到極大值。在歷史中被記載的幾次最猛烈的流星暴雨,幾乎都是爆發中的獅子座流星雨。在爆發年份,獅子座流星雨的流量有時甚至高達每小時50,000顆。
但這樣的暴雨很少會發生,在人類短暫的一生中,看到這樣的流星雨的機會非常有限。我們無法準確預知每一場流星雨會是什麼樣子,每一場流星雨卻也因此而更值得被珍惜。用一生的時間去見證宇宙中不可知概率的一閃而逝,這種義無反顧的浪漫也許就是我們熱愛星空的原因……
由於月光的干擾,今年的獅子座流星雨期間我們只能觀測到一小部分非常明亮的流星。
觀測時間
獅子座流星雨在11月18日周日晚上到次日早晨之間達到極大值。儘管在極大值前後的幾天,明亮的月光會干擾對流星雨觀測,但大家還是有可能看到流星的。根據美國流星協會的說法,今年觀測者們每小時大約可以看到15顆流星。
觀測地點
獅子座流星雨的名字來源於它的輻射點:流星在視覺上以獅子座天區的一點為中心,呈輻射狀散落。如果一直盯著獅子座觀測的話,很可能錯過長尾巴的流星,所以大家要從不同的方向來欣賞這次流星雨。相對於南半球,北半球的觀測者們更容易看到流星雨。
1998年11月17日,義大利天文攝影師洛倫佐·洛瓦托(Lorenzo Lovato)拍攝的獅子座流星雨中的壯觀火流星。
Credit Lorenzo Lovato
獅子座流星雨的成因
獅子座流星雨發生於每年11月,此時地球穿過坦普爾-塔特爾彗星(Tempel-Tuttle)的軌道。這顆彗星每33.3年繞太陽運行一周,它的身後會留下一道由塵埃和碎石組成的碎片帶。
當地球穿過這條碎片帶時,彗星碎片就會落向地球表面。地球大氣層的阻礙,即空氣阻力導致彗星碎片升溫並燃燒汽化,發出耀眼的光,這便形成了我們看到的流星。
這些彗星碎片一般只有沙粒或豌豆一樣大,所以它們在接觸到地球表面之前就基本完全燃燒掉了。在整個燃燒墜落過程中倖存下來的流星稱為隕石,但是獅子座流星雨幾乎不可能為我們帶來任何隕石了。
觀測條件
裸眼就可以看到流星,不需要任何特殊設備。
走出去吧,找到一片黑暗的環境,躺下來面向天空,做好在室外呆幾個小時的準備。
因為這次流星雨非常稀疏,又是發生在冬季,所以千萬要確保自己的觀測環境溫暖舒適。
彩色的流星暴雨線條
NASA把獅子座流星雨歸類為明亮,多彩,以及「有著最快速的流星」的流星雨。獅子座流星碎片的典型特點就是速度快,大約為每秒71公里(44英里)。11月的大部分時間都會有流星雨,但在月中左右達到最佳狀態。
獅子座流星雨還可以產生火流星。這是一種更明亮的流星,可以留下幾秒鐘的彩色條紋,像是為了方便人類許願才燃燒那麼久。火流星源自於更大的彗星塊,在天空中產生額外的亮光。 掠地流星或接近地平線的流星也是有可能在這次流星雨中出現的。
「獅子座流星雨呈白色或藍白色,雖然大多數都很微弱,但是看起來還是很明亮的,流星尾部會留下發光的痕迹,」2012年Space.com觀看專欄作家喬·拉奧寫道:「一顆獅子座流星的流星體質量僅有幾毫克,但卻幾乎能和最亮的恆星一樣明亮。」
大約每33年,獅子座流星雨就會在地球的某些地方產生流星暴雨。 NASA定義其中一種流星暴雨的情況是:每小時至少1000顆或每分鐘至少16到17顆。這種暴雨最後一次發生在2002年,但是在1966年曾發生了意想不到的事。
NASA記錄道:「就在那15分鐘內,每分鐘有數千顆流星從地球大氣層落下;流星多得就像下雨一樣。」
觀測者詹姆斯·楊(James Young)回憶他在加利福尼亞州JPL桌山設施的最佳觀測位置看到每秒有50顆流星墜落。
他在NASA的網站上寫道:「我們都覺得需要戴上安全帽了,」 「天空中充滿了流星......一場從未想像過的景象......從未見過......為了進一步了解這激烈的景象,我們都不眨眼了,連閉眼的時間都不要了,我們看到了整個天空充滿一條條的流星條紋......無處不在!」
很可惜,彼時的空前勝景,已是此時的遙不可及。據官方說,由於木星引力的阻礙,這樣轟轟烈烈的流星雨是不可能再出現了。根據計算,這顆巨行星將會改變彗星的路徑,也因此,那種恢弘的畫面,終究是一去不復返了。
坦普爾 - 塔特爾彗星(Tempel-Tuttle)
獅子座流星雨的極大值與坦普爾 - 塔特爾彗星繞日的路徑相似,也是每33年一次。1865年和1866年,天文學家恩斯特·坦普爾和霍勒斯·塔特爾分別發現了這顆彗星。
根據《彗星分類彙編》的記載,彗星從視野中消失了約一百年。天文學家在1899年和1932年的研究中都找不到它。最後在1965年,也就是大型流星暴雨之前,人們觀測到的彗星是個視星等16等的天體。
雖然它留下了很有活力的碎片,但彗星本身非常小,彗核直徑只有3.6公里(2.24英里)。在彗星最後一次通過太陽系時,夏威夷大學的Karen Meech,Olivier Hainaut和James Bauer在1997年3月4日發現了它,當時它的視星等只有22.5。1998年1月它的視星等達到了最亮的8或9等,用雙筒望遠鏡就能觀測到。
經過軌道近地點後,彗星便逐漸遠離地球,留下一道長長的尾巴。彗星的下一次回歸預計將在2031年,與此同時,所帶來的漫天流星雨美景也像是對地球上的我們說 「今年,我又如期回來了~~」。
我們的一生會有多少個33年,又會否有幸觀測到出現在自己生命中的那一場「一去不復返」呢?
賞
流
星
雨
責任編輯:王延昕
在這座恆星孕育室里,新的生命正在形成。
洞穴星雲Sh2-155 / 圖片來源:Chuck Ayoub
※宇宙殭屍!黑洞能讓死去的恆星復活
※八星連珠看不到,但一夜看盡八大行星卻能實現啦~
TAG:牧夫天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