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輿地圖》力證南海諸島自古就是中國領土

《輿地圖》力證南海諸島自古就是中國領土

名家道士十年心血,匯成了元明兩朝地圖的祖本。

現在,地圖導航是出門必不可少的。而在古代,繪製地圖非常麻煩。儘管如此,中國古代還是出現不少繪製地圖的大咖,為後人留下許多具有確切科學概念的地圖。

繼西晉裴秀、唐朝賈耽之後,元朝又出現了一位擅長製圖的道士。他花十年時間繪製出較精確的中國地圖,並將其刻在道觀里。這幅被譽為「元明兩朝地圖祖本」的巨型地圖,記載了多個世界之最,為我國及世界地理學事業奠定了不朽的基石……

少年學道 志存高遠

江西鷹潭市西南有一座高山,名喚龍虎山;山上有一座道觀上清宮。此宮為道教創始人張道陵所建,元朝初年時香火極為旺盛,四方聞名。原來,宋末「全真七子」中的丘處機萬里「西遊」勸進止殺,成吉思汗感動納諫之餘,對道教格外重視。元朝建立後,世祖忽必烈任命張道陵的36世孫張宗演為天師,兼上清宮住持。天師傳至其徒孫張留孫時,龍虎山出了一位博學多才、酷愛地理的道士朱思本。

龍虎山上清宮圖(來源於網路)

朱思本江西臨川人,著名文學家王安石的同鄉。生於南宋沒落的知識分子家庭,從小好學,喜讀地理史記類書籍,常為司馬遷周遊天下寫《史記》的事迹所感動,懷有遊歷各地的志趣。南宋滅亡後,朱家避難江南,朱思本在父親帶領下拜訪張留孫,深受賞識。1286年,14歲的他在上清宮加入道教。此後,他潛心學道,同時研讀朱子百家,漸漸聲名鵲起。

1299年,朱思本奉張留孫命令,離開龍虎山前往大都(今北京市)。北上途中,他「登會稽,泛洞庭,縱游荊、襄,流覽淮、泗」,眼界大開。由於沒有可靠的地圖指引,他只能隨興而游。到大都後,他核對地圖,發現「前人所作,殊多乖謬」。於是,他決定利用遊歷的機會重新繪製精確的地圖。

朱思本(網路圖)

十年辛苦 精繪巨圖

為了繪製精確的全國地圖,朱思本在實地考察、資料收集等方面花了大量功夫。

準確地說,他帶著目的的實地考察之旅是從1311年開始的:或奉皇帝之命到名山大川拜祖祭祀,或奔走於江淮各道觀傳達聖旨,或在各道觀為皇家祈福……

工作之餘,朱思本把「四字訣」融入實地考察中。「尋」,即親自尋找當地的遺址、村落等;「訊」,即各當地村民詢問風俗等;「考」,即實地考證各郡縣的淵源、掌故等;「核」,即對前人作品如《禹跡圖》所記的山川河流進行核實。

任何科學研究都離不開實踐與理論的結合,理論大都來自前人的智慧,地圖繪製也不例外。深知此理的朱思本通過多個渠道收集古人的輿圖著作,吸收前人的智慧精華。一方面,他用心閱讀《水經注》、《元和郡縣誌》、《元一統志》等書,還有委託朋友向中朝士夫(類似駐外使臣)借閱外國地理書籍;另一方面,通曉藏文的他充分利用藏族的地理資料進行研究。比如為了弄清黃河的起源及流程,他向帝師八里吉思處借來藏文版《河源志》,翻譯成中文後,再聯繫實際進行核實。

朱思本翻譯成中文的《河源志》。(網路圖)

經過十年考察研究、辛苦創作,朱思本終於在1320年繪成了包括大元帝國及周邊國家在內的巨型地圖——《輿地圖》。輿,原意指車的底座,後借代車輛。古人駕一種叫「記里鼓車」的輿去丈量世界,丈量結果用於繪製地圖,所以古人把地圖叫輿圖或輿地圖,把地理學叫輿地學。

