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獎 |邀功精屢試不爽的職場戰術竟然是這個...
原標題:有獎 |邀功精屢試不爽的職場戰術竟然是這個...
▼
三十六計很多計謀,只是聽聞,就能察覺其中的刀光劍影,而「指桑罵槐」乍一看,卻像兩個市井流氓對罵的場景。這樣的計謀到底在戰場中如何應用呢?
指桑罵槐之計,往往是因為「槐」不能罵或者暫時不便直接下手,所以先拿桑開罵。這條計策雖雲「三十六計」之一,實際上在軍事上的應用,還不如在政治鬥爭中用的多。
春秋戰國時代,人們對君主提出規勸意見,大多採取迂迴方法,或以物寓人,或以假寓真,委婉地使君主接受自己的意見,說白了,這就是一種文明的「指桑罵槐」。
古代的政治寓言,在孟子、莊子等人的言論中連篇累牘、比比皆是,這些先賢大聖們規勸列國君主,直言不諱的很少,基本都是繞著彎地講。
比如《孟子·梁惠王下》中的一篇《王顧左右而言他》(原文並無如此標題,是後人為了閱讀方便所加)。
在這篇短文中,孟子向梁惠王進諫之前,預設了一個「王之臣其友」的靶子,說「王之臣,有托其妻子於其友而之楚游者。比其反也,則凍餒(něi )其妻子,則如之何?」
意思是,這位臣子到楚國遊歷,把妻小託付給友人,結果託付非人,妻小沒有照顧好。這當然要受批評了,梁惠王說,這種朋友就該棄之。
孟子便順竿勸諫,說「士師不能治士則如之何」、「四境之內不治則如之何」,逐漸從桑說到了槐,弄的梁惠王張口結舌,只好「顧左右而言他」。
不光孟子這些大賢人如此,一般食客也這麼干。像那位「客孟嘗君」的馮諼,孟嘗君待他不好,他便在門首彈劍作歌,言必稱「長鋏歸來乎」,借劍暗諷,終於使孟嘗君醒悟而重用之。
晉文公流亡回國後當了君主,他的功臣介子推卻沒有受封賞。他的從人們可憐他,便寫了幾句話貼在晉宮門上,「龍欲上天,五蛇為輔。龍已升雲,四蛇各入其宇,一蛇獨怨,終不見處所。」晉文公見書方悟,於是急忙追論介子推的功勞。
政治勸誡中使用指桑罵槐,多是照顧別人的面子和情緒。而實際政治鬥爭中採用指桑罵槐策略,則更有一番妙用。
隋文帝獨孤皇后想廢掉太子楊勇,起初楊勇並無過失,獨孤皇后便拿楊勇的寵妃雲氏說事,指責雲氏身為長嫂,容不下小叔子楊廣。
楊堅和獨孤皇后劇照
隋文帝楊堅當年因為兄弟不和深有所憾,對兄弟們娶的媳婦意見非常大,認為家裡不和都是所娶非其人所致,故而一見獨孤皇后如此說,逐漸對楊勇夫婦起了成見。
後來廢長立幼,於此甚有所源。旁敲側擊,有時竟比當面撻伐效果更好。
當然也有更複雜的情況,北洋軍閥當政時期,曾爆發過一場著名的秘書長掐架事件。
國務院秘書長徐樹錚和總統府秘書長丁世嶧,因為府院許可權問題掐的不可開交,互相指責對方干政,以至於鬧的兩家各自削職罷官。
其實徐、丁二人各自代表段祺瑞和黎元洪,兩位大佬爭奪權力卻不便出面硬幹,只好讓各自的心腹出面互懟,檯面上互噴垃圾話問候「桑樹」,其實都是沖著背後的「槐樹」。
民國政亂一至於斯,雖說是民主與獨裁的矛盾起著主導作用,但與民國政客們厚黑而高深莫測的政治套路也不無關係。
放到現代,指桑罵槐這種說話技巧,映射到職場工作中,也很有借鑒意義。雖然領導上峰一再說,有意見就直接提,但你也一定要注意場合和說話技巧,當眾下領導面子,你想好領盒飯了嗎?
和領導過招,你贏過嗎?
本周的獎品是精美書籍
【國家寶藏:文物超有料】
※「擒賊擒王」是個好計策,但不認識敵方的王該怎麼辦呢?
※44歲才嫁人,生下千古一帝,此女一生比武則天還傳奇!
TAG:看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