諸多特色 繼承前法

《輿地圖》共2卷,長、寬各7尺(元代時合約2.4米)。該圖所繪區域東到大海,南到海南島,西到黃河源頭,北達長城以北。據考證,它是中國歷史上首次把南海諸島標繪為中國領土的地圖,對現在的國際和平工作有著重要的參考意義。圖中繪有當時全國兩京(北京和南京)十三省及府、州的分布、位置、區域等狀況。

復原的《輿地圖》(部分,圖片來源於網路)

《輿地圖》具有諸多特色。其一,它沿襲並繼承了傳統「計里畫方」的地圖繪製方法。計里畫方是指按比例繪格網的方法,即先在圖上畫方格,格的邊長代表實地距離(里數),再按方格繪製地圖內容。此法本是魏晉地理學家裴秀所創,唐朝中期名相賈耽重倡。朱思本再用此法,所繪《輿地圖》比前人的地圖更精確,圖上山川、城鎮標註數量也大大增加。計里畫方法的使用從朱思本開始,元明兩朝盛行,直到明末義大利人利瑪竇用現代科學的「經緯度坐標法」代替為止。

其二,《輿地圖》畫工精細,創造性地用「凡例」來標識地圖。用不同顏色來表示不同的要素,直觀且立體感強:黃河為黃色,湖泊、海洋用藍色,山丘頂部用綠色、底部用棕色……由此,圖中所繪東起鴨綠江、西到嘉裕關的長城,如同一條巨龍。同時,在地圖下部注有「圖例」的雛形——凡例,用文字敘述的方式列出圖中的地形符號。

其三,《輿地圖》中有多項內容領先中國乃至世界。比如圖中首次繪出星宿(xiù)海西南的一條小河,據現代科學家考證,此河名叫卡日曲,是黃河的源頭之一。又如,圖中創造性地把非洲大陸繪成一個向南延伸的三角形,比歐洲科學家早200多年。英國科學家李約瑟在《中國科學技術史》中稱此記錄是一項「傑出成就」。

黃河的源頭之一,已乾涸的卡日曲河。(網路圖)

總之,作為當時全國性的大型地圖,《輿地圖》的繪製是中國製圖史的創舉,其精確度超越前人,是當之無愧的明清地圖的祖本。

後記

話說朱思本嘔心瀝血繪成《輿地圖》後,便把更多精力放在道教管理上。因為他先後接任杭州玄妙觀、玉隆萬壽宮(今江西南昌市內)住持等職,並受命全權管理江南、荊襄等地的道教事務。元代虞集、許有三等文壇名流慕其在道教和地理學方面的成就,詩詞相贈,是為後話。

與此同時,考慮到《輿地圖》太大不利於保存,他一面讓人摹繪底本,一面讓人將此圖原樣刻在龍虎山上清宮三華院的牆壁上。此圖的紙繪本受到元明科學家的重視,元代地理學家汪大淵編寫《島夷志略》時,借鑒此圖,對南海海底的地質結構進行首次論述。而明朝航海圖集《自寶船廠開船從龍江關出水直抵外國諸番圖》(簡稱《鄭和航海圖》)則參考了《輿地圖》和《島夷志略》的相關內容。遺憾的是,歷史變遷,風雨飄搖,原版《輿地圖》失傳,上清宮壁上的《輿地圖》也蕩然無存。

鄭和航海圖(局部,來源於網路)

《輿地圖》誕生200年後,明代一位地理學家立志重繪天下輿圖。他綜合比較各種地圖版本,發現《輿地圖》是他所見最精確、最可靠的地圖。從精確繪製和方便保存等角度出發,他以此圖為藍本,加以增刻、擴大,裝訂成我國最早的刻本綜合地圖集。

名家道士十年心血凝成的《輿地圖》,終於以另一種形式得以流傳。關於刻本綜合地圖集是如何繪製的,這其間又有什麼樣的故事,請看下集《狀元郎官場失意 十年修成中國最早的分省地圖集》。

————————————————————-

【參考資料】

1、論文《羅洪先對朱思本的繼承與發展》,作者周建平、葉新建等。

2、論文《朱思本及其》,《江西師範大學學報》,1983年3月刊。

3、論文《元朝度量衡概況》,南昌大學學報2012年。

作者:魏德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蝌蚪五線譜 的精彩文章:

零號病人在逃——追蹤傷寒瑪麗

TAG:蝌蚪五線譜 |